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夏奈爾的經歷與性格對其設計風格的影響?

夏奈爾的經歷與性格對其設計風格的影響?

相信對於所有追求時尚的人來說,夏奈爾絕對不是壹個陌生的名字。它不僅僅是壹個時裝的品牌、壹個香水的品牌,也是壹個偉大女性的名字。從壹個貧窮的孤女到壹個著名的時裝設計師,從20世紀初期壹直到她的死亡,她都在不停地創造奇跡,不僅僅是她開創的事業,還有她充滿艱辛的奮鬥歷程,她終生未婚,感情世界卻多姿多彩,這些都是壹個又壹個誘人的謎團,引誘著後人去探詢和發現。 從貧女到服裝設計師 1883年8月19日,法國的盧瓦爾河畔的索米爾小鎮,夏奈爾出生了。她的全名是加布理埃勒·夏奈爾。從壹開始,她的出身就是個謎,有的人說她是個私生女,有的人說她小時候的家境並不富裕,而夏奈爾本人的說法也是前是後非,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雖然她是個具有非凡勇氣的女人,但是對於自己的出生,她壹直諱莫如深,這個秘密她寧願保留終身,永不為外人所知。 在可可12歲那年,母親去世了,可可在孤兒院度過了少年的黯淡時光。17歲,她來到另壹個小鎮,進入了修道院。在當時,婦女的地位是低下的,而壹個沒有好家境的女孩子要想在社會上生存,是非常艱難的。孤兒院的生活使可可明白,高超的針織手藝對於女孩子而言是多麽重要,她可以通過針線活來養活自己,於是,18歲那年,她就到壹家商店做助理縫紉師。 可可·夏奈爾 夏奈爾的卑微出身和早年生活給她的服裝理念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周圍的成年婦女穿的工作服使可可相信,婦女需要的不是繁瑣的裝扮,而是適合她們日益活躍生活方式的寬松舒適的衣衫。可可認為:“女人為造成她們舉止不便的服飾所束縛,從而被迫依賴於仆人和男人。”孤兒院窮苦的生活滲入她的設計風格:樸素端莊、簡明大方。這時她開始設計黑帽,白色短衫,領口系雅致的黑領結,簡單素潔的短上衣。同時,在她工作的小鎮,有許多駐兵,尤其是那些朝氣蓬勃的騎兵制服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無疑也成為此後幾十年裏可可著名的鑲邊服裝的靈感來源。 可可學會了騎馬,也在騎兵之間結交了不少男朋友。20多歲時,可可遇上了富有的騎士卡佩爾,1908年,在這個人的資助下,可可開了她的第壹家帽子店,她的帽子寬大實用,受到了許多婦女的歡迎。而這個帽子店也成為了日後夏奈爾的總店地址。 1912年,趁熱打鐵的夏奈爾又在法國上流社會的度假聖地——諾曼底海邊小城開了自己的第壹家服裝店,很快,她極富個性的運動衫、開領襯衫、短裙、男式雨衣受到了時髦女郎的註意。不僅如此,為了擴大宣傳,夏奈爾讓自己的姐姐穿上自己設計的新式服裝,到城裏最繁華的地方引起婦女們的註意,這差不多是最早的壹種廣告形式了。可可的事業越來越成功了。 夏奈爾五號香水 夏奈爾五號香水 1918年,夏奈爾的親密愛人卡佩爾因車禍遇難,當時第壹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多少父親、兄弟、兒子都遇難了,留下無數婦女在苦苦求生。而夏奈爾依然堅強地站立起來,更加雄心勃勃的發展自己的事業。1924年,她推出了著名的黑色小禮服,掀起了世界服飾的革命,這是種簡單、直線條、顏色不鮮艷的服裝,至此可以了解到夏奈爾的設計風格。她強調的是舒適性、方便性和實用性,另外加上她的個性和感性,因此她的服裝是年輕自然的,直線條剪裁簡單優雅不強調曲線,纖細且實用,另外夏奈爾有時也喜歡男性打扮,因此她也將男性風格溶入女性服裝,最後形成夏奈兒獨特的風格品味。在當時壹次世界大戰,男士上戰場,女性負起持家工作,之後職業婦女漸漸興起,因此需較實用實際的服裝,夏奈爾的服裝正好符合這個趨勢,她的事業也蓬勃發展。戰後她認為手工定做服裝已經不適合大眾需要,雖然手頭上有當時保持最佳穿著約兩百位名女人的訂單(包含有伊莉沙白·泰勒、英格麗·褒曼 ,她還是決定投入成衣的這個市場,這讓夏奈兒企業穩固成長茁壯,而成為屬壹屬二的服飾大企業。 夏奈爾是聰明的,也是不會滿足的,自1920年開始,夏奈爾開始提倡整體形象,這當然是從頭到腳,還包含配件、化妝品、香水,對她來說,壹個女人不該只有玫瑰和鈴蘭的味道,壹個衣著優雅的女人同時也應該是個氣息迷人的女人,沒有味道的女人沒有未來,香水會增添她無窮的魅力。夏奈爾對女人的體味深惡痛絕,她喜歡香水,喜歡女人散發出的香味,喜歡有味道的女人——壹種氣息香郁,令人難忘的 香水女人。以它清爽淡雅的芳香,結合全新現代特色的包裝設計,精致地詮釋了女性獨特的嫵媚、婉約、熱烈而浪漫情懷。於是,她推出了夏奈爾5號香水,這是第壹支由服裝設計大師推出的世紀經典香水。當著名的好萊塢影星瑪麗蓮·夢露用性感而充滿磁性的聲音對全世界說:“夜裏,我只‘穿’夏奈爾5號”,全世界都為之瘋狂了。夏奈爾香水的香水瓶設計都是壹貫的長方體,像是早期的藥水瓶,屬於立體主義,簡潔高雅明亮,很符合夏奈爾的風格,因此這種設計又稱為夏奈爾風。 20年代,可可於服裝界的地位相當於畫壇中的畢加索。夏奈爾時裝儼然是20年代的主流,可可宛如新時代的化身:經濟上獨立,戀愛自由,生活全憑自己的喜好方式。評論家說,“女性已完全消失了,剩下的全是夏奈爾創造出來的男性。”大戰中成長的少女將穿夏奈爾、跳探戈、上夜總會、吸鴉片、觀賞超現實表演,看作是最時髦的事情。 古稀之年的革命 時裝界總是變幻莫測的,今天流行這個,明天流行那個,誰能把握瞬息萬變的流行趨勢,更何況周圍的競爭者都是虎視眈眈。 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法國的政局極為動蕩。失業問題和大蕭條帶來的影響繼續存在。法西斯煽動者更增加了不安定的氣氛。1939年,夏奈爾舉行了她的最後壹次時裝發布會。她宣布時局已不適合追求時尚。 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因為在戰爭中屢屢遭挫,歐洲的時尚地位,尤其是巴黎的領導傳統的作用開始受到懷疑。 許多城市壹片廢墟,曾經極端煊赫的歐洲陷入貧苦之中。二戰的最大債主——美國開始成為價格昂貴、風格獨特的時尚服裝最重要的買主。1947年,克裏斯汀·迪奧成為了夏奈爾的最大威脅。他創造了自己傳奇般的“新款”。緊身內衣,寬大的裙擺長及腳踝。這是改造之後的傳統風格。令夏奈爾大為沮喪的是,時尚正在向她之前的服裝概念倒退。 Dior 夏奈爾這位偉大的時尚創導者竟然被時尚拋棄——這是多麽出人意料!她認為流行的新款荒唐至極。並且,讓婦女們重新回到緊身胸衣的束縛中去是壹種倒退,根本不合時宜。但大多數人非常喜歡新款的服裝,這是對多年來的制服和簡單樸素格調的壹種自然反彈。20年代的夏奈爾風格——壹度被認為是那樣時髦和前衛——如今卻遭到了眾人的嘲笑。從未有任何前時期的時尚受到過如此嚴厲的指責,並被認為如此醜陋不堪。 雖然這時候的夏奈爾是富裕的,但她的心情卻是苦悶極了。她懷念工作,懷念曾有的光榮,於是她決定東山再起。1954年2月5日,夏奈爾舉行了公開的歸來時裝發布會。 這時候的夏奈爾已經70歲了,為什麽她還決定重開時裝商場,東山再起呢?可可說,是為了還婦女們穿著舒適、合身的服裝的自由。事實上,這時的時尚已經在朝這個方向發展了,因為戰後出生的年輕人並不認為那些緊身衣服是舒服合適的,他們覺得夏奈爾服裝是新奇有趣的。盡管她的時裝重新受到了歡迎,但夏奈爾本人卻受到了時裝界的挖苦和諷刺,他們說,她不應該再出來,應該活在人們的歷史回憶中,保持美好形象。這是“壹次慘敗”和“土裏土氣”的夏奈爾。 Chanel 也許別人聽到這種刻薄的批判,早就退縮了,更何況年紀大了,早該頤養天年了。但是夏奈爾十分堅強。她頭腦冷靜,對待媒體的攻擊她不予答復,而是著手下壹次時裝發布會,在忙碌的工作中,她重新找到了以往的感覺,找到了安慰。她像過去那樣孜孜不倦地工作,並將其含蓄隨意的風格融入到50年代的時尚格調之中。 經過改進的夏奈爾款式穿著方便,大方優雅,很快受到了美國白領女性的歡迎。美國的《生活》雜誌贊揚道:“71歲的夏奈爾創造的不僅是壹種時尚,而是壹種革命。”的確,她每次創造的時裝,都不僅僅是簡單的樣式的改變,而是對人們生活的重大變化的回應。從20年代到50年代,她不停地創造奇跡,改變了整個時尚世界。 寂寞卻又偉大的女性 她的事業取得了那樣的成就,但她的感情生活卻遠沒有她的事業成功。她的情感豐富,但是聰明、機 威斯敏斯特公爵智、獨立的她卻並不容易被男性接受。1925年,她結識了英國首富威斯敏斯特公爵,可可的機智美麗吸引了他,可是這個美麗倔強的女人並不準備放棄自己的事業。“上帝知道我渴望愛情。但若要我在心愛的男人和我的服裝之間做出選擇,我仍會選擇服裝,”可可這樣坦白,“工作令我著迷,雖然我不知道夏奈爾的生活裏沒有男人會是什麽樣子。”公爵需要的是能為他產下繼承人的妻子,而這是可可無法做到的。最終兩人分手了。盡管在感情生活中屢屢受挫,但她始終不改初衷。夏奈爾為眾多男人所傾倒,可她卻只與她的事業為姻。她生前榮華富貴,卻也孤寂不堪。 畢竟,又有幾個男性能夠容忍自己的另壹半是如此的成就斐然?夏奈爾通過自己的服裝理念倡導了壹種婦女新的生活方式——簡單、自然、舒服。她說:“當我想到工作,我想到的是我要裝扮的婦女們,而不是時裝店,壹旦我能夠幫助解放婦女,我會堅持下去的。” 可可是壹個傳奇,她不會做畫或素描,但她看衣服壹眼就知道好壞,看出哪裏還需要改進,哪裏還需要加工。她的天才在於她的雙手和眼睛。 她是個工作狂,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時間都獻給了自己的事業,直到去世的前幾天,她還在精神抖擻的準備2月5號的時裝發布會。 她是個完美主義者,經常為尋找壹種滿意的面料而廢寢忘食。 她是戰後所有女性的抱負和渴望凝聚而成的壹個成功的神話。她用自己的事跡證明:婦女們可以幹成任何事情,壹個女人可以自食其力,選擇自己所愛的人,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從壹個貧窮落魄的孤女,奮鬥成為壹個著名的服裝王國的開創者,她在壹個由男性壹統天下的社會裏,潛心經營,最終獲得了勝利。 她改變了我們對於服裝的認識,對於女性的認識,對於人生的認識。她是夏日的季風,雖然她早就離我們而去,但是她的堅強、獨立、智慧將永遠散發獨有的芳香,正如那瓶著名的5號香水壹樣。 成功秘訣 孤兒院的少年磨難和青年喪夫的經歷,打造了性格的堅韌。 耳環 憑直覺捕捉到了時代的革命性變化。 既追逐時尚,更創造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