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19年的小小輝煌,東風風神迫切從疫情中迅速恢復。為此,東風風神祭出的最大手筆是發布品牌形象,以及推出品牌煥新後的首款車型,奕炫GS。
從業內到東風風神內部,對?奕炫GS都報以極高期待,希望其能打響品牌標識第壹槍,成為品牌的銷量擔當,從而重塑東風風神品牌形象。
但事與願違。
自6月13日上市以來,除了當月取得3千多臺的銷量,7月、8月均是1600臺左右,9月甚至只有1130臺,累計也只有7867臺,這樣的成績顯然與東風風神對其期望值是嚴重不符的。
對此,網友的回復可謂是壹針見血:
“月銷千臺,難道不是東風風神的正常發揮嗎?這樣的品牌、這樣的產品,難道還指望它月銷過萬嗎?”
“事實再次證明,東風風神為奕炫GS打上的年輕人智享標簽,不過是他們的自娛自樂而已。”
“壹個搞技術的去做品牌,最終的結果就是產品技術沒上去,品牌拓展也沒上去,李謹南,何必為難自己呢?”
千形壹貌,百喙壹聲。
壹個事實就是,李謹南真的不壹定是東風風神的“良藥”。
今年8月底,李謹南接替顏宏斌出任東風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壹職,彼時就有輿論認為,東風風神是要強化自己的技術標簽。
在履新之前,李謹南的身份是東風汽車技術中心商品開發部部長,而從2018年起,東風風神與東風技術中心就著手建立協作機制,以求研發與銷售實現並軌,確立品質與智慧的核心技術路線。
而在奕炫GS上,從自主研發的1.0T和1.5T兩套渦輪增壓動力總成,到自主開發的WindLink4.0?Pro人工智能車機系統,東風風神都在強調智享SUV產品屬性。
可問題在於,奕炫GS所應用的技術,其實並沒有太大的競爭力。比如那兩套渦輪增壓動力總成,1.5T是主流,但只是應用在中高配車型中,而且其采用電噴的供油方式難免會影響發動機的性能發揮;1.0T向來都不是主流,無論紙面參數多優秀,消費者的接受度都十分有限。
再比如WindLink4.0?Pro人工智能車機系統,所擁有的語音控制、車聯網、車輛遠程控制等功能,不過是平均水準,實在難以打動消費者。
還是那句話,東風風神強調的技術進步,只是相對過去的東風風神而言,可消費市場就是如此殘忍,沒有人會為妳的所謂努力去買單,他們只看妳能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既然妳做不到,自然就會轉向他人。
另壹方面,從2019年起,東風風神開始在營銷發力,並推出了自認為經典的案例,如國球新風潮、風神賽車學院獵彎體驗營、風神金牌主播培訓、向上的力量全民夢想演講等等。
這些營銷為東風風神在2019年實現8.5%的正增長,只是可惜,在2020年已經失效。奕炫GS正是活生生的例子。
這裏面有沒有李謹南的責任,或許現在去定論還為時尚早,畢竟他也僅僅上任2月的時間,但營銷方面的難題,真的是技術派出身的李謹南能解決的嗎?
品牌發展從來不怕波折,就怕看不到希望,現在的東風風神即是如此。
東風風神不是沒有過輝煌的時期,在2014年到2016年,東風風神突破了壹直未曾達到的10萬輛目標。後來,在車市高速發展的階段,東風風神終究失了速,“年銷20萬輛”成為了它的口號卻無法達成的目標。
“風神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品牌形象。”業內人士如是分析。
或許,東風風神也知道,所以今年特意換新了品牌符號,彼時顏宏斌就表示,品牌符號,不僅僅是外在的LOGO,也不僅僅是直播等營銷方式,更多的是打造產品、打造品牌並賦予它能夠被消費者認可的價值。
但塑造品牌符號是個持續過程,換標只是第壹步,後續的東風風神還要把技術品牌、服務品牌、產品優化,以及品牌文化和價值觀賦能等整體籌備規劃。
畢竟,如果太過於重視壹個層面,都會陷入另壹個困境。(采寫?|汽車有智慧?水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