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遊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壹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壹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壹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醜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
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占領地
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
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壹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裏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裏)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醜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臺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臺;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臺)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鹹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鹹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鹹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鹹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鹹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鹹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鹹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鹹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鹹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鹹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1851年(鹹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壹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政府成立後,不承認以前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中國歷史悠久,想當初,我們也曾在世界上稱霸很長壹段歷史。壹度在軍事,經濟,文化,科技乃至社會文明程度上遙遙領先。這種現象的長期出現,積澱出我們民族強烈的優越感。今天我們還常常把“四大發明”搬出來自勉。直到清末,由於長期的自我感覺良好,養尊處優,不思進取和墨守成規,使我們越發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漸漸地落伍了,於是挨了打。不過我們也不必太過抱怨侵略者們的暴力行徑。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優勝劣汰,弱肉強食就是生存的法則。幾乎同時,我們的鄰國,也是壹直以來奉我們為師的日本,同樣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然而不同的是,挨打後的日本開始正視世界的變化,發現本身的制度的落後,於是拋掉中國老師轉而把目光投向西方並向他們學習。然後在短短的幾十年裏使自己強大起來,並入列強之位。而這時的中國呢,還抱著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部放,繼續忍受著列強的欺壓。這就是區別!
受到幾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使我們的民族變得非常能忍。然而越是忍耐就越被欺負,終於瀕臨亡國滅種的邊緣。然而中國畢竟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想滅掉我們談何容易。果然,任憑侵略者們長久的,瘋狂的侵略,我們最終還是獨立了。領導我們獨立的是壹群由工人和農民組成的黨派。他們大多出身貧寒,最高領袖毛主席也只不過是壹個農民出身的師範生。說實話,這幫人能帶領中國取得獨立已實屬不易,要他們帶領中國人民富強起來,難度可想而知。畢竟壹切都是新的,要讓這群對於搞經濟,搞建設沒多少經驗的人來弄,只有慢慢摸索了!
於是,我們開始照搬蘇聯模式(但在當時看來也是沒辦法,畢竟我們自己也沒什麽好方法)。然後開始建公社,吃大鍋飯,社會風氣倒是不錯,很公平,很團結。不過就是生產搞不上去,溫飽依然是問題。然而***產黨壹向不屈不撓,所以不會灰心,繼續搞。也許是長期貧困的人們太希望高產了,太渴望發達了!於是有些空想家開始為人們描繪美好藍圖:如“壹個蘿蔔千斤重,兩頭毛鹿拉不動”,“三年超英,五年趕美”等,然後有了大躍進,浮誇風。其實我認為當時的領導也不是傻子,他們當然知道下面在高浮誇,只不過那是人民的心聲啊,應該給他們壹點希望吧,不然拿什麽向他們交代呢?(之前向人們說社會主義多好多好,而現在依然壹貧如洗)。這時候,壹些激進分子利用這壹機會,大搞破壞,弄的社會動亂不堪。我們當然不能讓這種現象持續下去。於是中央果斷采取措施,打破成規,也顧不得國際輿論了,轉而搞市場經濟(既然我們自己不能建設,那就讓別人進來搞投資)。然後我們打開國門,開放市場,讓外資進來,大家獲利,也不管它姓社姓資了。
而這時候的中國顯然是窮夠了,窮怕了。看到開放帶來的好處,決定擴大開放,並提出“不管紅貓黑貓,能拿耗子就是好貓”的理論。也就是不管用什麽方法,只要能把經濟搞上去就是好方法。評定政績的標準也就壹樣———GDP。於是各地有資源的大肆開采資源,有礦產的狂賣礦產,有市場的引外資,也不去考察合理不合理,科學不科學。這樣就造成今天我們資源過度開采,極大浪費,環境嚴重破壞,有些地方簡直是毀滅性的。然後我們的經濟在短短的三十年裏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樣政府對人民有了交代,官員有了政績,同時***產黨也有了理論資本。於是大肆宣揚自己的偉大,說“沒有***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三個代表”等,難道真是這樣嗎?其實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根本沒必要向我們灌輸這些理論,只要能讓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社會越來越公平和諧,不管妳是***產黨還是國民黨都是好黨。所以只要把實事做好就行,沒必要在那裏大喊口號!
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十分迅速,讓世人震驚。別人上百年才做完的,我們二三十年就做完了,值得慶幸,但沒必要吹噓,不值得欣喜。因為幾乎所有的壹切只不過是發達的經濟體向我們這片廣闊的市場的轉嫁而已,而我們所做的,就是打開國門,讓別人進來。外資們為了賺錢,來中國辦工廠,把機器運到中國,在中國開商鋪,建酒店,搞房產……於是我們很快就什麽都有了:城市到處興起,而且還很現代化,直接實現跨越發展。很多東西,我們根本不需要去研究發明,只要照著現成的模仿就行了,只要懂得怎麽用就可以了。所以今天,我們有很多仿冒品,有很多山寨貨。大多東西都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因此也就沒有話語權。而中國人多地廣,物產豐富,原料低廉,勞動力便宜,成本低,因此即便我們的產品不很好,仍然具有競爭力。這是我們的優勢,不過長此以往,恐會自毀前程。因為我們忽略了如何去努力提高產品品質,如何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如何研發更好的產品,如何使管理更科學有效,而只是壹味的追求低成本,低價格。
而外資的大量湧進,經濟的迅猛發展,對於我們這樣壹個缺乏經驗的國家來說本身就是壹種沖擊。外資的湧進,必然帶來壹系列外來的理念,文化等東西,對於這些東西的湧進,我們根本沒時間也沒經驗去考察它的合理性,只好壹並接受。於是我們就壹直處於這種模仿別人的環境中,長達三十年,漸漸地失去了自我,丟掉了很多自己的優秀傳統,變得不倫不類。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逐漸暴露出來壹系列的社會問題,如法制不健全,體制不完善,制度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然後我們才開始去健全法制,完善體制,修改制度,加強管理,但所有這些,明顯太滯後。很多不合理的東西已經形成很久了,都已經被人們默認了,成了潛規則,這時妳才說不行,顯然很難取得效果。這正是我們現在的社會腐敗不堪卻打不改的原因。很多東西已經形成並被接受,想要改變已經很難。
最近“十二五”提出要調整經濟結構,引導經濟轉型。這說明中央已看到我們經濟發展的畸形。之前我們經濟的發展是以大量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的,所以今天我們要改變。並提出要在未來五到十年完成經濟轉型,但我覺得有點癡人說夢。因為沒有大量的科技人才作保障。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決定了我們無法達到歐,美,日等國家的研發高度。我們可以在數奧上連奪冠軍,每門功課可以考滿分,卻不能獲得諾貝爾獎。因為我們對學生的評定標準就是考試分數,就像對官員的政績評定只看GDP壹樣,本身就是壹種錯誤,在這種錯誤的標準下怎能產生好的結果呢?加之我們的學術界也和社會其他部門壹樣非常腐敗,有太多的學術造假,而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人並不多。
縱觀世界大國的崛起,各自有不同的歷史機遇和自身特點,但唯壹不變的就是教育。它們的***同點就是十分重視教育,把教育放在首位,尊重知識,重視人才。而我們中國想要真正的崛起,要做的還很多,而重中之重就是要改革教育體制,重視教育,整頓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