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部電影也還有別的寓意。比如我所看到的,仇恨與寬容。壹開始,拿各神的出現,就是因為它對於人類的仇恨如此的強烈,以致於它在從西方國度逃離到東方國家的路途中,毀壞了很多的人類村莊,奪去了很多人和動物的生命。人類的石火彈讓拿各神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折磨,同時也激起了拿各神強烈的仇恨。直到最終倒下的時候,拿各神說的最後壹句話仍然是“人類最終會體驗到我的痛苦和仇恨”。在阿西達卡身上留下的詛咒在拿各死後也不能夠解除,終於有了阿西達卡的這壹次遠途的探尋。
阿西達卡確實是開明、善良、勇敢、正直的少年,同時在這部片中也是寬容的化身。拿各神強烈仇恨帶來的詛咒使他具有了巨大的力量,在他西行路上和敵人交鋒的時候可以明顯地體現出這壹點。但是他不以為喜,想到的只是“有兩個人因為我而死”,也許自己不應該來。他承受了拿各的詛咒,也背負了拿各的仇恨,卻壹直在努力克制自己,克制拿各的仇恨。
在達達城,自然和人類的矛盾如此尖銳,相互之間的對立無法調和。這裏沖突帶來的仇恨在本片的故事情節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貫穿了影片始終。阿西達卡剛剛到達達達城,看到的就是犬神族和由黑帽大王帶領的達達人之間的流血沖突。幽靈公主心中充滿了對黑帽大王的仇恨,所以壹而再再而三地刺殺黑帽大王。而黑帽大王也身負了在和犬神族對抗中死去的達達人的仇恨,所以意圖除去犬神族和幽靈公主而後快。這裏雙方相互之間的仇恨很深,在幽靈公主心中,既有幼年被人類遺棄的痛苦,有犬神族在人類的石火槍攻擊下傷痕累累的憤怒,也有保護森林和為被人類所破壞的森林復仇的強烈信念;而人類也有在犬神族對抗中失去親人的苦痛。他們作為強烈仇恨的雙方,彼此之間都不能夠相互原諒。
在後來的人類和山獸的戰爭中,豬神乙事主在族人全軍覆沒的巨大痛苦和仇恨中終於發生了變異,也變成了邪魔,渾身被令人恐懼的蟲狀液體所包圍。這個時候,它已經失去理智,心裏想到的只是復仇。在這裏可以清晰地看到影片的意象象征,蟲狀的液體代表著乙事主內心無妨抑制而從身體中迸射出來的仇恨,以及由此而來的強烈怨恨和詛咒。自然而然的,邪魔也就代表著那些因為內心充滿強烈仇恨而失去理智,只想瘋狂報復的生靈。在影片運用和表現這些醜惡可怖的意象的背後,影片的制作者是在告訴人們,人如果內心充滿了強烈的怨恨會是多麽的可怕。這期間,阿西達卡壹直在努力阻止雙方之間的仇恨和殺戮,但是在這種強烈的仇恨面前,阿西達卡所代表的寬容和理性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在後面的情節進展中,就連山獸神也不可避免地墜入了仇恨的深淵。失去了頭部的山獸神也失去了理智,在森林中瘋狂破壞,再壹次表現了仇恨的巨大破壞力。這裏仇恨的主體壹直是在逐步升級的,從壹開始的拿各神到後來的豬神乙事主,再到掌管萬物生死的山獸神,仇恨主體的層次越來越高,同時仇恨帶來的破壞力也越來越大。這裏影片也蘊含了另外的含義:即使主體非常明智和賢達,也會有在強烈仇恨的沖擊下失去理智的危險。最後阿西達卡終於成功阻止了人類企圖帶走山獸神頭部的行動,把頭部還給了山獸神。此時的山獸神終於表現出了它作為萬物主宰的理性,在找回了頭部以後平靜地倒下,沒有在死前給與殘存的人類最後壹擊。就像壹切終於過去之後阿西達卡說的:“山獸神沒有死,它仍然掌管著我們的生與死,是它讓我們活下去。”在這裏影片充分表現了寬容的偉大。
影片的最後,雖然森林終於恢復了平靜,因為戰火而焦裸的土地重新綠草茵茵,幽靈公主阿桑卻說到:“即使恢復生機,也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森林。”她最終還是沒有能夠原諒人類,離開了阿西達卡而去,預示仇恨壹旦發生,造成的災難性後果是永遠無法抹去的。而開槍射下山獸神頭部的黑帽大人自己終於也失去右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說明仇恨的創造者自己必然也會受到仇恨的懲罰。仇恨和寬容的對立,終於在電影結束的時候表現得淋漓盡致。
影片透過故事情節告訴我們,仇恨是沒有止境的,只有寬容才能最終結束這壹切。這個道理很像中國俗語所說的“冤冤相報何時了”,看似簡單卻又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