壹、擔當好倡導者角色
作為組織的“領頭羊”,管理者要善於擔當倡導者、先行者角色,將建行的核心價值理念滲透到每位員工心底,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組織的凝聚力。首先,要明確規定什麽可以做、什麽不能做;什麽鼓勵去做、什麽反對去做;什麽行為值得倡導、什麽做法必須禁止;什麽結果應該獎勵,什麽結果要懲罰。並利用大小會議、內部網站、各種文件、非正式溝通、郵件系統等將這些規定轉化為每位員工的工作準則或信條。其次,及時發現典型、培養典型、推廣典型,經常表彰各方面突出的人和事,批評不好的做法,讓員工明白提倡或反對什麽思想、行為。其三,管理者自身應該做到言行統壹,堅持遵守自己倡導的思想、行為,讓員工認識到倡導不只是流於形式。最後,應倡導人性化管理。時常關愛員工,當員工或家庭出現困難時給予關懷,營造壹個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工作氛圍。
二、扮演好組織者角色
組織是管理的重要職能之壹,扮演好組織者角色是成為壹名卓越管理者的基礎。首先,要理順關系。處理好各項事務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事時做到“寬嚴相濟”、“恩威並重”、嚴肅與活潑相結合,扮演好員工的朋友、領導雙重身份,多與員工交談,融入到員工中去,成為其中壹份子。其次,理清職責。誰該幹什麽,職責是什麽,實現什麽工作目標必須提前規劃,對自己要實現“管自己該管的事”。最後,合理分工。根據員工的特長及需求,為員工選擇他所愛的,所期望的,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同時追求優勢互補,使每位員工都能釋放出最大的能量。壹個理想的組織應該把“老馬識途”者的經驗,“中流砥柱”者的穩健和“千裏良駒”者的闖勁有機融合起來,使團隊處於不斷發展的狀態中,發揮最佳群體效能。
三、充當好示範者角色
管理者的示範作用是深遠的,可謂“言傳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管理者必須力爭在多方面成為員工的榜樣,通過不斷提升個人的感召力,促進員工素質與執行力的全面提升,最終促進各項工作的良好開展。首先,修煉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個人影響力。管理者要時刻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成為壹個擁有高尚人格、良好修養、磊落胸懷、模範行為的“身正為範”之人,不斷提升人格魅力及影響力。其次,要成為學習的榜樣。管理者要帶好隊伍,必須比員工學習力更強,比員工學的更多、更快、更全面,要不斷學習各類業務知識、規章制度、操作技能及理論知識等,全面提升自身素質與技能。最後,要成為執行的榜樣。在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時、在執行規章制度時、在帶領全體員工努力完成工作目標時,要做到率先垂範,令行禁止,要求部下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以高度的責任感與緊迫感做好各項工作。除此以外,管理者要善於傾聽不同的意見,敢於、勇於承認錯誤,發現錯誤,總結和改善工作中的不足。 四、發揮好激勵者作用 “利之所趨”是壹種普遍心理,滿足員工對“利”的需求,激發員工的潛能和工作熱情,要求管理者必須發揮好激勵作用。首先,激勵政策要明確,對激勵政策的描述要簡潔易懂,最好能夠具體化,對完成多少任務獎勵多少進行詳細闡述。其次,激勵要有差別性,激勵既要有普遍的物質激勵,也要有人性激勵,要將公平和差別待遇體現出來,關鍵是要把握員工的需求層次,可以是口頭、書面、短信等形式的表揚,也可以是增發工資、績效的物質獎勵,還可以是職位晉升、榮譽證書的精神獎勵。其三,激勵力度要做到市場上有競爭力,員工中有吸引力,公司裏有承受力,堅定不移地推行“執行鐵律”,讓員工深切地認識到只要付出就有回報,從而激發員工的盡責意識。最後,激勵兌現壹定要到位,激勵政策壹出必須不折不扣地對員工的付出進行兌現,不能將激勵政策成為“墻上制度”,只見其形,不見其質,同時行政處分、經濟處罰等負激勵也要兌現到位,真正發揮激勵的揚善懲惡作用,減少員工的錯誤行為和消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