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晉商、徽商的沒落給了妳什麽啟示?

晉商、徽商的沒落給了妳什麽啟示?

長生的主張有四個解決方案

如今,浙商正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成為華商家族中的新銳,並不斷發展壯大。但還是要居安思危,所以壹定要註意回答如何讓浙商繁榮的命題。那麽,回顧晉商和徽商的興衰史,又能得到什麽解答呢?

解決方法之壹:與時俱進,求新求變。晉商、徽商發展到壹定程度時,傲慢自大,保守僵化,安於現狀,不求上進。而是沒能超越自我,尋求新的發展機會,探索新的業務領域。反而囿於傳統,固守老行業,壹次次失去發展機會。作為浙商,必須培養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摒棄法制觀念淡薄、目光短淺、傲慢自大、保守僵化、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權威、不墨守成規、前人不敢做的與時俱進、謀天下未來等消極因素。比如,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加強科貿、技貿、工貿結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為支撐、技術引進和開發相結合、面向國際市場的創新體系。

解決之二:優化環境,因勢利導,促進要素資源平等雙向流動。目前,浙商在滬企業超過5萬家,註冊資本總額61億元,投資總額500億元。浙江民營企業在上海的投資總額、企業和資產均居全國各省市之首。以溫州為例,它不僅向全國輸出了大量資本,也輸出了數十萬商人和企業家,但流入遠遠小於輸出,難以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當然,浙商引導的資本流動確實帶來了企業、人才、技術、產權等諸多要素的流動,但不可忽視的是,民間資本的大量外流將導致浙江經濟的“失血”,“民間資本的大量外遷,久而久之可能造成浙江資本和產業的窟窿。”

因此,我們必須進壹步消除各種壁壘、圍墻和門檻,把與國際接軌的口號具體化為優良的硬件設施、壹流的政府服務、良好的配套產業和優美的生態條件,積極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環境。

第三種解決方案:抓住機遇,與時俱進,努力尋求行業的大力支持。據歷史學家分析,晉商始終沒有離開“商業”領域,固守流動領域,未能將大量商業利潤投入到現代工業的發展中,是晉商衰落的致命傷。徽商的商業形態也驚人的相似。“壹般情況下,他們不會將資本投入到產業中,他們賺取的利潤來自於低買高賣和地區間的價格差異...這也是他們日漸沒落的重要原因。”(《徽州朝奉》第164頁)歷史告誡我們,沒有強大的工業支撐,商業的繁榮難以持久。

在義烏,經過20多年的培育和發展,現已形成中國知名的產業集團。壹雙小襪子,壹條小拉鏈,壹個小飾品,都被“放眼中國,網遍天下”,真是占盡了風光。在全省範圍內,市場衍生的產業越來越多,生命力越來越強,使市場和產業走上了良性互動的發展軌道。但由於重復投資、分散建設,我省產業規模相對較小,發展潛力不足。最早進入市場的企業,大多並沒有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推進而迅速成長。

因此,我省應加強產業支撐,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形成項目群快速聚集、產業鏈不斷延伸的良性互動局面。比如,我省的消費品加工制造,既有圍繞專業市場形成的區域特色經濟的規模和分工優勢,又有成熟的技術和銷售網絡優勢。這些產品雖然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但不斷被消費和更新,需求彈性很大,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解決方案四:順勢而為,拓展市場,努力提高市場競爭力。長期沒有探索新的活動領域和經營項目,是晉商和徽商的又壹個失誤。當他們貧窮的時候,他們可以超越別人,他們會去西部,在沙漠中跋涉,義無反顧地回到河流,尋求不壹樣的世界,開拓新的空間。但富起來後,我沒有繼續去開拓新的領域,尋求更大的空間,而是把自己局限在太行山、汾水河畔,或者隱居在皖南山區,建了很多深宅大院,讓我和我的子孫後代世世代代壹起留在壹片黃土地上。

時代在前進,世界在變化。浙商要把開拓精神運用到改革實踐中,大膽走出去開疆拓土。浙商從立足之地走出浙江,是壹種進步,是從零星出擊到群體輸出的成功。浙商必須勇敢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施“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優化商品結構和市場布局。壹方面,要引入全新的流通方式,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倉儲經營等新業態,繼續在全國範圍內發展“連鎖型”子市場,形成以地方市場為龍頭,與地方子市場緊密分工合作的全國市場,形成市場合力效應。另壹方面,要著力培育和發展名牌出口產品,形成浙江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出口商品群。按照重點突破、多元發展、全面發展的要求,優化出口市場布局,深度開發面向世界的出口市場。

感到滿意並期待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