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長征的感人故事

長征的感人故事

1.1945年秋,紅軍進入草原。因為三個小戰友有腸胃病,指導員讓炊事班長照顧。三個病人壹天只走了二十英裏。到了露營地,班長到處挖草根,用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就全吃光了。饑餓威脅著他們。班長雖然到處找雜草,挖樹根,但是光吃這些怎麽吃得飽?班長看著他們瘦下來,徹夜未眠。

壹天,班長正在河邊洗衣服,突然看見壹條魚跳出了水面。他趕緊找來壹根縫衣針,彎成鉤形,讓三個戰友吃到鮮魚,喝到魚湯。但是有個小同誌註意到,他們在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後來小同誌發現班長在吃剩飯,忍不住哭了。眼看就要走出草叢,班長餓暈了。三個小戰友急忙去打魚做湯,班長卻為他們而死。

2.在慘烈的二萬五千裏長征中,活躍著壹群特殊的人物,有中央領導同誌的妻子,有女幹部,也有普通女兵。饑餓、疾病、血戰和死亡,沒有什麽能阻擋他們的前進。這群可親可敬的女英雄,壹路走過彌漫的硝煙。

作者常說,1995年冬天,他和作家董村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這是壹份非常辛苦的工作,消耗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他們仍然樂在其中,因為每壹位受訪者都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驚喜,壹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他們,激勵他們,感動他們。雖然風華正茂、叱咤風雲的女紅軍戰士大多已經去世,但女紅軍在漫漫征途上留下的美麗故事,依然是那麽的悲壯感人。

1935年4月初的壹個晚上,女紅軍剛拖著疲憊的身軀來到貴州盤縣五裏牌附近,壹個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壹群敵機嗡嗡嗡地突然從山後飛來,其中壹架迅速俯沖下來,壹顆兇狠的機槍子彈迎面掃射,三架被拋進休整營。戰士們迅速蹲在路下、溝裏、坡上。高高低低的地形掩護了壹些人,但可怕的是壹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不能動彈。賀子珍原本藏在路邊的壹個山脊下,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來撤離擔架。這時,壹個被扔下來,她身邊突然升起壹股煙...

敵機飛走了,槍聲和爆炸聲停止了,煙塵漸漸散去。賀子珍的身上滿是彈片,軍裝被鮮血染紅。緊張的救援開始了。衛士們騎馬來到總衛生部,請李治大夫給賀子珍治病。李智賢給賀子珍打了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她的頭部、上半身和四肢有17塊大小不壹、深淺不壹的彈片。沒有任何麻醉,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直冒汗,眼裏噙滿淚水,但他堅持不說。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壹壹取出,但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永久紀念。

3.“朱德拾糧,糧絕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的圍剿。”這是壹首反映朱德同誌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艱苦奮鬥、與當地軍民榮辱與共的革命精神的歌謠。1928年秋,國民黨反動派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企圖圍困和餓死井岡山根據地的軍民。為了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的陰謀,毛專員和朱德司令員向根據地軍民發出了這樣的口號: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堅持鬥爭。

當時部隊要往返康寧挑糧,於是紅軍開展了壹場挑糧運動。毛委員和朱委員和戰士們壹樣,腳穿草鞋,頭戴草帽,翻山越嶺,親自參加選糧。當時朱德同誌已經40多歲了。戰士們看到他為了革命沒日沒夜地幹活,不顧百忙之中,和大家壹起走山路,過河去挑糧食,生怕累死。戰士們都勸道:“朱,妳這麽忙,別摘了。”朱德感謝戰友們的關心,依然堅持摘糧。戰士們見勸說不起作用,就商量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以為朱德同誌沒有扁擔就挑不到菜了。

誰知朱德同誌又用竹子砍了壹根扁擔,第二天就和戰士們壹起去挑糧食了。戰士們看到朱德同誌又有扁擔了,晚上就藏起來了。沒想到,第三天,他出現在拾糧隊裏,他特意在新割的桿子上刻上了“朱”四個字。朱德司令笑著對戰士們說:“以後誰‘偷’我的桿子,我就批評誰。”朱德同誌的話把戰士們逗笑了。如今,這根扁擔珍藏在革命歷史博物館。從此,“朱德扁擔”的故事就像長了翅膀壹樣,傳遍了井岡山,傳遍了全中國,激勵著全國人民為革命勝利而奮鬥。

擴展數據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蘇區撤退,經過兩年戰鬥,到達陜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1934 10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和追擊,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撤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轉戰380余次,攻占縣城700余座。紅軍犧牲了430多名營級以上幹部,平均年齡不到30歲。* * *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 * *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山,渡過24條河。1936 10,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與紅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長征的勝利。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