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妳怎樣理解全面發展的學習理念?

妳怎樣理解全面發展的學習理念?

人的全面發展 從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來看,所謂人的全面發展,就是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它有兩個層面的含義:就整個人類社會而言,人的全面發展實質上就是人類社會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過渡,它強調的是人的社會化程度,即整個人類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發展,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協調的發展.作為個體的人而言,強調的是人在各方面的全面發展,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而協調的發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人格、智力、能力、體力和創造力的全面發展等.

半個世紀來,“全面發展”壹直寫在我們的教育方針上。它的不變性、壹貫性,正表明了這種方針的生命力。然而,教育方針的確定性,並不妨礙教育思想的活躍性。事實上,這壹方針雖然基本未變,卻並非絲毫未變,比如,延續了四十余年的“德智體”就在數年前為“德智體美”的提法所替代了。教育思想的活躍對方針的完善和更準確的理解都有積極的作用。教育方針的確定並非教育思想的靜止,就像壹部經典的文本壹直被解讀著,文本未變,而在不同的解讀者看來,它的結構和形象並不是完全相同的,甚至同壹解讀者在不同時候看到的同壹文本的形象也可能發生變化。

對於馬克思、恩格斯的全面發展學說壹直有著不同的理解。基本的理解有兩種:壹種為“德智體全面發展說”;二則為“能力全面發展說”。 [1]我們仍然可以認為,這是對同壹文本的不同解讀。

本文是再次習讀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時候,從馬克思理論的啟示中,對全面發展的實質提出壹些看法。不能認為這種看法是對馬克思理論的壹種解釋,更不會自命是對馬克思理論的唯壹正確理解,而其他的理解都是曲解。本文是從馬克思恩格斯那裏獲得啟示之後提出了壹個命題,如:“全面發展,實質上是個性發展。”下面,將論證這壹命題。顯然,這壹命題既區別於“德智體全面發展說”,又區別於“能力全面發展說”。

全面發展的“全面”主要不是壹個量的概念,畢竟,它又有壹定的量的涵義。這就又讓我們要回頭來討論壹下由基本方面體現的全面。

華羅庚從小喜愛數學,後來又終生從事數學科學,可是,華羅庚還有很好的人文知識底蘊,同時他又表現出極好的整個精神面貌。這就可以說是壹種協調和和諧的發展,也可以說他是極優秀的個性發展。如果只從量的方面考慮,不要說壹切方面,就在體育方面,由於他生理上的缺陷,他與特別需要下肢力量的體育活動就基本無緣;而且,僅就知識領域而言,他“獨具的特征”就是數學,亦非方方面面,即令是數學,在其壹百多個分支之中仍有他不熟悉的方面,卻不能由此認定他不是全面發展。

姚明從小喜愛籃球,現在以籃球為職業了,可是,他不僅打球,他還從各方面去學習,同時,他與人為善,善解人意,他自信而謙遜,他明晰且帶幾分詼諧的談吐表明了他的修養,他對集體的愛護和對於作為壹個中國人的自豪也充分表明他的“整個精神面貌”。他的發展極具個性,同時,能說他的發展的是畸形的嗎?他在壹些基本方面的發展足以讓我們更準確地理解這種個性發展的優良。如果又單從量的方面看,僅就體育而言,他也只限於球類,又僅就球類而言,乒乓球、曲棍球、……他也不行了,卻不能由此認為他不是全面發展。

究竟是哪些基本方面呢?甚至要問:何以為基本?何以為體現了全面的基本方面?考慮的依據仍然應當是有利於個性的充分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

已有研究者指出,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都指能力的發展”。[27]而馬克思關於能力的全面發展“即體力和腦力的能力”。[28]體力和腦力的發展當然構成了發展的基本方面。

可是,壹說到能力,就大半如某些詮釋那樣僅指智力的範疇。其實,若如《心理學大詞典》那樣將能力視為“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必需的個性心理特性”[29],那麽,能力也不壹定只屬於智力範疇。不是有壹個“學會關心”的口號嗎?關心、關愛、熱忱、……這已經不單屬於智力範圍了,可是,在這些方面也需要學習,這是需要通過學習獲得的能力。善解人意,善以為人,這種善當然也是能力,卻不完全是智力,準確地說,此乃道德智慧的範疇。所以,能力的發展(個性發展的重要內容)應當是理性智慧、實踐智慧、道德智慧等基本方面的協調發展。

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在全面發展方針的貫徹中所實際表現出來的問題,與其說是沒有充分註意方方面面或壹切方面,不如說是沒有充分註意壹些基本方面。

人的基本方面,從大的方面說就是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在心理方面,基本的應是認知心理的發展和非認知心理發展,比較普遍的問題是對非認知心理發展的忽視,而非認知心理發展對於人的全面發展,乃至對於認知方面的發展都具有格外的重要性。

在認知領域也可以說上壹些基本方面(可稱之為第二層次上的基本方面),又有邏輯能力和直覺能力構成的基本方面,在知識方面,則有人文知識與科學知識的合理構成(盡管不同的人可能有很不相同的構成,但是,任何壹方面的嚴重短缺都影響個性充分發展,尤其是作為壹個現代人的發展)。

當把全面發展的實質理解為個性發展時,亦便於我們對道德教育有更確切的理解。從個性發展來看待德育,那麽,道德發展應當包含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誌、道德行為等基本方面的協調發展,而不能將德育僅僅理解為道德認知問題(眼下德育實踐中的癥結之壹)。

當然,可以說全面發展中的壹些基本方面就是德、智、體、美。可是,正是對個性發展的理解能夠幫助我們看清這些基本方面的關聯與交叉,看清楚它們的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從而讓我們從壹個立體的角度更好地透視全面發展。

個性不壹定導致創造,沒有個性發展則是肯定沒有創造的;個性的不充分發展很難走向創造,個性的充分發展是走向創造的必由之路。把全面發展理解為平均發展、方方面面的平平發展,是遠離了創造教育,把全面發展理解為個性發展則是更靠近了創造教育。

不必擔心個性發展會與社會發展有悖。實際上,每個人個性的充分發展不僅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基本源泉,而且,“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壹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30]。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產黨宣言》中所說的話,是他們關於理想社會的基本觀念之壹。實際上,這些話告訴我們應當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讓社會發展來更好地保障人的個性發展、自由發展。我們放眼看看今日之中國社會,它進步繁榮的實質便是為中國人的自由發展、個性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條件;那麽,今日中國之教育應當怎樣表現自己的進步和繁榮呢?答案實是十分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