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人物 | 滑雪救援隊醫生李曼:冰雪奇緣 不負約定

人物 | 滑雪救援隊醫生李曼:冰雪奇緣 不負約定

冬奧會時有國際滑雪醫生參與、指導,冬殘奧會完全由中國自己的滑雪醫生來進行救援。在殘奧高山滑雪項目中,運動員滑行速度最高可達100公裏/小時左右,雪道非常陡峭,稍有失誤就會摔倒、滑墜,殘奧運動員受傷後很難依靠自己滑出雪道,這就要求救援隊快速到達受傷運動員身邊,協助脫除運動器具,仔細檢傷,安全固定後快速轉運到山下運動員醫療站。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醫生李曼,就是滑雪救援隊的其中壹員。

直到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的那壹刻,讓李曼有了把滑雪和醫療結合起來的想法,從此她和愛人就迷上了這項運動,過冬變得甜蜜而幸福。2018年底北京冬奧組委征召滑雪醫生,要求專業、英語、滑雪技能均達標,她毫不猶豫報名,順利成為冬奧滑雪醫療保障夢之隊的壹員,經過四年的集訓與磨礪,成功站在了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賽道旁執行醫療保障任務。“不吹噓地說,滑雪醫生已經是滑雪業余愛好者中的高手了,但到了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冰狀雪上,第壹件要學習的事情竟然是如何安全的停在賽道上,因為賽道太滑了,壹不小心就山腳見。”李曼說。

為了更好地服務賽事,李曼曾暗下決心要把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所有的賽道、訓練道、技術道都滑壹遍。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就演變成了隊友口中的“李曼要把所有的雪道都摔壹遍”。她自己也調侃道:“從雲海到冰川,從白面到海坨碗,從彩霞到瑞雪……我只能說我在雪道上留下的痕跡比別的隊友都要深。”

了解冬奧會高山滑雪比賽的人應該對冰河賽道耳熟能詳,這是大回轉和回轉的賽道,但在它旁邊還有壹條冰川訓練道,它的坡度和難度是高山滑雪中心最大的。李曼曾被安排到這裏進行醫療保障,站在雪道邊向下看去,近乎垂直的角度,壹眼看不到頭的長度,讓她萌生退意,但為了後面能圓滿完成保障任務,還是選擇咬牙嘗試橫滑降下去,幾米遠之後就徹底失控,“當時只記得自己不停的翻轉,騰空又砸下,連續撞網,最後終於停下,人已經完全懵了,國際巡邏隊員和國內技術官員迅速滑到我身邊,協助我脫板,詢問我有沒有受傷,萬幸我全身都穿著護具,沒有大問題,只覺得壹陣後怕。晚上回到房間,和愛人通話時特別委屈,說再也不去這條雪道了,愛人壹直在安慰我、鼓勵我,心情好了不少,暗下決心,等沒有運動員訓練、雪況好壹些的時候,壹定要再去嘗試這條雪道。”她說。

幾天後,正在執行醫療保障任務的李曼,突然聽到手臺裏傳來隊友的報導,“今天冰川賽道沒有運動員訓練,雪況不錯,建議隊友來訓練。”想起了愛人的鼓勵和支持,想去嘗試的想法終於占了上風,於是壹行四人乘坐纜車到了冰川。李曼介紹說,“雖然雪道還是壹樣的坡度和長度,但是有了隊友們的鼓勵和保護,雪道的溫度不壹樣了,壹起刷了四趟。雖然有害怕,有踉蹌,有跌倒,但更多的是收獲,是喜悅,是自信。”

進入閉環工作前,李曼因為輕度運動後心悸、憋氣,發現自己長了壹個良性的結節,有過猶豫自己還能否承擔艱苦的滑雪醫療保障工作,因為這項工作無論滑雪還是操作都必須全程佩戴N95防護口罩,對呼吸的影響很大,正是愛人的鼓勵和單位領導的支持,讓她做好各種應急預案,最後勇敢地站在了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各條賽道和訓練道上。

談及冬殘奧會滑雪醫療保障的話題,李曼說:“我的日常工作中能接觸到比較多的殘疾患者和同事,覺得殘疾運動員可能會合並有其他疾病,醫療救援不應該只考慮雪道急救,還需要更綜合的醫療能力和溝通能力,來應對可能出現的種種病情。”

“我們滑雪醫生存在的意義就是要讓這三億人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的下雪道,不希望再聽到大家說‘滑雪的盡頭是骨科’。”李曼動情地說道:“滑雪醫療救援在經過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歷練後,我相信隊伍會越來越壯大,體系會越來越完善,說不定今後的醫學院校或 體育 院校會將其列為壹個專業。我們也希望我們的滑雪醫療救援能力得到國際認可,不光國內賽事我們可以保障,未來國際賽事也能請中國的滑雪醫生去進行指導。”

編輯/徐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