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愛因斯坦是誰?

愛因斯坦是誰?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於3月1879日出生於德國西南部的烏爾姆,壹年後隨家人移居慕尼黑。愛因斯坦的父母是猶太人,他的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和他的叔叔雅各布·愛因斯坦共同開了壹家電器廠,為發電站和照明系統生產電機、弧光燈和電器儀表。母親波林是受過中等教育的家庭主婦,非常喜歡音樂,在愛因斯坦六歲時就教他拉小提琴。

愛因斯坦在小學和中學的時候,作業很正常。因為他行動遲緩,不喜歡人,所以他的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教他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老師更恨他。他曾經公開罵過他:“愛因斯坦,妳長大後永遠也成不了成功人士。”而且因為怕他上課影響其他同學,想把他踢出學校。

從1900到1904,愛因斯坦每年都會寫壹篇論文,發表在德國物理雜誌上。前兩篇是關於液面和電解的熱力學,試圖給化學壹個力學基礎。後來發現這條路走不通,轉而研究熱力學的力學基礎。1901中提出了統計力學的壹些基礎理論,從1902到1904的三篇論文都屬於這個領域。

1904的論文認真討論了統計力學預言的漲落現象,發現能量漲落依賴於玻爾茲曼常數。它不僅將這壹結果應用於力學系統和熱現象,還大膽地將其應用於輻射現象,得出輻射能漲落公式,從而推導出維恩位移定律。對漲落現象的研究使他在1905年無論是輻射理論還是分子運動理論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1905的奇跡

從65438年到0905年,愛因斯坦創造了科學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這壹年,他寫了六篇論文。從3月到9月的半年時間裏,他利用在專利局每天工作八小時之外的業余時間,在三個領域做出了四項劃時代的貢獻。他發表了關於光量子理論、分子尺寸測量、布朗運動理論和狹義相對論的四篇重要論文。

1905年3月,愛因斯坦把他認為正確的論文送到了德國《物理年刊》編輯部。他害羞地對編輯說:“如果妳能在妳的年度報告中為我找到發表這篇論文的空間,我將非常高興。”這篇“尷尬”的論文被稱為“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思辨觀點”。

本文將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廣到光在空間的傳播,提出了光量子假說。認為:對於時間平均,光表現為波動;對於瞬時值,光顯示為粒子。這是歷史上第壹次揭示微觀物體的漲落與粒子的統壹性,即波粒二象性。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他用光量子的概念通俗易懂地解釋了光電效應,並推導出光電子的最大能量與入射光頻率的關系。這種關系直到10年後才被密立根的實驗證實。1921年,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的成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只是開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光、熱、電物理三個領域齊頭並進,壹發不可收拾。1905年4月,愛因斯坦完成了確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5月完成了熱分子運動理論所要求的靜止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這是兩篇關於布朗運動的論文。愛因斯坦當時的目的是通過觀察分子運動漲落引起的懸浮粒子的不規則運動來確定分子的實際大小,從而解決科學界和哲學界爭論了半個多世紀的原子是否存在的問題。

三年後,法國物理學家佩蘭用精確的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預測。從而無可非議地證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觀存在,這也使得最堅決反對原子論、能量論創始人的德國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在1908主動宣布“原子假說已經成為壹種有堅實基礎的科學理論”。

1905年6月,愛因斯坦完成了開創物理學新紀元的長篇論文《論輸運體的電動力學》,完整地提出了狹義相對論。這是愛因斯坦在10年醞釀和探索的結果,很大程度上解決了19年底經典物理學的危機,改變了牛頓力學的時空觀,揭露了物質和能量的等價性,開創了壹個全新的物理學世界,是現代物理學領域最偉大的革命。

狹義相對論不僅能解釋經典物理能解釋的所有現象,還能解釋壹些經典物理解釋不了的物理現象,並預言許多新的效應。狹義相對論最重要的結論是質量守恒原理失去了獨立性,與能量守恒定律融為壹體,使質量和能量相互轉化。其他的還有時鐘的慢標度,光速不變,光子的零靜止質量等等。經典力學在低速下已經成為相對論力學的極限情況。這樣力學和電磁學就統壹在運動學的基礎上了。

1905年9月,愛因斯坦寫了壹篇短文,物體的慣性和它所包含的能量有關嗎?“,作為相對論的壹個推論。質能等效是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理論基礎,也為20世紀40年代核能的釋放和利用開辟了道路。

在這短短的半年時間裏,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即使他放棄了物理學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項成就中的任何壹項,愛因斯坦都會在物理學發展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印記。愛因斯坦驅散了“物理學晴空中的烏雲”,迎來了更加輝煌的物理學新時代。

廣義相對論的探索

狹義相對論建立後,愛因斯坦並不滿足,試圖將相對論原理的應用範圍擴大到非慣性系。他從伽利略發現萬有引力場中的物體加速度相同中找到了突破口,並在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這壹年,他的大學老師、著名幾何學家閔可夫斯基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的四維空間表示,為相對論的進壹步發展提供了有用的數學工具。可惜愛因斯坦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它的價值。

等效原理的發現被愛因斯坦認為是他壹生中最快樂的思想,但他後來的工作非常辛苦,走了壹個大彎路。1911年,他分析了剛性旋轉圓盤,認識到引力場中的歐幾裏得幾何並不嚴格有效。同時發現洛侖茲變分不具有普適性,等效原理只在壹個無窮小的區域內有效。此時,愛因斯坦已經有了廣義相對論的思想,但他還缺乏必要的數學基礎來建立它。

1912年,愛因斯坦回到位於蘇黎世的母校工作。在他的同學、母校數學教授格羅斯曼的幫助下,他在黎曼幾何和張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工具。經過壹年的艱苦合作,他們在1913發表了壹篇重要論文《廣義相對論與引力理論大綱》,提出了規範場引力理論。這是第壹次把重力和度規結合起來,使黎曼幾何有了真正的物理意義。

但是他們當時得到的引力場方程只是對於線性變換是協變的,在廣義相對論原理要求的任意坐標變換下是不具有協變的。這是因為愛因斯坦當時對張量運算並不熟悉,錯誤地認為只要遵守守恒定律,就要限制坐標系的選擇,為了保持因果性,就要放棄普適協變的要求。

科學成就的第二個高峰

1915到1917這三年,是愛因斯坦科學成就的第二個高峰,類似於1905,他也在三個不同的領域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除了被公認為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壹的廣義相對論最終成立於1915。1916年在輻射量子中提出引力波理論,1917年開創現代宇宙學。

1915年7月之後,愛因斯坦在走了兩年多的彎路之後,又回到了萬有協變的要求。從6月1915到6月110,他集中精力探索新的引力場方程,在6月165438+10月4日,11,18。

在第壹篇論文中,他得到了滿足守恒定律的普適協變引力場方程,但增加了壹個不必要的限制。在第三篇論文中,根據新的引力場方程,計算出光線通過太陽表面的偏轉為1.7弧秒,同時計算出水星近日點的歲差為每100年43秒,徹底解決了60多年來天文學的壹大難題。

他在19115年10月25日的論文《引力場方程》中,放棄了對變換群不必要的限制,建立了真正普適的協變引力場方程,宣告廣義相對論作為壹個邏輯結構最終完成。1916年春天,愛因斯坦寫了壹篇總結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同年年底,壹本流行的小冊子《論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問世。

1916年6月,愛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場方程的近似積分時,發現壹個力學系統在變化時必然會發出以光速傳播的引力波,並由此提出了引力波理論。1979,愛因斯坦去世24年後,引力波的存在被間接證明。

1917年,愛因斯坦利用廣義相對論的成果研究宇宙的時空結構,發表了開創性的論文《基於廣義相對論的宇宙考察》。分析了“宇宙在空間是無限的”這壹傳統概念,指出它與牛頓的引力理論和廣義相對論是不相容的。在他看來,可能的出路是把宇宙看成壹個空間體積有限的封閉的連續區域,用科學的論證來推斷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限的。這是人類歷史上壹個大膽的創舉,使宇宙學擺脫了純粹的猜測,進入了現代科學的領域。

漫長而艱難的探索

廣義相對論完成後,愛因斯坦仍然感到不滿足,所以他要把廣義相對論擴展到不僅包括引力場,還包括電磁場。他認為這是相對論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即統壹場論。

1925之後,愛因斯坦全力以赴探索統壹場論。最初幾年,他很樂觀,認為勝利在望;後來發現困難很多。他認為現有的數學工具是不夠的。1928後轉純數學的探索。他嘗試了各種方法,但沒有得到任何具有真正物理意義的結果。

從1925到1955的30年間,除了量子力學、引力波和廣義相對論的運動的完備性,愛因斯坦幾乎把所有的科學創造精力都投入到了統壹場論的探索中。

1937年,他在兩位助手的配合下,從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推導出運動方程,進壹步揭示了時空、物質和運動的統壹性,這是廣義相對論的壹個重大發展,也是愛因斯坦在科學創造活動中取得的最後壹個重大成果。

同樣的理論,他從來沒有成功過。他從不氣餒,總是充滿信心地從頭開始。因為他遠離當時物理學研究的主流,所以他壹個人去攻克當時無法解決的難題。所以和20年代的情況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學界非常孤立。然而,他仍然無所畏懼,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直到去世的前壹天,他還在病床上準備繼續他對統壹場論的數學計算。

最偉大的科學家的風格

愛因斯坦因其在科學上的成就獲得了許多獎項和榮譽博士學位。如果壹般人會把這些東西高高掛起。但是愛因斯坦把上面所有的東西,包括諾貝爾獎證書,都放在壹個亂七八糟的盒子裏,看也不看。內菲爾德說,他有時覺得愛因斯坦可能連諾貝爾獎意味著什麽都不知道。據說領獎那天,他的表情和往常壹樣平靜,沒有表現出特別的開心或者激動。

愛因斯坦少年時住在瑞士,過著窮學生的生活。他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他對壹盤加了壹點調味汁的意大利面條很滿意。成名後,他成為壹名教授,後來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移民到美國。他有條件過上好的物質生活,卻依然像個窮學生壹樣過著簡單樸實的生活。

愛因斯坦來普林斯頓高等科學研究所工作時,當局給他開出了相當高的薪水——年薪16000美元,但他說:“能不能少給我壹點錢?”給我三千美元就夠了。"

愛因斯坦也沒有註意他的衣服。他穿著壹件黑色的皮衣,多年不穿襪子,不打領帶,他的褲子有時既不系皮帶也不系吊帶。他和別人在黑板前討論問題的時候,他壹邊寫黑板,壹邊用手拉著好像要滑下來的褲子。這種情況有點滑稽,但他的頭發很長,沒有裝飾。這對於普林斯頓大學這種貴族學府的學生來說是很神奇的。難怪他們希望上帝告訴他剪掉頭發。

愛因斯坦是壹個節儉的人。他在計算紙的兩面寫字,他把許多作為計算草稿紙寄給他的信件的信封剪開,以防止它們在進入廢紙簍之前失去可重復使用的價值。愛因斯坦出門經常坐二三等,平時只吃壹些簡單的食物。

1909年7月,愛因斯坦應邀赴日內瓦出席日內瓦大學350周年校慶和紀念大學創始人加爾文的慶典,並接受日內瓦大學授予他的榮譽博士學位。在慶祝遊行中,學校要人和政府要員都穿著燕尾服,戴著高頂禮帽,或穿著中世紀生銹的金色長袍,戴著扁平的絲綢帽子,而愛因斯坦則穿著他平時在街上穿的壹套衣服,戴著壹頂草帽。愛因斯坦對這次慶典中舉行的盛大宴會非常不滿。他對坐在他旁邊的人說:“如果加爾文還活著,他會堆很多柴火,因為這樣壹個奢侈的盛宴把我們都燒死。”

愛因斯坦自己曾經說過:“舒適和快樂對我來說從來都不是目的。我把這些倫理基礎稱為豬倌的理想……”。他甚至拒絕被安排在上流社會,而是生活在壹個不同的位置,並對社會給予他的特殊照顧感到憤怒。

愛因斯坦是壹個非常珍惜時間的人。他不喜歡參加社交活動和宴會。他曾諷刺說:“這是給動物園餵時間。”他專心學習,不想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社交談話上。他不想聽奉承和贊美。他認為:“壹個以偉大的創造思想造福全世界的人,是不需要被後人稱頌的。他的成就本身已經給了他更高的回報。”1929年3月,為了躲避50歲生日的慶祝,在生日的前幾天,他偷偷去了柏林郊區壹個園丁的農舍隱居。

作為物理學革命中偉大的科學大師,愛因斯坦從不認為自己是超人。他意識到他所走的道路是前人所走道路的延伸,而科學的新時代是在前人工作基礎上的合理發展,所以他總是懷著感激和欽佩的心情來欣賞前人的貢獻。

他在談到相對論的建立時說:“相對論真的可以說是麥克斯韋和洛倫茲偉大思想的最後壹筆,因為它試圖把場物理擴展到包括引力在內的所有現象。”愛因斯坦在信中幾次給稱贊他成就的朋友寫信:“我充分意識到我沒有什麽特殊的才能:興趣、專壹、頑強的工作、自我批評使我達到了我想達到的理想狀態。”

關心全人類的命運。

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也熱愛人類。他沒有因為埋頭科研而把自己脫離社會。他始終關心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並為之英勇奮鬥。他說,“壹個人只有投身於社會,才能發現其實短暫而有風險的人生的意義”,他自己也做到了。

1914 4月,愛因斯坦接受了德國科學界的邀請,移居柏林。8月,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雖然他生活在戰爭的發源地,周圍都是戰爭鼓吹者,但他堅決表明了自己的反戰態度。9月,愛因斯坦參與發起反戰團體“新祖國聯盟”。盡管這個組織被宣布為非法,大量成員遭到逮捕和迫害,轉入地下,但愛因斯坦仍然毅然參加了這個組織的秘密活動。

5438年6月+10月,在軍國主義者的操縱和煽動下,德國的科學文化界發表了所謂的《文明世界宣言》,為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辯護,主張德國高於壹切,全世界都應接受“真正的德國精神”。九十三人在宣言上簽名,他們都是當時德國享有盛譽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連能斯特、倫琴、奧斯特瓦爾德、普朗克都簽了。當要求愛因斯坦親筆簽名時,他斷然拒絕,但同時又毅然在反戰的《致歐洲人的信》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壹舉動震驚了全世界。

1917、列寧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愛因斯坦熱情支持這場偉大的革命,稱贊這是壹場對全世界都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社會實驗,說:“我尊敬列寧,因為他是壹個具有完全自我犧牲精神,全心全意致力於實現社會正義的人。我認為他的方法並不實用,但有壹點是肯定的:像他這樣的人是人類良知的捍衛者和重建者。”

191811十月,德國工人和士兵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和鼓舞下,發動起義,推翻了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臺後的第三天,愛因斯坦給他母親寫了兩張明信片,歡呼“壹件大事發生了...親身經歷是多麽榮幸啊!”

從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初,愛因斯坦基本上是壹個絕對的和平主義者。然而,侵略和掠奪戰爭不斷發生的事實打破了他的美麗夢想。尤其是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德國日益法西斯化,這讓愛因斯坦意識到壹場新的野蠻戰爭不可避免,促使他改變觀點。他明確表示:“當法律和人類尊嚴必須捍衛時,我們必須戰鬥。自從法西斯的危險來了,我不再相信絕對的消極和平主義是有效的。只要法西斯統治歐洲,就不會有和平。”

因為愛因斯坦的進步活動,也因為他是猶太人,被德國納粹列為重要的迫害對象。幸運的是,他在1932年底離開德國去美國講課,沒有被打死。他在柏林的房子被突襲摧毀,財產被沒收,作品被焚燒,納粹懸賞2萬馬克要殺他。面對納粹暗殺的危險,愛因斯坦沒有絲毫畏懼,反而更加堅決地戰鬥。當他的密友勞厄寫信勸他在政治問題上采取明智的態度時,他不顧個人安危,大聲疾呼,指出法西斯主義意味著戰爭,和平必須靠武裝力量來捍衛,呼籲美國人民奮起反抗法西斯主義。

在為人類進步事業奮鬥的過程中,愛因斯坦始終關心被壓迫被奴役的國家和民族。他反對法西斯滅絕猶太人的暴行,為猶太人的生存權大聲疾呼。但他也反對狹隘的猶太民族主義,希望看到猶太人“在和平的基礎上與阿拉伯人達成公平合理的協議,而不是創建壹個猶太國家。”他反對美國的種族歧視政策,支持黑人的解放運動,呼籲“黑人在這個方向上所做的堅定努力應該得到所有人的贊揚和支持。”

20世紀50年代,美國麥卡錫主義者興風作浪,參議員麥卡錫稱自己是“美國的第壹敵人”,壹些狂熱分子甚至造謠說他是* * *制作的壹員,還說他的前助手內場從他那裏知道原子彈的材料,準備把資料提供給蘇聯。事實上,除了他在8月2日1939寫的壹封信中向羅斯福總統建議應該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外,他根本不知道美國政府正在秘密從事原子彈的制造,愛因斯坦的壹些從事這項工作的朋友對他保密。但當他得知德國沒有造出原子彈,而美國造出了原子彈時,他感到沈重和不安。他說,如果他知道德國不會制造原子彈,他就不會做任何“打開這個潘多拉魔盒”的事情。

當愛因斯坦後來從收音機裏得知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許多平民傷亡時,他感到非常難過。後來,他給美國公民寫了壹封信,信中說:“我們這些解放了這種偉大力量的科學家,應該優先承擔起對壹切的責任,必須限制原子能永遠不應該用來殺死全人類,而應該用來增進人類的幸福。”65438年到0955年,愛因斯坦和羅素共同發表了反對核戰爭,呼籲世界和平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1949愛因斯坦寫過壹篇文章《為什麽是社會主義?報紙。在這裏,他提出了壹個現在看來是正確的觀點!“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本身可能伴隨著對個人的完全奴役。社會主義的建立需要解決壹些極其困難的社會政治問題。鑒於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的高度集中,如何才能防止行政人員變得權力無限,目中無人?如何在保障個人權利的同時,為行政權力確保壹種民主的制衡力量?”

巨星隕落

1955年4月8日,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在美國普林斯頓去世。這位超級明星的隕落讓全世界都感到悲傷。

愛因斯坦去世前幾天,他錄制了壹段對以色列的廣播。他說:“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是,人類分成了互相敵對的兩大陣營:* * *生產世界和所謂的自由世界。因為“自由”和“財產”這兩個詞的含義我很難理解,所以我更喜歡用“東方”和“西方”的權力沖突。但地球是圓的,所以“東”和“西”的真實準確含義並不清楚。”

愛因斯坦畢業於1900。因為學習成績不突出,找不到教職。

1902年,愛因斯坦終於在伯爾尼的聯邦專利局找到了審查員的職位。這時,他利用業余時間繼續自學理論物理。

壹年時間,1905,26歲的愛因斯坦* * *在物理的各個領域發表了四篇最具創造性的偉大論文。《確定分子體積的新方法》(論布朗運動)壹文使他獲得了蘇黎世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而《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啟發性觀點》(論光電效應)壹文使他獲得了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另外兩篇文章建立了狹義相對論,被後人視為他對物理學最重要的貢獻。

1913年,普朗克和能斯特代表普魯士科學院邀請愛因斯坦到德國工作。

1914年,威廉大帝物理研究所所長,柏林大學教授。這個教學職位給了愛因斯坦經濟上的支持,使他能夠壹直從事研究工作。

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基礎》,這是第壹篇完整的關於廣義相對論的論文,也是這項工作的總結。

65438年至0933年,受納粹德國迫害,愛因斯坦移居美國,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

1940取得美國國籍。

1955死於普林斯頓。

參考資料:

/view/2218.html

回應者:米蘭青花——排名第13 5-19 08:31。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學家。出生在德國。1900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並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得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伯爾尼專利局工作。蘇黎世工業大學、布拉格德意誌大學和蘇黎世工業大學教授。1913他回到德國,擔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65438-0933年,受納粹政權迫害,移居美國,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40成為美國公民。他在物理學的許多領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最重要的壹個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1905);在此基礎上推廣到廣義相對論(1916)。還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用量子理論解釋了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和固體的比熱。他在闡明布朗運動和發展量子統計方法方面取得了成就。後來,他致力於建立相對論的“統壹場論”,試圖統壹電磁場和引力聲。也為宇宙理論做出了貢獻。相對論的概念和方法對理論物理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對理論物理的貢獻,尤其是發現光電效應定律,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熱愛物理,壹生致力於物理的理論研究。人們稱他為20世紀的哥白尼,20世紀的牛頓。

愛因斯坦成長在物理學快速變革的時代。在以他為代表的壹代物理學家的努力下,物理學的發展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時期。伽利略和牛頓建立的經典物理學理論體系經歷了近200年的發展,到19世紀中葉,由於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的發現,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建立,特別是法拉第和麥克斯韋對電磁學的發現,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讓當時的許多物理學家相信,物理學領域的理論問題原則上已經解決,留給後人的只是細節上的補充和發展。但歷史的進程恰恰相反,隨之而來的是壹系列經典物理無法解釋的新現象:以太漂移實驗、元素的放射性、電子運動、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等等。面對這種新情況,物理學家壹般都試圖在舊的理論框架內修補來解決矛盾。然而,年輕的愛因斯坦不受舊傳統的束縛。他在洛倫茨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對空間、時間等壹些基本概念做了本質上的改變。這壹理論上的重大突破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