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采用的新科技是如下:
1、機器狗巡檢,保障冬奧電力
考慮到疫情防控風險,在延慶賽區,將由機器狗和防撞無人機代替人工對場館電力設施進行巡檢。兩類設備均裝設了3D成像和紅外檢測裝置,迅速捕捉電力設備的異常情況,同時通過5G通信方式,快速將現場設備運行狀態傳遞到指揮中心,同時也解決了延慶賽區復雜山地環境和有限空間條件下,人工巡視困難的問題。
2、智能體溫貼可24小時實時監測
各場館防疫舉措紛紛采取各種科技手段。北京通過組織科技防疫技術攻關、專家論證、現場測試等形式,在體溫監測、環境消毒等環節,推進多項技術成果應用。
公***空間氣溶膠新冠病毒監測系統可實現場館內空氣的病毒監測預警和快速檢測,檢測靈敏度比傳統檢測手段提高了3倍,同時在國家速滑館、冰立方等場館進行了相關測試。此外,還研發出了基於開源芯片、邊緣計算等技術的多體征感知設備。
3、給場館內空氣做“核酸檢測”
為了監測空氣中的氣溶膠,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昌平實驗室等科研人員開展緊急攻關,聯合研制出公***空間生物氣溶膠新型冠狀病毒監測系統。目前,多臺樣本采集器已在冬奧會多個場館“上崗”。
相較於給人做核酸檢測,給空氣做“核酸檢測”並非易事。由於氣溶膠樣本體積大,空氣中的病毒載量比較低,遠遠低於從人的咽喉直接采樣,同時,病毒RNA穩定性差,這就要求收集方法要高效,檢測方法要非常靈敏。
4、“發充儲放”壹體化充電站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在冬奧供電保障環境中具有低寒、積雪、溫差大、地形復雜等特點,對電力設備的正常運行、運維人員的實時保障均提出了“低溫”挑戰。
為此,國網北京電力大力推進關鍵技術攻關,結合冬奧供電保障實際需求,創新研發出了適用於冬奧保電特點的新技術、新裝備。位於延慶賽區的“發充儲放”壹體化充電站便是其中之壹。
國網北京延慶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何彥彬介紹,國家電網冬奧發充儲放綜合示範站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撐低碳冬奧的智能電網綜合示範工程”課題之壹,采用了國內最先進的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技術。
5、雲轉播采訪可實現隔空對話
作為科技冬奧三大重點布局產業之壹,雲轉播將重資產、高門檻的傳統轉播輕量雲化,通過雲化采編播技術,實現了轉播設備雲端化和人員服務遠程化。除現場攝像設備以外,所有導切制作均在雲端完成,只要有網絡,導播人員就能夠利用壹臺筆記本在任何地點連入雲端完成信號制作。
雲轉播系統前端不僅支持專業廣播級攝像機的信號采集,支持手機、非專業攝像設備等,同時支持其他系統流信號接入。現場信號通過5G方式回傳到雲端,在雲端進行制作,並將最終的轉播信號分發給多種平臺,同時通過雙雲設備提供可靠性保障。通過雲端的制作,提供專業的現場賽事攝像、導播和混音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