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8日早晨,珍珠港事件的同時,倭奴軍隊開始進攻香港。12月25日聖誕節,香港淪陷。 那時龍啟明在香港政府工學院剛就讀了壹年。父親的工作沒有了,他的大學生涯也到此結束。1942年6月,他和另外兩個同學壹起逃到了澳門。後來他們聽說在大後方桂林,廣西大學接收華僑生免費上學,於是決定去桂林。 當時桂林被稱為“小香港”,到處是逃難過來的香港人。廣西大學正好放假,更讓他們失望的是,學校根本不接收免費的華僑生。龍啟明只好和夥伴們漫無目的地在桂林城裏閑逛。 然而,龍啟明的命運正是在不經意的閑逛中發生了改變。 “我們看到了中國航空委員會招收“留美空軍學員”的廣告,要求是大學,不壹定大學畢業,於是就報名參加了,每人交了400塊的報名費。” 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數理化、英語,龍啟明覺得很輕松,但是最後壹門“黨義”卻把他難住了。“黨義相當於現在政治,考三民主義之類的東西。這些我們在香港的時候從來沒有接觸過,所以根本答不出來。監考官當場就將我趕出了考場。” 本以為沒戲了,沒想到“雙十節”那天公布錄取名單,3個香港學生都錄取了。第二天,龍啟明就去報到,6天後,飛機把他們這群留美航空學生接到了重慶,降落在珊瑚壩機場。 這是他有生以來第壹次坐飛機。
1943年6月,由於戰事緊張,盟軍飛行員非常緊缺。龍啟明僅在美國接受高級訓練3個月,就和另外的21名隊員壹起,回國投入了實戰。 在此之前,曾經是香港田徑冠軍的龍啟明壹直是班上的佼佼者,在昆明的初級班,訓練計劃是20小時飛行,但他只飛了5小時06分鐘,教練就馬上簽字讓他畢業了。在印度的中級班,規定飛行時間是50個小時,但這次龍啟明又提前畢業了,成績是30小時。 支持龍啟明出色成績的還有家仇。他的父母在往昆明逃難途中,在貴陽不幸被倭奴軍炸死。他當時最迫切的心願,就是直接駕駛殲擊機和倭奴軍面對面作戰。 但回國後,龍啟明並沒有如願進入殲擊機隊,而被編入以美國援華空軍為主編隊的編隊執行中國-印度空中飛行任務,穿越“駝峰航線”。 飛機在3000多米的高空中被氣流沖刷得搖搖擺擺,四周是青藏高原白雪皚皚的高山。 這是1943年的壹天,在被視為死亡之旅的“駝峰航線”上。滇緬公路已經被倭奴軍截斷,物資極其匱乏,這條運輸航線,是當時中國接受外援的惟壹“血管”。 剛剛20歲的龍啟明年輕得不像是能夠承受如此重任,然而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雷鳥基地接受過3個月高級訓練的他,已經是中國軍隊中的天之驕子。 那時的飛機沒有空氣增壓設備,機艙裏寒氣徹骨並缺氧,然而極度緊張的飛行使汗水濕透內衣,臉上的汗水霎間結成冰霜。 突然間,正前方閃出壹座高山。龍啟明猛拉操縱桿,飛機就是爬不上去。龍啟明叫機長瑞恩斯和他壹起拉,但飛機還是上不去,眼看就要撞山了! 飛機離前面的山坡最多還有600米,但瑞恩斯還在笑,龍啟明絕望地說,妳笑什麽,我們都快完蛋了。沒想到就在最後壹刻,瑞恩斯猛擡操縱桿,靠著氣流的力量,飛機嘩的壹下爬上去了,迅即沖出山口。
62年後,在重慶大渡口革新村小遊園旁的家裏,提起往事,龍啟明還心有余悸。 他先後飛越“駝峰航線”2100小時 。駝峰航線飛行線路起伏,每壹次飛行都可能是“最後壹次”。龍啟明的空軍生涯就從這裏起步。
驚險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驚險的飛行航線,事故率平均高達80%以上。
那時,龍啟明和1~3名不同的美軍飛行員編成壹組,每天從昆明的巫家壩機場起飛,穿過“駝峰”到達印度亞山姆省的DINJAN或KEBRUKA ASSAM,裝滿物資後再經“駝峰”返回,往返壹次約6個小時。 在這條航線上,運輸機飛越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山峰時,達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峽谷中穿行,飛行線路起伏,有如駝峰。此外,飛機飛行時常有強烈的氣流變化,遇到意外,難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飛行員即使跳傘,也會因落入荒無人煙的叢林難以生還。 很多美國飛行員把這條線稱為“死亡之旅”、“寡婦之旅”。“每次飛行前,他們都在胸前莊重地畫十字作祈禱,然後非常認真仔細地對飛機進行檢查,並反復查驗機組成員的準備工作。他們都知道每壹次飛行都可能是‘最後壹次’,但是他們決不允許讓自己的生命搭在無謂的工作失誤上。”
幾乎每次航行都在‘駝峰’發生撞機事件。起飛前,在飯堂看到的戰友,晚上很可能就不在了。壹天前大家還在壹起喝酒聚會,談笑風生,第二天就有人永遠地離開了,人天兩隔。
在這條航線上,美軍***損失飛機1500架以上,犧牲優秀飛行員近3000人,損失率超過80%。前後累計擁有100架運輸機的中國航空公司,竟然先後損失飛機48架,犧牲飛行員168人,總損失率超過50%,但實際損失率則更高。
壹滴汽油壹滴血
當時說“壹滴汽油壹滴血”,但如果考慮到駝峰航線高達80%的事故發生率,汽油比人的生命還要昂貴。為了寶貴的戰爭物資,中美飛行員不顧安危,自殺式的飛越在駝峰航線。
壹次去印度裝油,正碰上倭奴軍轟炸,觸地的剎那間,飛機的油量表指針正好指向0 1943年是抗戰最艱難的壹年,由於外援通道基本斷絕,國內的物資到了極其匱乏的地步。
“所有的汽油都是我們帶回來的,壹架飛機帶20多桶汽油。飛過去的時候裝人,回來主要就是裝汽油。壹架飛機按規定載重3750公斤,但往往超載壹些,要裝到4噸。汽油在當時絕對是稀缺品,重慶和昆明的很多汽車,因為沒有汽油,都是燒木炭的,車全部被木炭熏黑了。只有壹些軍用車才燒汽油和酒精。所以那時候的口號是‘壹滴汽油壹滴血’。”龍啟明說。 由於汽油實在緊張,連運輸機的用油,都量入為出。龍啟明駕駛的運輸機壹***有8個油箱,總裝油量是880加侖,正常情況下,每小時的耗油量是80加侖,滿油後可以飛行11小時。而每次從昆明巫家壩返回印度的時候,都把路上的用油算得正好,多余的油就被抽走了。 “每次裝滿油從印度回來,路上用了300加侖,剩下580加侖;從昆明返回的時候,只留400加侖。天氣好的時候,2個多小時就飛到了。” 但實際上並不是每次運氣都這麽好,“有壹次在昆明把飛機的油抽了好多。但快到印度機場的時候,塔臺說機場正遭到日本軍轟炸,發出指令不讓我降落。運輸機沒有抵抗能力,當時惟壹的辦法就是逃避。印度北部阿薩姆省都是茶園,地勢平坦,飛機在茶園上空壹圈又壹圈地盤旋,越飛越低,眼看著油用光了!我就準備冒險迫降了。” 正在這千鈞壹發之際,塔臺傳來消息,解除警報。 龍啟明壹拉操縱桿,但是飛機已經沒有油了,起不來。 最後,飛機晃晃悠悠地滑翔降落在機場。 觸地的剎那間,飛機的油量表指針正好指向0。飛機靠慣性滑動了壹段距離後,地面部隊用車把飛機拖到了停機坪。
鑒於飛機的寶貴,中美飛行員在壹般情況下不選擇跳傘,尤其是中國飛行員寧肯與飛機***存亡,經歷多次油荒事故後,為保住可能發生事故的飛機,飛行員們堅決反對繼續抽油。
參加空戰
1944年4月,在駝峰航線上飛行了2100小時後,能說壹口流利英語的龍啟明與另5名中國飛行員壹起,被調入由陳納德將軍率領的美空軍第十四航空隊,成為最年輕的“飛虎隊”隊員。 “轟炸隊有6名中國飛行員,但整個大隊包括地勤的有好幾百中國人。後來每架飛機上都配備了中國人,因為以前飛機掉下來的時候,老百姓不明白情況,會把美國人當敵人打死。飛虎隊就在每個飛行員的衣服後面掛壹面小旗子,寫著‘來華作戰洋人,請軍民救護’。”這塊被飛行員們稱為“血幅”的綢布,幫助許多因迷路、事故和被倭奴軍擊落而迫降、跳傘的美國飛行員得到中國軍民的救護。 加入飛虎隊後的龍啟明主要執行對雲南滕沖、緬甸臘戍、安徽立煌、湖北漢口等地倭奴軍目標的轟炸任務。當時倭奴軍空軍力量已經很薄弱,關島等太平洋島嶼都已經被美國占領了。臘戍、密芝那、仰光的倭奴軍基地,已經沒有多少反擊力量。 盡管如此,驚險的戰鬥還是時有發生。 “我們的飛機飛到3000米高度後,直接俯沖到200~300米,倭奴的高射炮根本來不及瞄準,所以他們都是用機槍打的。那天我駕駛著B25轟炸機,看準了倭奴軍基地就俯沖下去,分兩次把攜帶的12個炸彈都投了下去。飛機飛得太低了,我都可以聽到敵人的機槍發出”啪啪啪啪“的射擊聲。回到基地後,我發現機尾上中了14槍,要是打中油箱,就完蛋了!” 龍啟明說,和倭奴軍相比,美軍的飛機比較大,火力猛,但是轉身掉頭不靈活。飛機機身是三夾板的,座位後面和兩側還有鋼板,美國人的技術比較先進,油箱外面都有保護層,子彈壹般打不穿。對飛行員的保護,都是和美國人崇尚人為貴分不開的,美國人經常說“10架飛機才值壹個飛行員”。
飛虎隊員的生活,是充實而緊張的。壹天,隊員們正在洗澡,警報突然響起。龍啟明他們立馬向外沖——不是逃命,而是去背降落傘,力爭第壹個跳上飛機,與倭奴軍交手。那壹刻,大家來不及穿衣服,全是赤身裸體就上了戰場。 龍啟明說,對每壹個飛虎隊員來說,最大的快樂就是擊中倭奴軍目標。每次成功時,那些率真的美國戰友都會興奮地大叫“Hit target!Hit target!(擊中目標了)”他們都會像孩子壹樣開懷大笑,然後,把飛機開得飄飄忽忽。
1945年8月25日的“輝煌頂點” 和“飛虎隊”隊長駕駛第壹架飛機降落武漢接受倭奴軍投降 1945年7月,抗戰勝利前夕,陳納德和美國戰友們離開生活戰鬥了8年的中國回美國,重慶成千上萬的群眾自發地前來為陳納德和飛虎隊員送行,人群擡轎子般地擡起轎車,經過幾個小時將車壹直擡到中心廣場。壹位多年來跟隨飛虎隊的中國地勤人員說:自從馬可波羅以來,還沒有壹個外國人能夠如此博得中國人的心。 龍啟明永遠也忘不了在“飛虎隊”那幾百個異常慘烈而充滿戰鬥豪情的日日夜夜。他把這段經歷珍視為人生的“第壹次輝煌”。而這壹次輝煌,又在1945年8月25日達到了頂點。那天,龍啟明和“飛虎隊”隊長希爾少校駕駛著第壹架飛機,從四川梁山起飛,降落在武漢,接受倭奴軍投降。 “當時倭奴人雖然已經投降了,但是武漢的倭奴軍還不承認,倭奴兵拿槍把我們11個人包圍了。倭奴軍說,他們不向美國投降,只向中國投降。”
龍啟明告訴倭奴人,盟軍包括中、英、美、蘇四國,盟軍是接到總司令的命令過來接受倭奴軍投降的。這時,倭奴人才蔫了,打電話請示後表示投降。 9月底,龍啟明和戰友們把倭奴人抓起來遊街,就像當年倭奴軍將中國人遊街壹樣。這壹刻,龍啟明的心情感到很舒暢、痛快。 龍啟明從2014年7月7號開始生病,當時因患氣胸在重鋼總醫院做了壹個微創手術。那之後,壹直未能痊愈,不得不先後又住了兩次院。
2014年9月6日,因病情加重,龍老又從重鋼總醫院轉入重醫附壹院。龍啟明的主管醫生蒲霞稱,龍老的肺部感染嚴重,隨時可能引起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我們正想盡壹切辦法,為他進行抗感染治療。”
2014年9月18日,重醫附壹院,龍啟明正在接受治療。
2014年9月21日中午,醫院下達病危通知。
2014年9月25日,91歲高齡的龍啟明是目前國內唯壹健在的飛虎隊隊員病危入院 。 2014年9月25日上午,龍啟明的家人發表聲明說:“龍老救治急需外界幫助”的說法不準確,引起了社會上的壹些誤解。他們有能力解決老人的治療費用。龍啟明的家人還表示,不再接受捐款。此前收到的捐款將全部用於對龍老的醫療花費,如有剩余款項,將全部用於幫助其它抗戰老兵。來聽龍啟明大兒媳婦的說法。
龍啟明大兒媳婦: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呼籲過社會捐助。我們壹直是自己承擔。包括營養。醫療費用。除了國家包銷的部分。報道出來後。就客觀上對子女造成壹個壓力。所以捐款行動就此打住。 2014年12月,龍啟明女兒龍玉蘭介紹,父親生病期間收到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款,家屬決定將其中6萬元捐款轉給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用於購買200件冬衣發放給生活困難的抗戰老兵。剩余善款仍將用於關愛抗戰老兵的其他行動,這也是父親的心願。
此外,龍啟明的兒女們還將父親部分遺物捐贈給重慶飛虎隊展覽館,包括龍啟明的飛行日誌、中國航空公司通行證、照片、字畫和衣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