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印章是電子簽名的壹種表現形式,關於其法律效力《電子簽名法》有明確的規定。
第十三條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壹)電子簽名制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二)簽署時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三)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四)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當事人也可以選擇使用符合其約定的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
第十四條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月2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壹級巡視員葉燕斐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做好線上的業務,首先是金融機構要增強自身金融科技的硬實力,要增強研發投入,提升技術能力。第二,要修訂好自己的業務制度和業務流程,使之更加適應線上辦理業務的需要。第三,金融機構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互動,加強數據***享。第四,監管部門要改進工作。對電子單證、電子影像、電子簽章、電子數據的政府合規性、合法性要充分認同,不能壹定要拿紙質的證據或者有人手簽的字、手按的印才合規,這過於教條了,監管要適應時代的變化,線上辦理業務的變化,各方面的努力可以促進線上辦理業務更順利和更便捷。
這意味著,今後金融監管部門對電子簽章將持更加開放的態度、更強的認同感,背後傳達的,是電子簽章、電子數據、線上辦理業務已成時代主流,而在上行下效的風潮之下,哪家金融機構更快推進相關業務,就更有可能占領先機。
在金融科技業務噴薄的當下,“金融科技+商業銀行”成為基礎核能,商業銀行紛紛轉型成為金融科技銀行,在這個進程中,交易無紙化成為壹種普遍趨勢,而電子數據則成為最關鍵的憑證;
我平臺電子合同服務可廣泛應用於銀行線下、線上渠道,交易雙方或多方可迅速完成各項目協議的簽署,同時保障電子合同簽署過程的公正性及結果的有效性,充分滿足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於“管控風險”及“擴大在線業務範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