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深圳歷史背景

深圳歷史背景

1.請詳細介紹深圳市發展史

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只有30年,但卻曾經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

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原住居民百越人等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有1700多年的郡縣史、600多年的南頭城、大鵬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早在1600年前,深圳地區就曾有過移民浪潮,內地人曾為開發新安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東官郡所轄六縣中,第壹個就是寶安縣,縣治與郡治同在壹處,系江海交通要沖,海防軍事重鎮。新安故城開創了深圳城市發展的源頭,成為深圳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中心。

歷史的變遷經常表現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新安故城的發展變化也是如此。

梁天監六年(507年),東官郡改為東莞郡,陳將郡治移至增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將寶安縣名改為東莞,縣治從南頭移到今天的東莞市。

夏、商、周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遠征海洋的壹個駐腳點。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

他們以捕魚、航海維生,甚少農墾。自秦朝,即為廣東地。

秦皇統壹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秦國人50萬人開發。時屬南海郡(郡治廣州)的深圳,便融入了秦代的中原文化,後為南越國地。

大漢帝國、東漢屬於交州(管轄廣東、廣西、越南大部)南海郡。西漢設郡前屬越地、南粵地(南越地)。

到了五代,宋、元以後,深圳在行政方面的隸屬關系都發生過壹些變化。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南頭城,即明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廣州左衛千戶崔皓在原舊城址上修建的“東莞守禦千戶所城”。

明萬歷元年(1573年)從東莞縣又分設新安縣,以該所城為縣城。/據近幾年的考古發現,深圳迄今已有6000年的歷史。

據有關地下考古挖掘和地面古代遺址的資料表明,深圳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大黃沙、大梅沙沙丘遺址發現的陶器、石器顯示,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

創造了深圳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目前已查明,深圳有文化遺址103處,古墓葬234處,古建築和歷史紀念建築68處,近現代史跡和革命紀念建築97處,舊海關稅 站和界碑等有12處。

經過篩選,市 *** 已分3批公布了36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大鵬城和“中英街”界碑於1989年被省 *** 確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深圳地處南中國海之濱,椰風海韻,細浪白沙,景色怡人,歷來被視為“華夏南大門、連陲風景線”。自東晉以來,深圳在政治、文化、經濟、交通及海防軍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

考古材料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勞動、生息、繁衍在深圳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 自秦之後,深圳百越族居民已統屬封建中央集權統制,漢在深圳已有鹽官之設,在南頭、西鄉、沙井、大鵬以及香港李鄭屋村等地,均發現漢代墓葬。

從葬禮及出土文物看,當時已融合了先進的中原文化。 東晉南朝250多年間,是深圳鼎盛時期,置東官郡,領寶安、興寧等六縣,管轄範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陽壹帶,當時的寶安縣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東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地區。

唐代深圳水域成了海路交通要沖。在南頭設屯鎮,駐有嶺南節度兵;宋代設“巡海水師營”,深圳在宋朝時期是南方海路貿易的重要樞紐,屬於廣州香山縣。

盛產食鹽、香料。至元朝,又以出產珍珠著名。

元代隸屬廣州路,明代隸屬廣州府,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為新安縣。公元1573年,中國明朝 *** 擴建東莞守禦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

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 明代是深圳歷史上的中興時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築南頭東莞守禦千戶所城和大鵬守禦千戶所城。

稍後立南頭寨,形成寵大的軍事機構,為“虎門之外衛,、省會之屏藩”,抵禦倭冠、海盜以及其他外來侵略者。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南頭軍民在巡海道汪宏的率領下,在南頭海域殲滅了葡萄牙艦隊。

到了清朝嘉慶年間,新安縣居民已達到225979人。人口大增,農業生產和漁、鹽業得到很大的發展。

清代隸屬廣肇羅道廣州府。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間,中國清 *** 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港島、九龍和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

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裏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裏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民國二年(1913年),新安縣復名寶安縣,治所仍設在南頭城。

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才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深圳人民為民族解放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特別是抗日東江遊擊縱隊,活躍在惠東,寶壹帶,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並將困於香港的文化人士護送到解放區,為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南頭淪陷,寶安縣 *** 臨時遷往東莞縣。1953年,因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興旺,寶安縣治東遷至距南頭10公裏外的深圳墟。

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 *** 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壹級的省轄市。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現。

2.發現身邊的歷史——深圳

深圳於夏商是百越部族遠征海洋的壹個駐腳點。秦皇時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公元331年,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範圍。隋開皇十年,廢東官郡,寶安縣改屬南海郡,縣治在今深圳南頭。唐至德二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縣治遷往東莞。

及至宋代,深圳以出產食鹽及香料很快成長為重要的貿易據點。到了元朝,因為深圳瀕臨海洋,珍珠的廣泛采集有使得深圳躍居華夏珍珠出產要地。

公元1565年,為了抵禦外祖入侵,明 *** 在南山半島設立了南頭水寨,是“虎門之外衛,省會之屏藩”,管轄範圍十分廣闊。同時,明朝時期,艦隊出使均會落腳深圳,進行宏大的祭天儀式,祈求出行順利。

明萬歷年間,國家為“革故鼎新,轉危為安”之義,興建新安縣,其範圍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地區。隨後到了清代,隨著鴉片戰爭的開始,我國沿海地區成為了資本主義列強競相瓜分的寶地。《南京條約》“讓”走了香港島,《北京條約》割走了九龍,《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又讓英國人租借了新界。至此,新安縣境殘缺不全。

抗日戰爭時期,深圳又為日寇所掌控。1953年,由於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交通便利,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比較興旺,寶安縣便東遷至深圳墟。深圳建墟是在清朝初年。由於這壹帶水澤密布,田邊又有壹條大水溝,故取名深圳。

3.深圳的代表物是什麽

深圳市第壹市樹是荔枝樹、第二市樹是紅樹;

權威資料說的:荔枝樹是深圳種植最多的樹種,每逢荔熟時節,碧葉紅果香溢四方,裝點得深圳繁茂似錦。深圳是廣東省主要的荔枝產地之壹,因而,荔枝樹被定為深圳市的市樹。

荔枝,又名大荔,離支,屬長綠喬木,無患子科,有300多個品種,為我國的四大名果之壹,並有"水果之王"的美譽.

深圳市栽培荔枝具有悠久歷史,是廣東省的重要荔枝產地,主要品種有糯米糍,桂味,黑葉,淮枝,妃子笑,桂綠等.

荔枝樹綠葉蓬蓬,四時常茂,濃萌覆地,團團如蓋,是優美的觀賞樹.荔熟時節,丹果累累,妖艷喜人,遠觀如霞,近觀似珠,美不勝收.

荔枝果實甘美,多水利口,營養豐富,故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名句.每年六七月間都有大批港澳遊人前往荔園品嘗荔枝,有時使主人應接不暇.

深圳人頗以荔枝為驕傲,不但將它作為會親訪友的佳禮,而且把它作為發展經濟的手段.1986年"市樹"評選,荔枝樹眾望所歸,榮譽"市樹"頭銜,顯示出奇異風采.

深圳市市花:

簕杜鵑。又叫三角梅。

簕杜鵑的生命力旺盛,粗生易長,花期長,遍生於市街鄉郊,它的苞片大而美麗,鮮艷似花,當嫣紅姹紫的苞片展現時,絢麗多彩,給人以奔放、熱烈的感受,正體現了深圳無限的活力和風采,因此在1986年被評選為深圳市的市花。

4.廣州.深圳的騎樓是如何產生的

廣州騎樓街的建築特色和歷史價值 嶺南建築以獨特的個性和回歸自然的意境著稱,再加上廣州地區特有的氣候與文化,於是產生了“騎樓”建築形式。

騎樓就是騎在路上的樓,廣州騎樓街則是在,馬路兩側,跨越人行道而興建的,成行成片的騎樓便組成了壯觀的建築群。 在廣州騎樓街之中,氣魄最大的要數西濠口、長堤、人民南路、第十鋪、上下九路、北京路、中山五路等商業集中的地帶。

這些地段的騎樓建築,除較為堅固外,還特別重視外部造型和裝飾,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這些騎樓建築裝飾中,我們可見到古希臘、古羅馬形式,也可以見到典型的巴洛克式;它們既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也有中西合璧的折衷主義形式,有的還吸納了中國傳統亭閣、飛檐等建築造型,如位於長堤的愛群大廈、新亞酒店及南方大廈等高層沿街樓房。

而其中的愛群大廈,於1937年建成,樓高15層,當時被譽為“南中國建築高層之冠”。它采用美國摩天大廈的造型,氣勢雄偉,又結合廣州氣候炎熱潮濕的特點,采用通風透氣的穿透式組合,沿街周邊以騎樓柱式襯托布置,巧妙地與長堤壹帶騎樓建築相統壹、相協調。

既有西洋高層建築的氣派,又體現了嶺南建築的藝術特色,而且,它又位於騎樓街的拐角處,其個性異常突出。 廣州的騎樓街以它特有的氣候適應性、中西建築的兼容性和藝術風格的多樣性,成為中國近代建築藝術的壹部分,顯示了嶺南文化的個性色彩,是嶺南人智慧的結晶,是廣州這座具有兩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的寶貴文化資源。

如北京的胡同、上海的裏弄吸引了無數國內外旅遊觀光者壹樣,到廣州的遊客也無不被成片成行的廣州騎樓街所吸引,為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在大量的名人回憶錄、遊記中的文字所記錄。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認定騎樓街已成為廣州都市建築特色。在世人十分重視的旅遊文化資源中,這無疑是廣州的壹大文化遺產,我們怎能輕易拋棄與毀滅? 。

5.香港的歷史背景

英國開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時間是在第壹次鴉片戰爭時,當時清 *** 戰敗於1842年8月29日與英國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及鴨脷洲割讓給英國。

1860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 *** 再次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時稱九龍司地方壹區)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給英國管治。1898年,清 *** 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塊大小島嶼總計975.1平方公裏的土地租借給英國,並將租借地稱為“新界”,租期為99年。

從1898年7月1日開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滿。從而占領香港全境。

6.深圳怎麽樣

網上有關蘇州PK深圳的討論很多。

我也很感興趣。我曾經在蘇州大學讀了四年書,後來我壹直在深圳。

我在這兩個城市都是住過。所以應該有壹定發言權。

從綜合實力上來看,蘇州和深圳不是同壹檔次的。我是學金融的,在工作地問題上我周圍大多數人會選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我們稱之為壹線城市(香港比較特殊,除外)。

我們基本上不會考慮蘇州。我的壹些學習理工科的朋友在工作選擇上也基本上不考慮蘇州。

主要是因為蘇州主要是壹些外資制造業,高端服務業(例如金融業)和制造業中的研發部分很很少。 下面我再詳細對比壹下: 1、面積、人口、方言。

蘇州面積8488平方公裏(包括常熟、張家港等六縣市),而且大部分是肥沃的平原。深圳只有6個區,不像蘇州還管轄常熟張家港六個縣市,面積2020平方公裏,和南面的香港面積差不多,只有蘇州的1/4,這2020平方公裏中又有壹半左右是山地,所以可以利用的土地資源只有蘇州的1/8左右。

2006年,蘇州與深圳實際人口都應該超過1000萬人。在蘇州,保守估計,至少壹半人是說吳方言的原住民, 1979年深圳原住民只有3萬人,所以說深圳絕大多說人是外地人。

所以有人說,上海市是上海人的上海,蘇州是蘇州人的蘇州,而深圳是全國人民的深圳。 2、經濟數量上的對比。

2004年蘇州的GDP為3450億元,深圳的GDP為3423億元,蘇州的GDP 超過了深圳,這讓蘇州市的領導和壹些群眾很亢奮。後來的經濟普查中蘇州的GDP被調低了壹些,深圳的GDP被調高了壹些。

我對兩地的經濟運行模式有壹定了解,蘇州市 *** 對經濟的控制力遠遠大於深圳。蘇州市壹種典型的 *** 主導型經濟運行模式, *** 對GDP的操控能力比較強。

舉個例子,上海壹畝地假設是10萬塊錢,我蘇州只要5000塊錢,然後再強迫老百姓從自己的土地上遷出。外資來了,外來打工仔打工妹也來了,蘇州的GDP馬上就飛上去了。

蘇州對經濟的監管極其嚴格,我有個朋友在蘇州某廠做財務,他們廠10萬塊錢的交易必須通過銀行轉賬。而在深圳,幾十萬塊錢的交易通過現金交易很正常。

所以,深圳本地民營企業偷逃稅款的現象有點誇張,據說有個廠幾個億的營業額被改成了幾百萬。所以說,深圳這邊的GDP被嚴重低估了。

需要提壹下的是,這種寬松的稅收環境很適合那些創業者創業。其實在稅款大量流失的情況下,深圳市 *** 的財政收入仍然是蘇州的近3倍,深圳市 *** 不缺那點錢。

等到這些創業者把企業做大了,走上正規了,這些企業就會變成深圳市的納稅大戶。 3、經濟質量上的對比。

蘇州以第二產業中低端的加工業為主,即使是那些有名的500強在蘇州的部分也是沒什麽技術含量的加工環節。蘇州有競爭力的品牌很少。

深圳也有制造業,但是技術含量遠遠超過蘇州。華為、中興、騰訊、TCL、康佳等等本土企業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深圳的金融行業也很發達,深圳有證券交易所,有招商銀行、平安保險、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等本土金融企業,有許許多多公募基金,有更多的私募基金,深圳的地下金融市場也相當活躍。這些是蘇州不能比的。

4、蘇州超越深圳的可能性。許多蘇州人堅信,10年後,甚至不到10年,蘇州會超過深圳。

從2006年兩地GDP增長來看,蘇州有超過深圳的趨勢。但是這裏有個背景需要提及,那就是2005年深圳市 *** 已經不把GDP作為評價經濟的唯壹指標,已經喊出了綠色GDP的口號,蘇州市 *** 好像也在考慮喊出了綠色GDP的口號。

所以從GDP增速上看蘇州超深圳有點不可靠。我們來看看蘇州超深圳的動力。

壹輛車超過另壹輛車關鍵要看是不是有更強勁的動力。登上蘇州市的公交車,妳會發現“老年卡”“老年卡”叫個不停,而在深圳,妳很少會發現老年人,最新數據顯示,深圳人平均年齡是26歲。

壹個老齡化的城市要超過壹個世界上最年輕的城市,談何容易。有的蘇州人會說,深圳的年輕人素質差,可是最新數據顯示,特區內本科以上學歷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位列中國各城市首位(沒考慮港澳臺)。

5、文化對比。有人會說蘇州有2500年的歷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圳是蠻夷之地,沒有文化底蘊。

這讓想起了了晚清時候那些大人們的觀念。“我們大清是天朝上國,有5000年的歷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妳小小英國是個蠻夷之地。”

有人說深圳沒有文化。說深圳沒有文化就好像說北大的未名湖沒有名字壹樣。

其實,在文化上,深圳不屬於粵文化,深圳是個移民城市,她的文化是多元的,就像當年的美國。妳上了大巴妳會發現,人們講的是普通話而不是粵語。

移民多年的打拼形成了深圳拼搏向上、勇於創新的文化。在這裏到處是想致富的年輕人,他們有夢想,並且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打拼,他們才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

而蘇州人包括上海人,生活在安逸中,生活在小資情調中。在深圳,人與人之間是最公平的。

決沒有蘇州本地人和外地人之分。 6、治安問題。

網上關於深圳治安的負面報道很多。深圳是個移民城市,治安的壓力很大,但是保安的力度也很大。

我來深圳手機差點被偷走,這是我對深圳的治安最直接的印象。據我所知,蘇州的小偷也很多,我在蘇州實習的同事,壹位27歲的美女卻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