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海的觀後感篇1
昨天,我們壹起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歷時三個多小時,勉強看完。其間,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有不少外國人,他們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對著眼前神秘的東方神器,他們嘆為觀止。作為炎黃子孫,誰不為自己偉大祖先創造的光輝成就而自豪?誰不感到我們的歷史何其輝煌?可是,當我們仔細的、從另外壹種角度看待我們的歷史時,我們會吃驚的發現,我們的祖先卻也有著令人詫異的遺憾!
也許,我們的先人曾經創造了世界上任何壹個邦域無法比擬的工藝和文學成就,青銅器、陶瓷、雕刻、書法、繪畫、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等等,其中的每壹項成就都能讓那些老外“喝壹壺的”。可是,當我們冷靜下來細細的思考,就會發現,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遺憾,那就是他們沒能在自然科學領域做出驕人的成就。整個上海博物館,沒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的佳績,所感受到的只是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我想,也許國內絕大多數的博物館都是這樣吧。為什麽他們沒有能夠在其他方面創造出可以與以上領域相媲美的奇跡呢?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
到底是誰束縛了我們偉大祖先的思想?是誰導致了我們有極少的機會學習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公式和定律?除了王朝、政府、皇權、桎梏思想的酷刑,還有什麽?孔子、李斯、秦始皇、漢武帝、董仲舒、隋文帝、程朱理學、八股文、康雍乾文字獄。這所有的壹切,湮沒了我們的百家思想,更葬送了我們祖先在其他領域的開拓機遇。所有人,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被儒教思想束縛著。光宗耀祖、身世顯赫是他們唯壹的生活動力。青銅器,無非是奴隸主貴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無非是皇家禦用的金貴之物;雕刻,無非是統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書法和繪畫,無非是那些讀書人予以揚名天下的途徑;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無非是文人們借以“含沙射影”、抒發心中苦悶的媒介。這麽壹想,我們會猛然發覺,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東西大多卻是娛玩觀賞之物。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偉大的發明,開創性的理論,澤被萬世的思想,卻少之又少。就連我們引為為豪的四大發明也只能稱得上是工藝發明,最多可以認為是技術創造,卻也不是科學史上劃時代之作。
由此可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和壹個國家的重視程度,和壹個社會的風氣,以及人們由此形成的思維習慣休戚相關。我們的祖先從漢代的開始接觸火藥,到唐代在戰場上的牛刀小試,再到明清時代在軍事上的大批量使用,其間竟然經歷了兩千余年的時間。而在西方,同壹樣東西卻能在很短時間內得到重視和發展,以至於後來利用中國人傳給他們的火藥做成了自己的堅船利炮,把壹個泱泱大國打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火藥僅僅是中國古代所有技術發展的壹個縮影。那麽,是什麽阻止了這些技術的發展?誠然,不是我們的祖先比外國人的祖先笨,而是因為他們早已被那些所謂的“正途”思想束縛的寸步難行。
也許,沒有必要為我們五千年的文明過於自豪。過長的發展歷史也許是壹種不幸,始終被壹種阻礙先進事物產生和發展的“宗教”式思想所統治是這種不幸降臨的源頭。世界四大文明最後只有我們中華文明僅存於世,現在卻也是傷痕累累。在我們長時間的發展歷程中,尤其是最近幾個世紀,沒能出現壹批劃時代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成果,是我們的遺憾,它直接導致了中國近兩個世紀全面落後於西方列強的局面。中國人不應該怕暫時的落後,自由的思想氛圍、開放而富有開拓氣息的社會、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國民素質是我們發展的最重要動力。壹切束縛國人思想的力量都不應在當今時代產生和存在。我們已經失去了幾千年的發展機會,此時不進,更待何時?
所以,我們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僅僅能夠證明壹點:我們華夏民族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歷史早已過去,輝煌也罷,慘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談中”。我們應該用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拿著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所謂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先走別人走的路,再走別人未曾走的路,最終馳騁於不敗之地!
對上海的觀後感篇2
“哇!這麽長的隊伍,什麽時候能排到啊?”我無奈地對父母說。終於等了恍如“七七四十九天”,我們來到隊伍最前,根據計劃直奔四樓。
嘻嘻,我們計劃的不錯,四樓人少。首先我和爸爸媽媽參觀的是錢幣館。這些錢幣都是古代的,包括公元前,三國時期,唐、宋、元、明、清等古時候朝代所使用。別看我們現在的硬幣是完整的圓,紙幣很新,和古代錢幣區別大著呢!我走進展館,第壹個看到的錢幣是——長方形的,扁扁平平,還參差不齊!嗯…下面的幾個錢幣準會讓妳大吃壹驚:
蟻鼻錢:名字有趣吧?經過我仔細觀察,發現它模樣很小,像壹個小貝殼那麽大,中間刻有“貝”、“君”等陰文。因為它像壹只小螞蟻歇在人的鼻子上而得名,是楚國用的錢幣。
馬蹄金:這是壹個用全金打造的馬蹄形的貨幣。如果讓馬穿上這“馬蹄”,那該多神氣啊!
貞祐寶券五貫鈔版:這種錢幣名字很長,表面也很大,長約20厘米,寬大約15厘米,就厚度也有1厘米。說來也真奇怪,古代人提得動這麽重的“錢”嗎?往展館裏面走,這些錢幣就越來越接近現代了,也慢慢成形了。大小各異,奇形怪狀,樣品琳瑯滿目,也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時間像水流壹樣迅速流逝著,錢幣館也在不知不覺中參觀完了。
接著我們參觀了書法館,玉器館,雕塑館……其中我最贊嘆不絕的便是書法館。瞧哪些書法家寫的字,有些龍飛鳳舞,有些小巧玲瓏,還有些鐵畫銀鉤。這個展館的展品並不多,卻給我了壹個啟示:這些名人能寫出壹手好字,是要從小苦練的,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
啊,參觀結束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博物館,再回頭壹看那5個金字,它們仿佛在和我述說著古人的生活呢!
對上海的觀後感篇3
上海是壹個科技文教很發達的城市:上海科技館、上海美術館、上海體育館、上海博物館等等,這些都在展示著上海的科技文教氣息。
今年暑假,我有幸來到了上海這座世界聞名的大都市。第壹天看了世博會,第二天我們便去了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有四層。我們壹進博物館,就聽到壹個漂亮的導遊小姐在作精彩的介紹,博物館的壹樓有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在第壹展覽廳裏,中國古代雕塑館裏面收藏有120件雕塑。這120件雕塑展現了從古至今的文化變化和佛教藝術文化。中國古代青銅館有400多件青銅珍品,它們有著獨特的造型,精美的紋飾和高超的制作工藝。
二樓有中國古代陶瓷館。在第二展覽廳,二樓有陶瓷精品500多件,個個都是集歷代名窯的佳作。
三樓有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歷代印章館和中國歷代書法館。繪畫館匯集了唐宋元明清的明家真跡。壹幅幅畫都那麽栩栩如生,多姿多彩。印章館匯集了西周至清末近500件精選的實物展品。
四樓的第三展覽廳,有中國少數民族工藝館、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明清家具館、中國歷代貨幣館。在中國歷代貨幣館裏我看到了最值錢的成吉思汗金幣和最不值錢的無名小錢。最大的和最小的、簽字板的袁像***和紀念銀幣、像壹把鑰匙壹樣的刀幣。以及清朝的壹元、十元、壹百元的紙幣,明朝和宋朝的紙幣等,總***有500多件的展品。家具館大部分展品是明代以來傳世至今和明墓墓出土的,有書房用品、衣櫃、桌子、廳堂、椅子等。玉器館有300余件精美的玉器,有樸實神秘的,也有傳世絕品。
上海博物館裏面的東西真是太多了,這次都沒有看完,下次有機會我還要來參觀。
對上海的觀後感篇4
六月六號早晨,我們去了上海博物館。博物館免費參觀。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整幢建築外觀,圓鼎狀框架結構,上圓下方,寓意中國的傳統說法“天圓地方”。從遠望去,建築恰如壹尊中國古代青銅器。邁進圓形中廳,仿佛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壹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由於是早上,觀眾不是很多,印象深刻是,半數以上為外國遊客,歐洲、美國、韓國、日本等等,其中遇見日本婦女,身著亮麗和服,腳穿木屐,微微弓著腰,足下碎步,裝飾好像參加盛典。外國子民,渴求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前來瞻仰。
整個博物館設有青銅、陶瓷、書法、繪畫、雕塑、印章、玉器、錢幣、少數民族工藝十個固定陳列廳,另有國際交流書畫展等。
中國古代青銅館設在壹樓。陳列著自公元前21世紀夏代,到戰國時代各種青銅酒器、食器、樂器、兵器等。那個年代,青銅器作為貴重的合金,被制成禮儀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靈,宴請嘉賓貴客,舉行隆重典禮盛大場合。青銅器顯示其主人貴族身份、地位和權利。春秋晚期的犧尊,展露古人高超鑄造技術,造型繁復,紋飾精美,壹副憨態可掬模樣。還有編鐘,大小不等,聲音差異,排列組合演奏樂曲,古人蠻有創意的,生活趣味悠然自得。
中國古代陶瓷館位於二樓。陶瓷品種豐富多彩,古樸典雅,栩栩如生;景德鎮窯,青花騎獸吹螺人像,那老翁神態迥異,生動傳神;還有絢麗斑斕的唐三彩,壹壹匯聚古人智慧、精湛才藝。
中國歷代繪畫書法館居三樓。百余件繪畫精品參展,此次主要是明清各派各家傑作,風格多變,有講究工細、整飭,墨彩豐富,精巧深微的院體畫;或筆墨放縱,灑落簡略,寫意物象形神畫;約略作品,寄情山水花鳥,註重筆墨情緒,脫略形似,強調神韻頗多。筆墨各異,精彩紛呈,歷史悠久的中國民族繪畫,堪稱世界美術領域中奇葩。我特喜歡揚州八怪金農的作品。
金農(1687—1763),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壽門,號冬心先生,別號有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龍梭仙客、三朝老民、荊蠻民等。他博學多才,在書畫、詩詞、鑒賞諸多方面都堪稱大家。
金農的《山水冊》,縱26.2厘米,橫34.9厘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紙本。設色。此冊***十二開。每開都是詩意與畫情交融。每開所繪景物寥寥,然造境立意高妙別致,筆墨生拙而秀韻天成,是金農畫風本色。當時的金農已是暮年,藝術上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因為他平生所見的歷代名跡無數,博學多才,涉獵豐富,不僅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而且具有精湛的書法功力,所以在繪畫創作中能夠作到“涉筆即古,脫盡畫家習氣”。這件《山水冊》雖然只是壹件案頭小品,但展現給觀者的視野卻相當寬闊,精湛的筆墨技巧和大膽的構圖都給人壹種新穎別致、情韻高遠的感受。
美術史學界普遍認為,金農是在應博學鴻詞科落選後才開始學習繪畫的。這種說法雖然具有普遍性,但與史料記載存在差異,厲鶚《樊榭山房集》中就有“督牛犁我田,歐陽圭齋句也。壽門為圖,因題其後”的記載。這篇跋文作於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當時金農31歲,這是見到的最早有金農繪畫活動的記載。在他自己的《冬心先生集》中也有他40歲以前從事繪畫的文字記錄,但這些時候的創作都是偶爾的事情,並不是主業,更不是為了衣食之需。在金農的心目中,詩是第壹位的,書法次之,繪畫更次之,之所以在50歲以後他才開始賣畫,不僅是因當時的繪畫已接近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面貌,更主要的是將它作為謀生的手段,不得已而為之。
乾隆元年(1736年),受浙江歸安縣縣令裘思芹(魯青)的薦舉,49歲的金農人都應選博學鴻詞科,但未被選中,郁郁不得誌,於是遊走於齊、燕、趙之間,最後流落到揚州,以賣畫為生,先後居住在三祝庵、西方寺,直至77歲時去世。看畫如見其人,心中滋生不舍之意,此事古難全。
書畫展館燈光是感應的,人走到正面燈自動亮起來,顯示畫全貌,當妳離開時,光線漸漸暗淡,如此精心設計,可能顧及強光對畫質影響,好細心啊,折射對作品尊重、保護,潤物細無聲。
展館寬綽,光線暗淡,人影綽綽,幽靜寂寂的。妳可以靜心、自由瀏覽,也允許拍照。這裏,沒有喧嘩,人們默守契約,用眼和心觀賞,平和靜穆,品味歷史文化藝術珍品,沐浴壹種精神享受。
造型古樸典雅的明代家具展在四樓,以及用料寬綽,裝飾繁縟,厚重華麗的清代家具,還原了明代廳堂、古代家具使用場景,那文房四寶流溢著書卷墨香。我在靜靜地欣賞,壹位老外神情專註的移動到前邊,“sorry”,老外脫口而出,我壹楞,奧,他擋住我視線了,不由得會心微笑。道歉,感受文化素養,顧及他人,壹種美德哦。
自己行色匆匆前行,是否只顧自我,忽略遮蔽他人呢?
崇尚自然,淡靜從容。做人作畫,走自己的路,畫自己的畫,抒自己的情愫肝膽,成自家的筆墨程式和造型規範。平乎?易乎?
對上海的觀後感篇5
暑假,媽媽說要帶我去上海玩,我別提有多高興啦。7月的壹天我和媽媽壹起去了上海,那天的天氣真是格外的好,萬裏無雲,好像老天知道我們今天要去玩,所以就把天空放晴了。
媽媽說下午要帶我去博物館參觀,我高興得就像吃了蜜壹樣甜。下午,我就和媽媽坐地鐵去了博物館。出了地鐵站,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壹座高大的建築物,樣子十分奇怪,像個飛碟的形狀。我們壹直排了兩個多小時的隊伍,終於輪到了。壹踏進氣勢磅礴的博物館大廳,我們馬上買了票,租了兩個數碼語音機。
我和媽媽每個館都去參觀了,我們先參觀了陶器館,在這裏,我欣賞到了粗獷純樸的彩陶、富貴華麗的唐三彩、精美絕倫的青花瓷……知道了陶器的發明,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誌之壹。隨著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和定居生活的需要,我們人類學會了制作陶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分布廣泛,陶器制作幾乎遍及中華大地,品種十分豐富,許多產品技法講究,制作非常精美,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原始藝術特征。我們還參觀了青銅館,青銅館非常大,裏面陳列著許多青銅器,最引人註目的是大克鼎。大克鼎是三千多年前西周孝王的寶貝,鼎上刻著漂亮的獸面紋,裏面寫了兩千九百多字的銘文。據說,它是整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我還了解了在公元前二十壹世紀左右,中國就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夏代晚期的二裏頭文化是目前考古發現中最早的青銅文化。遺址中出土了青銅容器、樂器、兵器、工具和飾件,並發現鑄造遺址。青銅禮器造型初具規範,器壁勻薄,鑄造技術已經達到了熟練的水平。接著,我們又參觀了雕塑館、錢幣館、玉器館、書畫館、少數民族館、家具館。我越看越有勁兒,那麽多的藝術珍品好像都在叫我去仔細得參觀呢!可是時間到了,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博物館,壹邊走還不停地回過頭來,我仿佛聽到了它們在跟我說再見的聲音。
這次參觀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真的很了不起!
對上海的觀後感篇6
太陽慢慢地從東方的地平線上緩緩升起,快樂的壹天又重新開始了!今天我們要去博物館參觀,看看我們國家燦爛而又輝煌的歷史文化和文物!上海博物館是中國四大博物館之壹。它的規模非常大。它總體分成十多個館,有古代家具館,有暫得樓陶瓷珍藏,還有民族風俗館等等。
首先我們去的是青銅器館。其中有壹個鎮館之寶,叫大克鼎。它的模樣有壹莊嚴的.感覺。兩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由於時間的流逝,再加上長時間被埋在土裏的緣故,給它增添了壹絲銅綠,加上了壹抹古老悠久的味道,更是給人增添壹種神秘的感覺!這個館裏還有許多青銅器,讓我們眼花繚亂。
接下來我們去的是陶瓷館。那裏有許許多多明清時代用陶瓷制作的器皿。有用來看醫生瓷枕,有用來喝茶的茶具,還有用來擺設的裝飾品。不僅用途五花八門,它們的圖案也各不相同。有青花瓷的,有就壹種顏色的,還有彩色的等等。
然後我們去了古代印章館。這裏陳列了許多古人精雕細琢而來的印章。有用金子做的,有用象牙做的,有用水晶做的,還有用和田玉做的。
最後我們去了古代玉器館。古人把玉器看得最重。以配玉的顏色、硬度、品種來看這個人的地位。他們認為玉是人與神溝通的神器,甚至認為食玉能益壽成仙,所以玉器件件都雕刻的精美華麗。其中有壹件玉如意特別漂亮。這件玉如意通體雪白,白得就像日曲卡雪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兩頭的花紋雕刻得非常精美,讓人不禁停下腳步來細細觀看這件簡直讓人贊不絕口的工藝品。
太陽就要落山了,把最後壹抹陽光灑下來,穿過窗戶。我們也結束了壹次愉快的博物館之旅。下壹次我還要去博物館,去看看那些沒有去過的館,去了解我們國家歷史文化,去看看我們國家歷史保護文物。這真是壹次愉快而又有趣的博物館之旅呀!
對上海的觀後感篇7
疫情當前,黨員向前。在當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嚴峻鬥爭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迅速行動起來,牢記人民利益高於壹切,讓黨性在防控疫情壹線熠熠閃光。
走街串巷,突擊隊伍建起來。“我是黨員,我帶頭!”各級黨組織黨員積極響應、踴躍報名,組建了黨員突擊分隊,逆行而上,守衛家園。政策宣傳先鋒組徒步前行,逐個摸排村莊,壹家家測量體溫,開展防疫宣傳,日行壹萬步成了家常便飯;秩序維護先鋒組夜以繼日,在嚴寒中24小時輪番值守;綜合服務先鋒組心系群眾,為居家隔離人員采購生活物資,安撫情緒。“妳們辛苦了!謝謝!”在黨員突擊小組日常巡查的途中,常常會收獲村民們的暖心點贊,住在附近的村民也會為執勤人員送上熱水、餅幹,讓堅守壹線的誌願者們心裏暖暖的。疫情無情人有情,全體村民的支持讓大家防控熱情更高漲,紛紛為疫情防控獻計獻策,越來越多的村民也加入到誌願者的行列中來。
“疫”線有我,村頭喇叭響起來。“村民朋友們,在家待著就是對社會的貢獻!”黨員誌願者戴著口罩,拿著便攜式小喇叭,循環播放著疫情防控口號,確保戶戶通知、人人知曉。當看到外出群眾或人群聚集就停下來,口頭宣傳防控知識,勸說村民戴好口罩。碰到外地來常人員,還詳細詢問情況,勸說他們做好隔離防護工作。誌願者們盡心盡責,村民們主動配合,雖然網上關於疫情的負面消息不斷,但是只要到村中走壹走,就能感到處處洋溢著滿滿的正能量。”
老少接力,防疫堡壘築起來。在路口和鄉間小路上,誌願者的身影來來去去。這些誌願者中,既有年過七旬的老黨員自發參加24小時輪流值班守護村民安全,也有90後年輕黨員主動響應號召做好疫情設卡檢查工作,登記來往車輛、測量外來人員體溫。他們說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小,做的事情又雜又不起眼;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大,抗擊疫情。但我們始終 不忘初心 ,堅守在第壹線。我們相信,疫情很快就會被戰勝的。
這些黨員誌願者們,在抗擊疫情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不管是抗擊疫情的哪壹個環節,正堅守在崗的人都是令人尊敬的“逆行者”,更是疫情戰線上的“前行者”。
對上海的觀後感篇8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被打斷,各行各業也面臨極大困難。這既是壹場全國人民對抗疫情的戰役,也是壹場用實幹檢驗 主題教育 成果的大考,作為壹名基層黨員幹部,我們要發揮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守住初心、匯聚民心、堅定信心才能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
首先要守住我們作為黨員幹部的初心。這份初心表現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去”。只有做好防控摸排工作,才能限度地減輕前線醫務工作者的負擔,真正做到防微杜漸。就個人而言,自從接到摸排值守任務,我就將此次抗擊疫情工作當成組織對我黨性品格的考驗,始終抱著“不辜負組織信任”的信念努力工作,將這份“初心”貫穿其中。這樣方能起到表率作用,更掌握了做實做細工作的不二法門。
其次要匯聚人民群眾對戰勝疫情的信心。在我們國家70年的輝煌歷程中,全國人民與病毒進行的戰鬥數不勝數,在每壹次的戰鬥中我們都取得了勝利!新型冠狀病毒既不是其中烈度的,也不是傳染性的。壹切恐懼都來源於對這種病毒的不了解。隨著對病毒認識的不斷提高,應急制度和措施的落實,病毒神秘的面紗已被揭開。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先進醫療衛生事業的支持下,我們有能力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大敵當前更要穩定軍心,作為基層黨員幹部,要展現出戰勝疫情的信心,號召身邊人理性認識病毒危害、進行科學防範。要想生活依然充滿陽光,就別讓病毒住進我們的心裏!
最後是要保持壹顆持續作戰的恒心。現階段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壹種新型病毒從出現到戰勝它,還需壹段時間。高度緊張的疫情排查與防控工作仍需持續。荀子有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戰勝疫情需要保持恒心,時刻繃緊思想之弦,堅決築牢責任之堤,始終以最飽滿的工作熱情、最堅實的工作擔當面對挑戰,直至我們完全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
疾風勁草見忠誠,推動落實勇擔當。我們把這場對抗病毒的戰役,作為自身理想信念的壹次大考;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生動實踐;將黨員的力量全面發揮,向防控壹線出發,為自己、更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交上壹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