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清君側口號,利用者有三位,壹味就是漢朝初年七國之亂,發起者吳王,壹位是唐朝中期安史之亂的發起者安祿山和史思明,還有壹位就是朱元璋的四兒子,明成祖朱棣。
先說說,漢初七國之亂的發起者,吳王劉鼻。當時的漢景帝想采納晁錯的建議,削弱藩王的勢力,但是中央沒有壹個強有力的保證,而地方的藩王勢力強大,已經成為尾大不掉的局面,中央的缺乏措施過於激進,最終導致了七國之亂。當然了,最後在周亞夫的鎮壓之下,七國之亂最終失敗了。
第2個就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安史之亂,安祿山當時也是地方的節度史,擁有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這幾大權力,唐玄宗李隆基為了削弱這些藩鎮勢力采用了楊國忠的建議,但是楊國忠本身是壹個沒有能力的人,而且當時的唐朝中央軍和地方的節度使部隊,完全沒有可比性,中央軍早就淪為花架子,根本打不過地方的中央軍,而且中央對地方的統治越來越微弱,這也就造成了安祿山,帶領著幾十萬大軍,想要奪取天下取而代之,當然了,最後在哥舒翰和郭子儀等壹代名將的鎮壓下,清君側也宣告失敗。
最後,這個明成祖朱棣可能是為數不多清君側成功的,明朝初年,朱元璋駕崩之後,把皇位留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文,但是朱允文,相對自己的這些叔叔們,並沒有這個能力坐在這個皇位,畢竟當年老朱打天下的時候,都是這幫兒子在前線奮勇殺敵,他的這些兒子們相當於都是經過了社會的考驗,屬於社會人士,但朱允文明顯就是壹個書生,也就是壹個學生,學生是怎麽可能鬥得過社會人的呢?尤其是朱允文聽信身邊大臣的建議,想要削藩,歷史真是驚人的相似,但是,明成祖朱棣是壹個心眼特別多的人,他裝神弄鬼把自己裝成壹個殘障人士,騙過了朱允文隨後就先發制人,起兵造反,因為他早就看朱正文,這個侄子不爽了,畢竟當年打天下的時候,他立的功勞才是最多的。
他早就對老朱的這個安排有不滿,但是很顯然他知道自己肯定打不過自己的父親,因為他對自己的父親太了解了,開局壹個碗就能奪取江山,這個能力它是不具備的,但是朱允文就不壹樣了,朱允文從小沒有經過社會的毒打,所以最後明成祖朱棣起兵造反,然後奪取了江山,成了為數不多清君側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