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內卷”,把握“內卷”程度,才是努力的真正意義
不知道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在各種圈子裏面就出現了“內卷”壹詞,大家開始把“內卷”當作自己的口頭禪,本來剛開始我認為這應該是壹個很美好的形容詞,可以很好的定義自己為目標所作出的努力,可是現在這個詞已經被各種人濫用成災,我已經受夠了“內卷”這個詞了。
以前我們總是會很崇拜那些早起去教室或者圖書館學習的同學,但是現在只要看到宿舍的舍友或者自己的朋友翻開書,很多人就會下意識地說壹句:”喲,又開始卷啦。”說實在的即使說這些話的同學本意可能不壞,但是讓我聽著就很不舒服,還有的人會給那些好好學習的人取外號——“卷王”,取外號本身沒有多大的惡意性質,但是陰陽怪氣地叫別人“卷王”其實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讓被取外號的同學心理壓力會特別大。還有些人壹看到別人學習就會停下他打遊戲的手說:“別卷了別卷了,我們要反內卷。“我真的覺得這種想法太可笑了,作為壹個大學生妳的任務難道不是學習嗎?每天打遊戲還讓妳打出優越感了嗎?自己不學習也沒權利和資格去諷刺別人吧?別人不學習難道跟妳壹起打遊戲嗎?
”內卷“還有另外壹種表現形式,就是我們俗稱的“假性努力”。有些人遵從所謂的“寧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別人。”、“經歷卷中卷,方為人上人”等等這些所謂的“至理名言”,讓“內卷”成為了努力通貨膨脹的產物,他們自己沒有自己的明確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盲目地跟從周圍的同學,機械般地起床學習,實際壹天下來並沒有學到應該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付出了實踐卻沒有滿意的回報,這種努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大學生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怎麽去“反內卷”?或者怎麽把握好“內卷”的度,讓內卷真正為我們所用呢?
我覺得首先我們可以做好自我評測,明確自己的能力,找準自己的目標,不要去盲目進行假性努力,最後也就只能感動自己;
其次就是減少關註別人,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不要去管別人的事情也不要過度和別人進行“攀比”,比如說他今天六點起床,那我就要五點起床,其實這樣真的沒必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才是最好的。
最後就是停止精神內耗,在努力的時候就好好專心地做自己的事情,不要開小差、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