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遠處盧浦大橋曼妙的背景下,壹株大柳樹,孤零零、靜默地兀立在浦東原上鋼三廠廠址的廢墟之中。塔吊此起彼伏地在清理瓦礫,掘進機的鉆頭仍在“突突”地喧囂著,繼續拆舊……
蒿草在瓦礫之側瘋長著,有半人來高。
這裏曾經被稱為後灘,充斥著危棚簡屋,如同城市裏的村莊,其治安、衛生、市容之差,令人皺眉。如今,通向這裏的道路已經被亂石阻斷,鮮有市民的足跡了。站在這片飛揚的塵土之中,不免有恍惚之感:感覺歷史就在妳的身邊呼嘯著穿行——那壹頭,是近百年前的和興鐵工廠,中國民族鋼鐵工業,如稚子學步般,在黃浦江東岸亮相;然後是建國之初,上鋼三廠在眾目睽睽下出鋼,不負眾望,恢復生產,強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國的建設急需;而3年之後,2010年,這裏又將別有洞天,上海世博會將在這片瓦礫之中美輪美奐地橫空出世……
小小的後灘,就像是上海百年歷史的縮影。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在這裏成了意味深長的隱喻和象征。
彰顯城市之美,首先不能切斷城市的記憶。正如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白文華所稱:要辦好世博會,也要保護好珍貴的歷史遺存。
為了對歷史的珍惜,世博人正小心翼翼。“煥然壹新”並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他們正試圖讓明天的世博會,仍有著上海工業昨天的依稀背影,也試圖從瓦礫堆中,盡可能地拾回壹些晶瑩的歷史殘片。以此,讓這壹屆世博會,更有歷史的厚度,更讓百姓依戀。
特鋼車間
“紅線”吐出曲曲折折的心事,特鋼車間將變成演藝中心
特鋼車間因其內部廓大空曠,早年工人得騎著自行車在裏面奔走。雖然只有十余年的歷史,它也有幸被保留下來。
“為什麽非得全拆了呢?”白文華反問。
這位曾經偕陳逸飛壹起,主持策劃過長壽路改建工程的原普陀區領導,對城市建設有著獨特的理解:“許多城市都面臨重建,但做法不同。我在美國進修的時候,對匹茲堡的改建非常欣賞。那裏大量舊屋,因為交不起遺產稅被棄,政府悉數接收,將之推陳出新,改造成服務業的載體,有歷史感。我們對舊廠房的利用,其實非常符合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中***上海市委代理書記、上海市市長韓正在視察時,看到特鋼車間,對保留的方案頗為欣賞。將來,這裏將成為壹個演藝中心——昔日鋼花飛濺之所,數年之後,則充盈著絲竹雅奏、衣香鬢影,城市的記憶在這裏被精心地接續起來,演繹出歷史和未來的對話。
事實上,細心的人會發現,世博會規劃圖的紅線,曾經壹變再變。為什麽?就為了避免亂拆濫建和無謂浪費,為了盡量保存上海工業的歷史遺痕,為了讓百姓能更加安居,讓世博會更有人情味。
從2003年起進行的會址普查結果,給世博規劃註入新的思考。比如南市發電廠,是上海最早的火力發電廠,非但不拆,還將之改造成綠色發電廠,註入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多種元素,充分實踐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像居民小區南碼頭新村,原來也在紅線以內。後來因涉及動遷人口太多,也從節約角度考慮,最終予以保留。
……
那根象征著“拆”的紅線,小心翼翼地盡量繞過高層建築、繞過年頭不長的新樓,最終越來越收縮,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的沈磊開玩笑地說:“妳看這紅線現在裏出外進,簡直就像蚯蚓壹樣啊!”
被列入保護、保留範圍的建築越來越多,不但文物保護單位被板上釘釘地保留下來,其他但凡有些歷史價值的舊建築,也多有幸存。規劃保護面積在兩年裏增加了壹倍!
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白文華
白文華說:“像這樣大面積地利用舊有建築,在國內也算首創,可以提供壹些有益的嘗試。當然,被動的保護不可取,也不可能。在對文化遺產的繼承中,肯定會有更積極的發揮,融入創新意識——我們也是以此來實踐和諧社會的理念,人與自然、歷史與未來,在推陳出新中,更加和諧了。不說別的,這樣能夠節約多少資源啊!”
將來,世博會場址內,將會出現這樣的壹些路名:上鋼路、南電路……世博人有意識地用各種方式,留住歷史的記憶。
“卡車,妳慢點走!”——搶救歷史的零件
在今後的世博園,將會出現讓幾十萬上鋼人心頭壹熱、眼前壹亮的諸多藝術造型,比如他們熟悉的塔吊上的雙鉤,或是飛旋的齒輪……
上海油畫雕塑院的黃英浩先生,正在主持這項工作。他和他的夥伴們常像個拾荒者壹樣,在瓦礫中翻檢著,壹旦發現某個構件造型獨特,便如獲至寶。
“我們試圖盡可能地在藝術雕塑中保留工業文明的元素。這樣的藝術品,擁有原來樸素的、懷舊的輪廓,又有現代藝術氣息。”黃英浩說。
他們在用藝術家的眼光和手掌,從廢墟中盡力挽留歷史的余瀝。“哪怕是壹塊壓壞的鋼板,也比新的東西更美、更靈動。因為它充滿歷史感。”
他們從原來的印染三廠翻選出許多錨;在江南造船廠的廢料堆中,翻出門吊的吊鉤;在華綸印染廠的垃圾堆中,翻出了壹個漂亮的小機床模型;他們甚至還珍藏了勞動模範、“抓鬥大王”包起帆的第壹個抓鬥……
仿佛是在和卡車搶時間,黃先生他們經常望著絕塵而去的運送瓦礫的卡車浩嘆:也許,裏面有什麽“寶貝”,被遺漏了?
“有時候,真想沖著卡車喊壹聲:妳慢壹點,再慢壹點!”
就連眼前的瓦礫和瓦礫之前的景象,都有人在實錄。上海世博局甚至還請了畫家、藝術再現已經消失的市井生活……
在世博人的呵護下,城市的記憶,仍在浦江兩岸世博會的旗幟下,茁壯地蔓延伸展,讓壹個持續百年的申城老故事,在世人面前仍然擁有鮮活的回響。
當很多人已經文明的時候,我卻依然在學習文明的道路上跋涉!
這壹點也不是矯情。早在2001年的時候,我還很自命清高,雖然表現不張狂,但很像是壹個知識暴發戶——肚裏沒多少東西,內心卻驕傲十足。直到申奧時發生的壹個小故事讓我對人與人的關系有了深入認識,收斂了壹些暴發戶的心態。
那時,申奧大使們在莫斯科屏息凝神準備迎接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和數百個陌生人圍在哈爾濱學府路旁邊草坪上的壹臺電視機邊翹首以待,等待薩馬蘭奇公布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的名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當時做學生所以心態更單純或者純粹,薩馬蘭奇宣布“Beijing”的聲調壹直記憶猶新。
我記得當時興奮的人群慢慢散開的時候,旁邊大學的學生打出來紅旗,排成整齊的方隊、踏著整體的步伐、喊著統壹的口號慶祝申奧成功。我因為要看守電視,收拾草地,所以壹直呆著滿面微笑的和陌生的過路人打著招呼,聽他們告訴我說:“這是個好事”。直到最後,行人散盡,只留下我和壹個推著自行車收廢品的大爺。大爺以前和我未曾謀面,那天突然異常開心,從自己收費品的自行車裏取出小半個西瓜,用匕首將表面浮臟的瓜瓤削掉,然後利落的壹批兩半,壹邊順手遞給我壹半,壹邊說:“咱們兩也慶祝壹下,這是個好事”。
現在大爺的長相我已經忘記,可是卻壹直記著他給的半塊西瓜。當時的西瓜分外甘甜,大爺走後,我壹個人發了很長時間呆。心裏壹直玩味大爺的普通舉動,要是平時,他壓根不會給我西瓜,我也壓根不會吃看上去很臟的西瓜,現在卻深深感動——心和心靠近的感覺。
後來因為讀書回家,路過北京發現商場的手扶電梯上標有“急行”“慢行”的字樣,心裏咯噔壹下:原來坐電梯是有講究的。不知道為什麽,這個提示讓我記憶如此深刻,也許就是汪丁丁說的,這是壹個特別的“shock”。直到現在,每次出入家門口的地鐵站,乘坐手扶電梯的時候,我總是強迫自己站到右手邊,盡量的將左邊讓出來——雖然左邊的緊急通道總是被慢悠悠的人們擠占。
這種關於文明的學習,其實都是後天的。讀書期間,除了坐電梯應該考慮別人,我還從壹個做服裝生意的朋友處學習到公***場合應該註意說話聲音的高低。現在我工作了,經常在趕往機場的大巴上聽到有人忘我的講電話,聲音充滿車廂。厭惡之余不覺暗暗臉紅,自己說不定就曾經這麽講過電話。
前天在百度空間裏看《瘋狂的設計》介紹壹個叫“青蛙壓罐器”的設計,我突然想起小區裏臺灣阿姨講過的壹句話:“如果門口的垃圾是分類裝的,那屋裏裏住的壹定是臺灣人”。我在上海住的這個小區,臺灣人很多,其中有壹個是我的好朋友。她告訴我,在臺灣垃圾是需要分類的,放置垃圾的垃圾袋是需要花錢購買的,為了節約,放置更多的東西,很多家庭需要把壹些空的飲料罐、飲料瓶壓扁後再丟棄——這也是我以前不曾知道的文明細節。
很多人可能反對形式主義,覺得國人只是奧運來了,才臨時抱佛腳,鬧笑話。我倒覺得,這種學習其實太需要了。就拿比賽來說,我以前經常接觸過的體育運動很簡單,就是壹般的田徑比賽與足球、籃球。直到有壹次看電視,講到觀看比賽的禮儀,有的比賽觀眾不應該在不合事宜的時刻說話、叫好、歡呼。我突然聯想起自己曾經看過的演出,入場前,明明提示不準拍照,但是現場往往壹片閃光,很影響觀看的興致。
徐敏在文章中詬病剛公布的13“不要”,我覺得就是直指語態文明。這方面其實應該跟最近的計劃生育部門學習下。計劃生育部門因為很多不恰當的宣傳標語、口號被網友批評,現在公布了新的更人性的口號。奧運組織的相關部門,也註意下自己的語態,說話的語氣,不要硬生生的指使別人。當這個社會人人都不覺得只有自己才是精英,那文明也就有了。
漢城奧運會即將開幕前壹天晚上,天空烏雲密布大雨滂沱,很多人都誠心祈禱,希望奧運會開幕式順利進行,結果第二天漢城是碧空萬裏無雲的好天氣。我看《我策劃了漢城奧運會》,讀到開頭的這個介紹時,心裏很感動,願意相信是韓國民眾統壹的虔誠感動天地。中國奧運會即將開始,我也有理由相信,每個人都會虔誠的註意自己身邊的文明,感動天地也感動自己。
我與世博的故事
眾所周知,2010年世博會將在上海召開。作為壹個上海人,我們在倍感自豪的同時,我們又能為世博會做些什麽呢?
為了全面了解世博會,我專程前往位於淮海中路300號香港新世界大廈三樓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展示中心”進行參觀。通過參觀,我不僅了解了世界博覽會的發展歷程,而且也了解了中國參加歷屆世博會的獲獎情況,尤其讓我感興趣的是中國2010年世博會的準備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看完世博展,我對我們上海辦好這屆世博會充滿信心。
我本是小記者出身,我想利用我的特長為世博會做些工作。於是我努力搜集2010年世博會的相關資料,編寫采訪提綱。在資料搜集過程中,我對2010年世博會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小到上海世博會的口號、會徽、吉祥物,大到上海世博會舉辦的意義和作用,我都做了精心的準備。我時而用眼睛在書上貪婪地掃著,不遺漏任何出現“世博會”字樣的地方,時而奮筆疾書,博觀而約取。
完成準備工作之後,參訪工作就此開始了。我把地點選在了壹個公園裏。我好歹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找準目標之後,我老練地走到壹位晨練的老奶奶面前。作完自我介紹,征得老奶奶的同意之後,我對她進行了采訪。“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什麽?”問題剛壹提出,老奶奶便不假思索地回答:“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壹連提了好幾個問題,她都對答如流。於是我找了壹個自認為比較難,可以考倒她的題目:“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將遭遇哪些特別天氣?”本以為她會說不出,沒想到她居然也能回答。她笑瞇瞇地看著我,好像在說:“這也能考倒我?”我很好奇,她的這些知識到底從哪兒來的?通過她的介紹,我了解到,“上海世博會”已經把上海市民全部動員起來了。大家通過世博知識宣傳、知識競賽、誌願者參與等多種方式了解世博、宣傳世博、參與世博。我由衷地欽佩她。接下來我又采訪了壹些人,我發現他們對世博會也有較好的認識。試想,在全體市民的努力下,2010年世博會怎能不成功?
在采訪報告的最後,我這樣寫道:中國上海獲得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權,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上海人的幸運。舉辦壹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對中國、對上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辦好2010年世博會,是我們的機遇,也是我們的責任。我想,在上海人民的***同努力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世博會必將圓滿、成功!縱觀世博會百年歷史,當壹個國家成為世博會主辦國的同時,往往也正是國力強盛、經濟騰飛,民族自立之時,願中國能抓住這壹時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