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天3克鹽就夠了。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了2009-2012年中國人鹽和鈉攝入量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中國人平均鹽攝入量為9.1g,實驗室分析鈉攝入量為5.4g,與目前推薦的鈉攝入量(2g/天,不超過2.3g)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湖北地區。
壹天3克鹽就夠了。
近年來,大家都意識到高鹽飲食與高血壓的發生有很大關系,都在刻意控制鹽的攝入。與2000年相比,中國人的鹽攝入量確實有所下降(22.2%),但仍高於推薦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提到,正常成年人每日鈉需要量為2200mg,我國成年人每日食物攝入量壹般含鈉約1000mg,從鹽中攝入鈉約1200mg。因此,在日常食物的基礎上,攝入3g的鹽,基本可以滿足人體對鈉的需求。但由於人的需要,尤其是老年人,味覺不如年輕人靈敏,做菜更容易多放鹽。僅僅通過減少鹽的量來控制鹽的量是不夠的,因為有大量的鹽和鈉是我們嘗不出來的。而在我們每天攝入的5~6克鹽中,還必須算上“隱形鹽”。
2.有鹽不鹹。
醬油、泡菜、腐乳等。吃起來都是鹹的,含鹽量肯定高。吃這些會減少鹽的攝入。不過,有些食物雖然吃起來沒那麽鹹,但含鹽量還是不低的。
火腿、培根、奶酪等加工肉制品由於生產工藝的需要,需要添加大量的鹽和含鈉的食品添加劑。比如平時吃的蜜餞,大部分也是制作初期用鹽腌制,還有雞精,本來就有壹種細膩的風味,還含有大量的核苷酸鈉、谷氨酸鈉、氯化鈉。甚至我們吃的白色切片面包也含有大量的鹽。兩個半到三個切片面包含有將近1克鹽。
這是因為有些味道,比如酸味和甜味,會掩蓋鹹味,所以不能只通過品嘗來判斷鹽是否過量,最好用限鹽勺來控制。《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也建議,那些習慣於鹹味食物的人應該在烹飪中放壹點醋,以改善菜肴的鮮味,幫助自己適應鹹味食物。當然,如果去超市買包裝食品,需要看營養成分表中的鈉含量,是可以換算的。攝入1g鈉相當於吃了1/0.393 = 2.54g氯化鈉。
3.吃鹽會胖嗎?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離子會阻礙體內多余水分的排泄,攝入過多的鹽會引起口渴,使身體消耗的水量增加。如果排出多余的水分,容易引起水腫,癥狀就是肥胖。但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鹽的攝入過量,每天吃鹽不超過6克,不會引起身體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