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的壹場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宗教起義之壹。始於漢光和帝第七年,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斷,邊境戰事不斷,國家局勢日益衰弱。
因為全國大旱,糧食收不上來,稅收也沒有減少。巨鹿人張角壹聲令下,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上綁著黃圍巾。
高喊“天亡,天立,歲在甲子,天下無不可”的口號,對官僚地主展開了猛烈的攻擊,對東漢王朝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以平息叛亂。
起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王朝存續的局面已經不可逆轉,最終導致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擴展數據:
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河北巨鹿人張角領導的壹次農民起義。當時地主階級的掠奪和兼並愈演愈烈,農民破產更加嚴重,社會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從而激起了東漢農民群眾更加激烈的反抗鬥爭。
這時,巨鹿人張角自稱大德老師,以治病為名傳教,暗中組織農民群眾進行鬥爭。經過十余年的努力,在青、徐、尤、冀、荊、常、燕、豫等地已有數十萬教徒。
他把這些人組織成36個黨,10000個大方的人,6000或7000個小黨,每個黨都有自己的領袖,提出了天亡,黃天立,年在甲子,天下太平的口號。他要在農歷三月五日,在北京和全國同時造反。
但由於叛徒告密,起義被迫提前開始。184年2月,在張角的率領下,七州二十八縣同時爆發,百萬大軍猛攻腐朽的東漢王朝。
在不到壹個月的時間裏,被稱為黃巾軍的起義軍橫掃河北,到達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當時,黃巾軍的主力由張角、張亮和張寶兄弟率領,在河北作戰。
11月光宗被占,東漢政府驚恐萬分,派北方中郎將魯直率反動軍隊在光宗與張角軍作戰。魯直在廣宗城周圍築墻,挖壕溝,搭梯子攻城,久攻不下。
朝廷派小黃門左鋒監視魯直,後撤,用東軍統帥董卓代替魯直,繼續圍攻光宗。但直到次年六七月,光宗仍在起義軍的堅持下。
8月,張角不幸去世,他的弟弟張亮指揮戰鬥。張亮軍變得越來越勇敢,反動軍隊很難打敗他們。東漢朝廷大敗,撤換董卓,改派黃福松。
勇敢的張亮君重重地打了劊子手壹拳。但10月起義軍癱瘓,夜間被黃福松襲擊,損失很大。張亮壯烈犧牲,8萬多人死於非命,葬身河中。
百度百科-黃巾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