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石原慎太郎的人物評價

石原慎太郎的人物評價

石原慎太郎如何成為知事

在成為東京都知事之前,石原慎太郎已經擔任政府內閣成員,並獲得了相當大的聲望。1976年,年僅44歲的石原擔任福田內閣環境部長,55歲擔任竹下登內閣交通部長。

1999年,石原競選知事時,頗為浮誇地介紹自己:我是石原雄二郎的弟弟,我要代表國民和人民進行壹場革命。石原慎太郎的弟弟石原慎太郎是早年去世的日本人心中永遠的偶像。打弟弟的招牌,有助於增加人們對他的好感。況且在日本,除了石原慎太郎,恐怕沒有別人敢說我代表人民。可以說,他的講話壹下子就抓住了人心。他以壓倒性的勝利擊敗對手的80萬張選票,當選為州長。從此,無論是政界還是民間,都出現了必須由石原慎太郎管理的聲音。

當選後不久,他就宣稱,如果不連任兩屆州長,就無法完成令人滿意的工作。三屆下來,他似乎仍然精力充沛,從不滿足。

石原在第壹任期提出了從東京改變日本的口號。他實施了許多惠民政策,引領國民風氣,如限制大貨車運行、限制汽車尾氣排放、建立養老院標準體系、創建24小時急救醫療設施、實施全面防災培訓、設立債券市場等。

2003年,石原以308萬的高票再次當選東京都知事,第壹次接近翻倍,創下歷史紀錄。石原執政受歡迎的壹個重要因素是,他認為應該首先考慮民眾,只要是對民眾有利的政策,即使對中央說不,也要逆風執行。

作為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每年也要向東京都議會發表四五次施政報告,內容涉及東京都的形勢和大政方針,並經常延伸到國家形勢的發展。

州長每月的公共開支項目,比如通訊費,都在網站上公布,每次出國旅行也在網站上公布,包括目的、日程、隨行人員、花了多少錢、取得了哪些成績。石原慎太郎經常深入基層,穿著工作服,戴著頭盔,形象經常出現在電視上。有時他會乘坐直升機視察東京的偏遠地區和其他地方。有人批評他鋪張浪費,他反駁說這是講效率的,況且只有在飛機上才能全面看到。

東京面臨財政困難時,他率先降薪10%。在城市建設方面,他大膽而熱衷於在海邊拓展大型項目,將土地延伸到海裏。他在東京創辦了地方銀行和大學,這些措施走在了全國的前面。

與世界其他大都市相比,東京的安全系數很高,這與石原慎太郎重視治安管理和打擊犯罪的能力有關。以前東京新宿著名的歌舞伎町比較亂,有很多非法店鋪。石原親自整改後,井然有序,犯罪大大減少。

在外界看來,石原慎太郎很排外。他確實時不時批評在日本的外國人破壞規則,擾亂日本的秩序,但他非常贊成外國人移民日本。他認為,日本應該通過有序的移民政策,接受更多來自亞洲國家的移民。但他堅決反對給予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參政的權利。他曾經對中國不屑壹顧,認為中國是支那,但在中國抗議之後,他竟然找了這樣壹個借口:來自中國的朋友告訴我,中國Sina.com上新浪的發音和支那的羅馬字發音壹樣。

親民的石原慎太郎

在東京網站的顯著位置,有壹個知事室的專欄,從中可以了解知事的工作情況,包括施政方針、記者見面會、深入2000層大樓、媒體采訪、出差去了哪裏、花了多少錢。上面自然有石原慎太郎的視頻。他總是眨眨眼,和東京市民侃侃親切交談,至少壹個月壹次。9月,他談到了災害對策和群眾體育活動的重要性。他提醒東京人要時刻警惕地震,當災難來臨時,要能夠自救,互幫互助,接受公眾幫助。

每周五,石原都會召開記者會,回答記者提出的關於東京政治的各種問題,這些內容都會在網站上公開。石原對付記者很有經驗。有時候遇到刁鉆不靠譜的問題,石原會毫不客氣地回推:妳問的問題和東京無關,這是不可以的。但是記者們還是喜歡問石原對壹些國家的大政方針有什麽看法。石原高興的時候還能問答,什麽都知道。有時候,記者會結束時,石原故意放松自己,還有很多機智有趣的問答。比如9月3日發布會結束,有記者問:東京夏天特別熱,很多老人中暑。石原馬上接過來說:對,我也中暑了。記者又問:省長,妳是怎麽度過這個炎熱的夏天的?石原回答:對我來說,這是壹個失落的夏天。我去我朋友的豪華遊泳池遊泳。回家後,我喝了壹杯啤酒,在陽臺上睡著了。結果我感冒了。夏天的感冒總是無法治愈。好不容易擺脫了感冒的後遺癥,恢復了壹大半,卻成了壹個失落的夏天。我太老了,所以我不喜歡太陽的季節。《太陽的這壹季》是石原轟動壹時的大學時期芥川文學獎的書名。

石原慎太郎當選東京都知事後不久,就提出了“壹心東京革命”的主張。2004年,東京申辦殘奧會,將“壹心東京革命”推向高潮。這種理念,其實是壹種社會運動,倡導相互關愛,動員誌願者為有需要的人服務,從東京擴展到全國乃至全世界。

石原曾感嘆東京人際關系的冷漠。石原曾經和東京革命促進會會長多戶輝聊過:我節假日帶著狗散步,遇到別人也帶著狗散步。兩只狗互相吠叫,狗的主人開始打招呼。為什麽人要等狗狗打招呼後才能互相表達善意?我為此感到悲哀,人看起來沒有狗那麽無辜。他還說很懷念以前鄰居可以互相借調味品的日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那麽的溫暖。

石原慎太郎也有自己的教育理論,他經常發表對學校教育的看法。他認為博愛和奉獻服務是人類最高的美德,所以孩子首先應該尊重競爭對手,養成感受友誼的心態。在學校的學習和體育活動中,孩子們往往會把競爭對手視為敵人,而不是憎恨他們,他們應該充滿友誼,這樣才能快樂地競爭。父母有機會給孩子講這種事情,他提倡中小學德育。

石原慎太郎非常重視學校教育改革。在他擔任知事之前,東京附屬高中的學生比例並不高。2001在東京主導建立了升學指導重點學校體系,相當於中國的重點高中。從那以後,重點高中的數量逐年增加,教學質量也跟上了。考上東京大學等名牌大學的公立高中學生大幅增加。本來在日本人的印象中,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就比不上私立學校。東京改革後,不亞於私立學校的公立高中越來越多。公立學校的學費比私立學校低很多。公立學校在教學質量提高後,大受學生和家長歡迎,升學空間更大。為此,東京居民感激石原知事的教育改革。

由於日本的經濟衰退,東京的失業人數和全國其他地方壹樣在增加。石原慎太郎為此成立了東京工作中心,不僅為年輕人介紹工作,還為老年人提供就業機會,目標是壹年幫助壹萬人再就業。

徹頭徹尾的愛國者

石原慎太郎是壹個很有策略的政治家。他過去經常說中國的壞話,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但為了日本的利益,他能夠放下姿態,對中國示好。北京奧運會前兩三年,他就時不時透露出想去北京參加奧運會開幕式的願望。當然,他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當時東京正在申辦2016奧運會,他需要北京的支持。

石原慎太郎每月為《產經新聞》寫專欄。專欄的名字叫日本。在這個專欄裏,他表現了對國家和人民的關心。比如他關註沖繩島的戰略意義,日本近期的危機,十年後的東京等。石原曾俯身在沖之鳥礁上親吻,壹個愛國者的形象感動了日本人。日本的少子化非常嚴重。石原信誓旦旦:即使日本人口在減少,我也要努力增加東京的人口。

石原寫了壹本書叫《日本可以說不》,他在日本人中留下的印象是敢於為日本說話,在國際上維護日本的利益。幾年前,石原的粉絲甚至想支持他當日本首相。在日本政治家中,再沒有壹個人像石原那樣熱愛日本,對外強硬。在日本,有人潛心研究石原慎太郎,出了壹本叫《石原慎太郎概論》的書。反對他的人還成立了石原慎太郎研究會,批判石原的言論。

參加北京奧運會

作為右翼,他出人意料地和福田首相壹起出席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看完開幕式後,石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說他充分感受到中國有654.38+0.3億人口,但是開幕式三個多小時太長了。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石原在8日晚參加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後表示:“我充分感受到了中國6543.8+03億人口的驚人之處,有種人山人海的感覺。也許海上戰術是中國最好的。總之就是覺得人多。”

除了提到人海戰術,石原還暗示中國擅長使用美人計。他說:“開幕式結束時,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致辭時,地毯旁有許多美女排隊,她們都身材高挑,容貌出眾。從來沒見過美女如雲的場面。”

不過石原說,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當誌願者的大學生們。他說:“不像美國機場的保安,中國的大學生真的很善良,很有禮貌。問了才知道,連殘奧會都是他們自願幫忙的。我覺得主辦方至少提供午餐之類的。”

他還說:“也許很多人會批評(中國的)政治制度,我也經常不認同中國的政治,但中國大學生對國家未來的看法與日本大學生明顯不同。他們對國家有期待,讓人感受到青春生活的意義。聽了他們的想法,真是令人羨慕。”

石原後來把話題拉回到開幕式上。他說:“對於持續三個多小時的儀式來說,有太多的大盤子和令人眼花繚亂的盤子。也許是喜慶的關系,但最像是婚宴。還不如把時間控制的短壹點。”

他說開幕式節目給他印象最深的是1600人左右的鼓樂表演。同樣規格的鼓表演整齊劃壹,與日本的鼓表演不同,給人壹種傳統與現代並存的感覺。

石原此次北京之行的主要目的是觀摩宣傳東京申辦2016夏季奧運會。他說日本會以日本人的理念和精神敏感度去做。他知道,要想成功申辦2016夏季奧運會,必須要有中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