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技術
鴕鳥的繁殖季節為3~9月,在繁殖季節到來之前幾個月,就要做好鴕鳥分群,如1公2母或1公L母,為交配做準備。要求種鳥不要過肥,否則繁殖能力差。
欄舍應設在僻靜處,可能條件下場地應盡量大而平坦,適當種植可食的落葉喬木、灌木、苜蓿或千草等。圍欄要堅固,高2米以上。房舍面積也應較大,土地面,上鋪沙土(為防鼠害也可水泥底,上鋪沙土),冬季和繁殖時墊草。舍內應有操作廊和保溫設施,還需註意采光。
鴕鳥交配後1周左右便開始產蛋,壹般每隔1~2天產1枚蛋,多在下午3:00~7:00時。產蛋高的每隔1天產1枚蛋,產12~20扳蛋後休息l周左右,然後又開始下壹個產蛋周期,也有連產40枚蛋才休息的,這與飼養管理有關。種蛋的受精率為60%~90%。
人工飼養的鴕鳥每天的活動比較有規律。因此,應根據其生活規律定時、定量進行飼餵。每天早晨天壹亮,鴕鳥就在運動場上圍著邊網跑步,跑15~20分鐘後進行交配、采食。所以首次飼餵時間以早6點半至7點半為宜。1天飼餵4次,每次飼餵的間隔盡可能相等。飼餵順序可以先粗後精,也可以把精飼料拌入青飼料中壹起飼餵。精飼料餵量壹般每只控制在1.5kg左右,以防過肥而使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產蛋期鴕鳥配合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以18%為宜,代謝能10.5兆焦/千克。青飼料以自由采食為主。特別要註意種鳥對鈣的攝入,除了飼料中給予足夠的鈣磷外,在欄舍內可以設置飼餵骨粉的食槽,任種鴕鳥自由采食。
鴕鳥產下的蛋,應及時收集,防止夏天長時間暴曬,冬天不能受凍。取蛋時要輕拿輕放。收回的種蛋應立即清洗,防止微生物汙染。清洗時最好用流動的溫水。若在盆內洗,每洗1個蛋後應換水,清洗時間不超過2~3分鐘,然後自然幹燥,不用濕布擦。可用1%來蘇爾消毒。種蛋保存時間不宜太長,最多不要超過2周,以l周為最好。較長時間存放,應將溫度控制在13~18℃,濕度30%~40%為宜。壹般是側放,儲存中不必翻蛋,破損的蛋應剔除,防止交叉汙染。
鴕鳥產蛋的保護方式:
在自然養殖條件下,鴕鳥產蛋落地後常常被泥土、糞便汙染,受汙染的鳥蛋經過清洗、消毒等多重手續處理,還是免不了受細菌感染,孵化過程中常出現中晚期蛋內雛鳥死亡,甚至出現“炸蛋”,以致整箱蛋受感染而報廢,給飼養場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我們在對孵化中的鳥蛋進行多次觀察,發現,受汙染的鳥蛋在孵化中期出現蛋內有多處細菌斑點,還有孵化後期的鳥蛋因受細菌感染,自身蛋溫升高加快,致使晚期死之。通常在孵化過程中發現有些鳥蛋後期突然失重加大,解剖後雛鳥幹枯死之,這便是典型的細菌感染。實行“人工接蛋”,經過長期的觀察和試驗,壹年中接蛋率在85%以上,孵化出雛率比過去提高20%,現將此法介紹如下,供參考。
壹、分管技術員受掌握鴕鳥開產期,首先備好經過熏蒸消毒的塑料袋或幹凈毛巾。
二、通知飼養員對開產期的鳥進行觀察壹般開產鳥在前10天左右雄鳥幫助母鳥在圈內“扒窩”,母鳥常在坑邊轉圈,鼻孔發紅,開產當開進食量減少,特別是產前母鳥在圈內來回走動焦躁不安,這時飼養員要把手用消毒液洗幹凈,準備好塑料袋或毛巾,靜候在鴕鳥不易發現的地方進行觀察。(鴕鳥產蛋壹般是在下午2點~7點左右)。
三、產蛋前2分鐘左右,母鳥會蹲下,口流黏液,扇動雙翅,發出震顫誌聲,開始產蛋。此時接蛋人員要立即輕跑過去,壹手拿毛巾接蛋量壹只手輕提鳥的尾羽,防止尾羽沾上鳥蛋而受汙染。接蛋時人要蹲下防止雄鳥對妳的功擊。
四、接下的蛋是幹凈潮濕的,飼養員要及時送交種蛋熏蒸室,孵化員接管進行消毒立檔儲存。消毒時要等蛋表面水分風幹後才能進行。(雨天接蛋要用塑料袋,防止雨水汙染)。
五、熏蒸或儲存鳥蛋應把有氣室的壹頭朝上放好。鳥產蛋時有氣室的壹頭先出來,接蛋時只要註意壹下,告知孵化員便行了,接蛋能解決氣室方向認定的壹個難題。
得禽痘的癥狀
首先在頭部無羽毛部如眼瞼、口角和耳孔周圍等處發生壹種灰白色的小結節、很快增大變為灰黃色芝麻、綠豆大小的痘疣,有的結節數目較多互相融合,形成大的痘痂,痂呈棕黑色幹燥,表面粗糙不平,剝去痘痂,露出壹種出血的陷凹。痂皮脫落後形成平滑的灰白色瘢痕而痊愈,眼瞼發生痘疹的,由於皮膚增厚,可使眼縫完全閉合,如有細菌感染,初期呈卡他性結膜炎進而出現大量的濃性或纖維蛋白性滲出物。在腿、翅內側和肛門等無羽毛部位也會出現痘痂,但病變不太明顯。單純皮膚型禽痘,全身癥狀很輕,如病變範圍大表現精神沈郁,食欲不佳,體溫升高,病程15~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