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幾個名人的怪癖詳細壹點演講用

幾個名人的怪癖詳細壹點演講用

轉帖兩文:

名人讀書時的癖好

邵火焰

名人讀書時,總有壹些與常人不同的癖好。

這些癖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特殊環境,特殊原因下逐步養成的與眾不同的習慣。

魯迅先生讀書時喜歡嚼辣椒。

魯迅先生從小就熱愛學習,喜歡讀書。

14歲時,他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冬天來了,天氣寒冷,往往凍得打冷顫,翻書頁時手指凍得紅彤彤的。

魯迅先生從壹本書上看到,辣椒可以驅寒。

恰好那學期,他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了他壹枚金質獎章,魯迅先生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買回了幾串紅辣椒,掛在了他家書桌的上方,每當讀書感覺到寒冷時,他便摘下壹顆辣椒,放在嘴裏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

他就用這種辦法驅除嚴寒,堅持讀書。

後來養成了習慣,連夏天讀書時也要不時嚼上壹顆。

魯迅先生說,嚼上壹顆,感覺精神更充沛。

張愛玲讀書時喜歡穿著新衣。

張愛玲的性格很特殊,她是壹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她獨標孤高。

這在她特殊的讀書習慣上可以體現出來。

她讀書之前,必換上壹件新衣,她說,只有穿著自己喜歡的新衣讀書,才能進入狀態,找到感覺。

為此,每年購買新衣就成了她的壹筆不小的開支。

有些記者知道她的這壹癖好,在去采訪她時也就投其所好,買上壹兩件流行的服裝作為見面的禮物。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時,她在上海大紅大紫,其後幾十年,她在美國又深居簡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都沒有改掉穿著新衣讀書的習慣。

王亞南讀書時喜歡固定在椅子上。

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翻譯者王亞南,讀書時喜歡把自己固定在椅子上。

這個習慣的養成要追溯到1928年他赴日本留學期間。

壹天,他在壹艘客輪上讀書,客輪行至中途,突然海上刮風了,巨浪滔天,船搖晃得厲害,使人無法站穩。

這時,王亞南拿著壹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妳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裏去,就照他說的,把他牢牢地綁在了柱子上。

這時,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

王亞南發現這種辦法對抗除幹擾很有效,後來,他要讀書時,他就經常讓家人把他綁在椅子上,直到讀完了規定的內容後,才叫人解開。

錢鐘書先生讀書時喜歡泡腳。

1945年抗戰結束後,35歲的錢鐘書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

壹天他正在泡腳時,壹個作者送來壹篇文章讓他審閱,文章較長,錢鐘書先生用了40多分鐘的時間才看完。

夫人楊絳怕水冷了,不時往桶裏添加熱水,錢鐘書壹邊雙腳互搓,壹邊閱讀文稿,竟覺得有壹種少有的愜意。

後來,他每到要讀壹本重要的書時,就會將雙腳泡在滾燙的熱水中,優哉遊哉地閱讀。

到後來他開始長篇小說《圍城》的創作時,也喜歡壹邊泡腳壹邊寫作。

鄧亞萍讀書時喜歡站著。

被譽為“乒乓皇後”的鄧亞萍,5歲時就跟隨父親練習打乒乓球。

上學後在堅持練習的同時,沒放棄文化學習。

她尤其喜歡讀書,看了很多世界名著。

小時候,她的身材就比同齡的孩子要矮些,壹次,她問爸爸:“我怎樣才能長高啊,爸爸?”他爸爸開玩笑說:“妳每天少坐多站,就會長高的。”鄧亞萍信以為真,打乒乓球站著,讀書時也站著,後來漸漸形成了習慣。

1997年,帶著四枚奧運金牌和18個世界冠軍的榮譽,年僅24歲的鄧亞萍從國家隊退役。

退役後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學習時,她就每天站著讀書。

她說,雖然我早就知道站著讀書不可能長高,但站著讀書有個好處就是,不會睡著。

1998年2月,鄧亞萍到英國劍橋大學讀書時,仍然保持著這壹癖好。

(載《晚報文萃·開心版》2012年第6期)

名人奇怪癖好:章太炎愛吃臭東西 辜鴻銘喜聞小腳

2013年04月26日 10:30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羅強

0人參與0條主評論 0條評論0條總評論

核心提示:章太炎嗜吃臭東西,以臭為美味。

壹次,畫家錢化佛帶來壹包紫黑色臭鹹蛋,章大樂,竟然開口說:“妳要寫什麽,只管講。”……辜鴻銘喜歡妻子淑姑的小腳,時常讓她脫掉鞋子,低下頭,如聞花香。

本文:《羊城晚報》2013年4月24日第B5版,作者:羅強,原題:《大師們的種種嗜好》

馮友蘭在《三松堂自序》中說潘光旦最大的嗜好就是好奇,並講述了壹件事情:潘光旦從沒吃過老鼠肉,某天突發奇想,令家人壹起,翻箱倒櫃,掘地三尺,逮了幾只老鼠,煮食之,以滿足好奇之心。

在重慶,潘光旦兄弟是個銀行家,聽說哥哥吃老鼠肉,心中十分難過,趕緊匯了壹點錢來,叫他買豬肉吃。

並去信叮囑,日後生活緊張,可來電,絕對不可再這樣,搞得全中國都罵自己不照顧兄長。

章太炎嗜吃臭東西,以臭為美味。

壹次,畫家錢化佛帶來壹包紫黑色臭鹹蛋,章大樂,竟然開口說:“妳要寫什麽,只管講。”

隔兩天,錢化佛又帶來壹罐極臭的莧菜梗,章更是樂不可支,說:“有紙只管拿來寫。”錢要他寫“五族***和”四字,他竟壹氣寫了四十多張。

後錢又陸續帶來臭花生、臭冬瓜等物,讓章又寫了壹百多張,不管什麽內容,章居然無不言聽計從。

章太炎最別致的嗜好是替人醫病,他不僅為親屬或友鄰開過藥方,還曾為革命家鄒容和孫中山先生開過藥方。

但因他缺少臨床經驗,故雖說起來頭頭是道,卻根本治不了病,但他總洋洋自得。

朋友如到他家去,偶爾說起患牙痛或發胃病等,他立刻便要替人診視,開好藥方,並且逼著人家照方服藥。

而他用起藥來,動不動就是壹兩八錢,弄得誰也不敢吃他的藥。

黃侃的為人處世,自有眾多耿介暢快之事。

而他最可愛之處,卻在於他的偏愛佳肴與美酒。

壹次,黃侃在酒樓請人吃飯,主賓落座以後,忽然聽見隔壁的房間有人在很大聲地講話。

黃侃探頭壹看,發現是自己的學生,心底就頗為不悅。

黃侃的師道尊嚴是出名的。

眼尖的弟子也發現了自己的老師,也曉得自己的喧嘩孟浪惹惱了老師,就趕緊跑過去問好。

黃侃當然是板著臉,對他大加訓斥,而且話題似乎有言之不盡的意思。

見此狀況,弟子趕忙把跑堂叫來,當著先生的面講:“我不是講過我先生要在這裏請客嗎?為什麽不上十年的花雕醇酒呢?今天請客的錢記在我的賬上。”黃侃壹聽,訓斥之聲立即戛然而止。

辜鴻銘喜歡妻子淑姑的小腳,時常讓她脫掉鞋子,低下頭,如聞花香;而寫作需要靈感時,他就會將淑姑叫進書房,讓她把玉足放到事先準備好的凳子上,時捏時掐,自得其樂,壹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輝。

辜曾對人津津樂道說:“前代纏足,實非虐政,我妻子的小腳,乃我的興奮劑也。”康有為為此送過辜壹張“知足常樂”的橫幅,辜說:“康有為深知我心。”

金嶽霖酷愛養雞。

在雲南時他養了壹只很大的鬥雞,這只鬥雞能把脖子伸上來,和金嶽霖在壹個桌子上吃飯,他泰然處之,令人叫絕。

金嶽霖還到處搜羅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別家的孩子比賽鬥雞,比輸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給孩子,他再去買。

他的屋角還擺著許多蛐蛐,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昂貴的蛐蛐都是他的愛雞的食糧。

林語堂愛煙,說盡煙的好處,在當今文學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

他對煙的頌揚,從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主編《論語》時就開始了,尤其是對他所佩服的清朝大學士、《四庫全書》總編撰紀曉嵐的那支特大的煙管,是不會忘記提及的。

在紀曉嵐的煙鬥裏,裝壹二兩煙、吃壹二小時的痛快,也許對林語堂產生過極大的誘惑。

“飯後壹支煙,賽過活神仙”,便是出自他的“專利”。

在《論語》社,他與同仁訂了不勸人戒煙的公約,而實際上他不但不勸人家戒煙,而且還鼓勵別人吸煙。

在戒煙上,他總是反其道而行之。

梁啟超提倡趣味主義的人生觀,有壹句名言:“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麻將,只有打麻將可以忘記讀書。”麻將對梁啟超的誘惑力之大,可以想見。

梅貽琦也偏愛此遊戲,由清華出版社出版的《梅貽琦文集》記載,他在1956年-1957年,麻將打了85次,大約每周會有壹次。

這85次,梅校長贏25次、輸46次、平盤14次,***輸掉1650元。

當年壹碗陽春面不過才1元錢而已。

胡適的愛好很有意思,除了也喜歡打麻將外,還愛好當月老,撮合過好多美滿的名人婚姻,他有壹本“鴛鴦譜”,上面簽名的有趙元任夫婦、徐誌摩夫婦、沈從文夫婦、千家駒夫婦……

大師在學術上造詣深厚,令人高山仰止,生活中的愛好,卻令人忍俊不禁。

大師也是人,有著各自的真性情,反而是這些嗜好,讓他們備受尊敬的同時,多了壹份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