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分析:《打倒列強,除軍閥》反映的是國民革命和國家間的第壹次合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工農武裝割據,國家對峙十年;“將革命進行到底”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戰爭和國家第二次內戰,都是從屬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ACD有片面的表述。
點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
第壹階段(1919~1927)
這個階段被稱為“大革命”時期。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並直接促成了1921年7月23日中國* * *生產黨的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此後,中國* * *產黨不斷發動工人暴動,反對北洋政府的統治。1924年國民黨“壹大”後,國民黨第壹次與* * *產黨合作,促成了1926年開始的北伐戰爭的勝利。1927年,在國民黨右派的破壞和中國內部右傾錯誤思想的影響下,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和七·壹五反革命政變相繼出現,第壹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革命宣告失敗。
第二階段(1927~1937)
這個階段被稱為“土地革命”時期。
從1927八月1南昌起義開始,中國* * *生產黨代表人民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壹槍。秋收起義後,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開辟了以井岡山為代表的無數農村革命根據地,成功地粉碎了國民黨的幾次“圍剿”。1933年由於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工農紅軍被迫進行長征。1936 10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標誌著長征的勝利。
在此期間,日軍發動九壹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並不斷向南推進。* * *主張停止內戰,壹致抗日;但國民黨為了穩定政權,采取了“外忙中必有內定”的不抵抗政策,最終導致了國家的衰落。1936 Xi安事件和平解決後,兩國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階段(1937~1945)
這壹時期被稱為“抗日戰爭”時期。
從七七事變開始,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八年全面抗日戰爭。以中日第二次合作為代表,形成了抗日民族統壹戰線,全國人民團結壹心,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獨立,大大提高了國際地位。中國從此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壹。
第四階段(1945~1949)
這個階段被稱為“解放戰爭”時期。
1945抗戰勝利後,中國* * *在重慶談判,簽訂了和平建國協定(《十月十日協定》)。1946年,蔣介石撕毀十月十日協定,發動內戰。在中國* * *生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戰爭終於勝利,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除臺灣省、西藏和香港、澳門以外的全部大陸領土(西藏於1951年和平解放,香港、澳門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回歸祖國)。1949 10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