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寄語
大江大河,源於愛的匯聚
大美無言,因為心的奉獻
慈善責任,妳我***同承擔
社會因愛心而和諧,人間因關懷而美好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攜手“雁聲”,願妳我同行
愛心誌願,公益中國
項目名稱
“雁聲”愛心助學計劃
項目簡介
“雁聲”愛心助學計劃是由四川師範大學法學院青年誌願者分隊於2011年5月啟動的壹項關愛貧困地區小學生的慈善公益項目,項目發起人為法學院青年誌願者分隊時任隊長何超。項目起源於李嘉誠基金會捐助四川地震災區“學生感恩行動”計劃之壹“讓愛流動?情系災區”——四川師範大學法學院赴巴中市南江縣光霧山鎮暑期誌願服務活動,法學院暑期誌願服務團前往巴中市南江縣光霧山鎮開展誌願服務,在此過程中對那些貧困地區的小學生生活現狀有了切身的體會,由此建立了“雁聲”愛心助學計劃,以“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的精神號召大學生和社會愛心人士在經濟資助方面、學習輔導方面、心理溝通方面、道德教育方面對這些貧困地區的小學生給予資助和幫扶,為他們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項目內容
(壹)幫扶貧困小學生:
① 在經濟上資助,具體資助金額由參與資助的大學生或者社會愛心人士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情況自主確定,資助款項也根據自己選擇的資助方式按月支付或者壹次性支付;
② 在學習、心理、道德素養等方面輔導和教育這些貧困小學生,指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所處的境況,樹立改變現狀的信心。
(二) 誌願者孵化:
① 在對貧困地區的小學生進行愛心資助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和誌願服務意識教育,樹立他們參與誌願服務的熱情和願望。吸收貧困地區的優秀學生組建誌願服務小分隊,將誌願服務本土化;
② 對於參與資助貧困地區高校小學生的大學生和社會愛心人士,我們建議其加入我們“雁聲”愛心助學計劃的誌願者隊伍,以更好地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從而,擴大誌願者的影響力,壯大誌願者的力量。
註:誌願者孵化主要是在暑期誌願服務活動中開展
項目目的
(壹)幫扶貧困小學生:通過經濟上的支助以及學習上的輔導,心理上的引領,道德方面的教育,指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目前的處境,樹立改變現狀的信心;
(二)傳遞誌願服務精神:我們將組建面向貧困地區小學生學習、心理、德育三方面的三支誌願者隊伍,從而讓更多的大學生響應到這個活動中來。以誌願者的名義倡導,宣傳誌願服務精神,擴大誌願服務影響力,推進社會公益體系的形成。
項目意義
本次活動通過倡導大學生以及社會愛心人士面向貧困地區開展幫扶行動,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為貧困地區的小學生創造壹個可以改變未來的環境。通過“雁聲”愛心助學計劃的行動,我們也在幫助貧困小學生的同時提高了自己。而且,更多的是個人修養等精神層次上的升華。本次活動的具體意義有:
(壹)通過本次活動,可以在經濟上、學習上、心理上、道德養成上對貧苦地區的小學生進行幫助和引導,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減弱社會負面對於青少年的影響;
(二)通過本次活動,可以進壹步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通過了解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激發大學生的奉獻潛能,提高當代大學生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
(三)大學生參與貧困資助,有其社會影響力大的特點。所以,本次助學計劃項目的開展還有壹個重要的意義是對於誌願精神的宣傳。引導社會民眾對於弱者的同情與幫扶,倡導互幫互助的偉大民族精神,促進和諧社會與公益中國的建設。
特別註解
(壹)由於 “雁聲”愛心助學計劃發展的需要,助學計劃將每年從募集的資金中劃撥10%作為“雁聲”愛心助學計劃的各項開支;每年直接用於資助貧困小學生的資助金為上壹年全部資助金額的70%;將資助金額剩余的20%作為“雁聲”愛心助學計劃的儲備金。
(二)“雁聲”愛心助學計劃是向四川師範大學法學院申請開展的四川師範大學法學院的壹項公益活動。所以,四川師範大學法學院對此負責,證明“雁聲”愛心助學計劃的真實性。
“雁聲”愛心助學計劃
二零壹壹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