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電影和戲劇的嵌套結構
首映之夜大概是約翰·卡薩韋蒂最有影響力的電影了。簡單說壹下。
嵌套結構。這種影視劇的嵌套結構也被稱為戲中戲,模糊了真實與虛假的界限,呈現出壹種既真實又虛幻的戲劇環境。本片通過首映前和當晚演職人員的工作和心理狀態,還原了壹個真實的戲劇生態。這位女演員在戲劇的假設和現實的再現之間徘徊。在她的困惑和焦慮中,她仿佛看到了蘇珊在舞臺上的掙紮(也許是女演員上臺前非常緊張)。這種敘事結構影響了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2010)、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裏圖(2014)和諾亞·鮑姆巴赫(2019)。
多面鏡子。或許和卡薩維蒂本人是演員有關。他非常熟悉演員本身的困境和問題,所以反映在女演員身上的多重鏡像都是值得關註的社會問題。比如女演員中年危機引發的對女性和衰老的思考,就很有意義。比如演員和粉絲之間的微妙,當粉絲拿到自己的簽名,死於車禍(這壹幕被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在影片中重現)時,女演員驚呆了,不知所措。比如女演員的家庭問題,她和丈夫之間的嫌隙。比如女演員在舞臺上的投入,觀眾壹邊欣賞她的才華,壹邊咀嚼她的八卦,通過壹個戲劇演員的壹生,非常生動地反映了人性和群體意識。
隨機應變。即興是卡薩維蒂電影的特點,這個特點在前面介紹過,在這部電影中被發揮到了極致。欣賞影片有兩點需要特別註意:壹是羅蘭茲幾次登臺後的表現差異,這是導演獨特的敘事技巧,同樣的角色在不同的時代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既踐行了他的戲劇觀,又讓人物進入了壹種忘我的狀態(即無意識)。正因如此,文藝片大師伍迪?艾倫特別改編了這部舞臺劇。其次,羅蘭茲在舞臺上和舞臺下的對比,臺前的自信和臺後的自我否定都被羅蘭茲恰當地平衡了。
定格畫面的象征意義。全片動作自然流暢,人物隨著劇情的發展越來越立體。成功首映的高潮處,畫面戛然而止,真的讓人欲罷不能,呈現出壹種殘缺的美。卡薩韋蒂深知演出成功後的孤獨,那些輝煌的部分必須留在舞臺上。對於演員來說,結束的時刻就是結束,也是開始,這就為敘事留出了留白的空間,讓觀眾自己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