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Vda口號

Vda口號

現代科學與古代科學的區別在於,古代科學是以自然哲學的形式出現的,有直觀的經驗和思辨的理論,知識零散,沒有形成體系;現代科學是以數學和實驗相結合為特征的實證科學形態,形成邏輯壹致的知識體系。為什麽具有上述特征的近代科學會在16、17世紀的歐洲產生?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分析壹下十六、十七世紀歐洲的社會歷史情況。

1.社會和經濟背景

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是科學產生和發展的基本動力。沒有這個動力,社會就不可能投入足夠的人力、財力、物力在上面,就不可能產生作為知識體系的現代科學。

開展科學研究,使研究成果成為知識體系,必須具備壹定的物質條件,這就要求社會具備相應的技術和生產基礎。

在世界範圍內,西歐(14 ~ 15世紀)封建生產關系首先崩潰,從封建社會內部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迫切要求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也具備必要的物質條件。

1.1作坊手工業的興起?

14至15世紀,工場手工業在西歐廣泛發展。工場手工業是指工場主和分散的工人通過資本為生產同壹產品而進行的分工和合作。“更多的工人在同壹時間、同壹空間(或同壹工作場所)在同壹資本家的指揮下勞動,這是歷史和邏輯上資本主義生產的起點。”因此,工場手工業的出現和興起,意味著封建生產關系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1.2各種技術的進步?

11世紀,西歐的農業生產技術已經很發達,表現在鐵犁的廣泛使用,以及用兩三種育秧制度代替了原有的耕作制度。?

13世紀,西歐紡織業出現了手動紡車,隨後出現了腳踏紡車;在采礦業中,有泵和提升機。?

公元14世紀,歐洲人學會了用高爐煉鐵,並使用水力或風力鼓風。?

從14到15,歐洲出現了3噸液壓鍛錘、壓光機、拉絲機。?

更重要的是,在11 ~ 15世紀,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通過阿拉伯傳入西歐,對西歐的社會進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馬克思曾指出:“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是預言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級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成了新教的工具,總體上是科學復興的手段,是創造精神發展必要前提的最有力的杠桿。" ①

1.3地理發現

隨著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提高,新資產階級渴望擴大貿易,尋求資金。《馬可·波羅遊記》中描述的東方國家神話般的富裕,讓西歐的資產階級把目光投向了東方。因此,在15 ~ 16世紀,西歐國家開始了航海探險。1497年,葡萄牙國王派Vda Gama(約1460 ~ 1524)繞過好望角,航行到印度,歷時十個月。1492年,意大利的哥倫布(約1451 ~ 1506)發現了“新大陸”(美洲)。1519年,麥哲倫(F Magellan,約1480 ~ 1572)完成了他的環球旅行。“環繞非洲航行的美洲的發現,為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場所”,這導致了歐洲的經濟擴張和繁榮時期。?

2.社會文化背景

現代科學的誕生不僅需要壹定的經濟和物質基礎,還需要壹定的科學基礎和文化氛圍。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在這方面也有充分的條件。

2.1中世紀後期科學研究的復興為近代自然科學的出現做了壹定的準備。

經過漫長的“黑暗時代”(5世紀至11世紀),由於各種因素,到12世紀,

中世紀社會從停滯走向復蘇,自然科學取得了壹些成就:在數學方面,意大利的斐波那契(斐波那契,1220 ~?))介紹了希臘、阿拉伯、印度的數學知識,撰寫了《珠算書》壹書,系統闡述了如何解壹、二次定或不定方程,深入研究了無理數;奧裏斯(,1320 ~ 1382)介紹了分數和指數的記數法和算法,也用類似於坐標變換的幾何方法來研究機械運動的規律。在力學方面,牛津的“處女派”和巴黎的“沖量派”分別在運動學和動力學方面取得了壹些重要成果。其中“少女學院”繪制的“少女平均速度變化定理”接近現代力學中的相關公式,“沖量派”以“趨向物體本身的運動”的觀點取代亞裏士多德的受迫運動概念,趨近慣性原理。在光學方面,Grosset和他的學生R . Bacon(1214 ~ 1249)研究了反射、折射、聚焦、鏡面成像、光譜顏色等許多光學問題。

除了在各個學科取得的成就之外,在科學方法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中世紀,整個社會被基督教神權統治,學術研究以經院哲學為主導。這壹時期所謂的探索真理,就是引用和闡述聖經中的相關論述、教會制定的信條和“聖人”(如亞裏士多德、柏拉圖、奧古斯丁、托馬斯)的說教。檢驗真理的標準不是實踐,而是權威和經典。

中世紀後期(11世紀~ 12世紀),壹些學者對這種經院哲學傳統提出了質疑和批評,其中最著名的是羅傑·培根,他首次引入了“實驗科學”這壹術語。他強調真理的獲得要靠經驗和實驗,而不是引經據典。他說:“任何人想要快樂而不懷疑現象背後的真相,就必須知道如何投身於實驗。”

另壹位對科學方法論有重大貢獻的學者是格羅塞特(R. Grosseteste,1168 ~ 1253),他壹方面從柏拉圖那裏學到了數學是理解物質世界的基本鑰匙;另壹方面,我從亞裏士多德那裏體會到了經驗的重要性(亞裏士多德比柏拉圖更重視經驗)。這樣,格羅塞在兩種學術傳統之間架起了壹座橋梁,並在13世紀初步確定了數學與實驗相結合的科學方法。這對中世紀晚期的科學活動和16 ~ 17世紀現代科學的產生具有重要意義。

2.2文藝復興為自然科學擺脫神權政治提供了思想武器。

文藝復興是指13年底在意大利城市興起,然後傳播到西歐國家,16年盛行於歐洲的壹場思想文化運動。

隨著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萌芽和壯大,新興資產階級需要制造輿論,建立自己的精神武器,以維護和發展自己的經濟利益,逐步在政治上取代封建統治。?

在十字軍東征期間,歐洲人從拜占庭和阿拉伯人那裏發現了燦爛的古典希臘文化,看到了理性主義、探索精神、民主思想和世俗觀念...這些與中世紀封建社會所提倡的盲目信仰、冷酷無情、專制和禁欲主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好滿足了資產階級的需求。於是以復興古典文化為名,展開了壹場反對封建神權的思想文化運動。當然,新興資產階級並不想回到古希臘羅馬社會,而是在文藝復興的口號下為自己的發展開辟了壹條思想道路。?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主張以人民為中心反對以上帝為中心的封建神權,即人權反對神權。這為自然科學擺脫基督教神權統治,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提供了思想武器。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是:

但丁(1265 ~ 1321),文藝復興的先驅,其代表作《神曲》以極其廣闊的畫面,通過對詩人在奇幻之旅中遇到的數百個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描寫,以微妙的手段批判和揭露了中世紀宗教統治的腐敗和愚蠢,體現了新時代人文主義的新理念。

彼特拉克(1304 ~ 1374),意大利詩人,代表作《歌》表達了早期人文主義者對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對教會的憎恨。他提出用“人的思想”代替“上帝的思想”,被稱為“人本主義之父”。

薄伽丘(1313 ~ 1375)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代表,人文主義者。代表作《十日談》通過許多取材於歷史事件和中世紀傳說的故事,批判和譴責封建禮教和禁欲主義,倡導人文主義,主張“幸福在人間”,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

2.3宗教改革削弱了教會的權力。

除了文藝復興,新興資產階級還發起了宗教改革運動,從教會內部掀起了反對教會特權的鬥爭。宗教改革產生了路德教、加爾文教等新教,動搖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改革了政教合壹的局面。受文藝復興的影響,新教比天主教更註重人的個性和世俗生活,放松了對人的思想禁錮。這些當然都有利於學術和文化的發展。

2.?基督教在現代科學產生中的作用

早期基督教神學(5 ~ 11世紀)以德爾圖良的蒙昧主義和奧古斯丁的信仰為代表,壓制理科生的進步。12世紀以後,托馬斯神學在基督教神學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托馬斯神學與科學形成了壹種復雜的關系,既有負面影響,也有正面影響。其中,積極作用表現在:根據托馬斯的“信仰與理性壹致”原則,托馬斯倡導和鼓勵科學家用科學論證上帝的存在和偉大;因此,在不違背宗教教條的前提下,基督教積極倡導並大力支持教育和學術活動。這表現在創辦學校、建立修道院(現代學術組織的前身)、修建圖書館和天文臺、組織翻譯學術著作、設立印局等。,從而為科學作為壹種社會制度做了壹定的準備。有選擇地介紹以下幾個方面。

3.1設立學校

在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非常重視建立學校,以培養自己的神職人員。其中,約公元150年,羅馬天主教學校最早建立,其首任校長是地質學家、哲學家賈斯汀(103 ~ 167)。此後,安提阿天主教學校(今敘利亞)和亞歷山大天主教學校(今埃及)相繼建立。到第四和第五世紀,基督教學校已經遍布羅馬帝國。

到12世紀,隨著工商業的繁榮和城市的興起,西歐各國建立了各種大學,其中大部分是由教會開辦或批準的。最著名的有:巴黎大學(1100)和博洛尼亞大學(1100)。牛津大學(1168)、劍橋大學(1209)、帕多瓦大學(1222)、布拉格大學(1348)、維也納大學(1365)、科隆。

3.2建立女修道院(學術團體的前身)

基督教建立了各種寺院,在保護文化遺產、辦學、普及文化、研究學術、傳播科技知識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最著名的是本篤會、方濟各會和多明戈會,他們成為後來各種學術團體的前身。

3.3組織學術著作的翻譯

公元476年,德軍攻占羅馬,羅馬帝國西部的學術、圖書館等文化事業遭到嚴重破壞,但羅馬帝國東部,即拜占庭帝國的學校和圖書館得以保存。因此,從7世紀到10世紀。許多來自西歐國家的年輕人去拜占庭接受高等教育。當他們回到西歐國家時,帶回了許多古典希臘、阿拉伯和古代東方國家的學術著作。到11~13世紀,西歐出現了壹股翻譯經典學術著作的熱潮,中心在西班牙的多利特、意大利的羅馬教會和英國牛津蒙加山的本篤會修道院、希臘的君士坦丁堡和地中海的西西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