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什麽是護國戰爭

什麽是護國戰爭

護國戰爭

保衛中華民國、反對帝制復辟而進行的戰爭

護國戰爭是1915年12月至次年6月,在雲南等省組織的護國軍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

維護中華民國而進行的壹場進步的、革命的戰爭。

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加快步伐向民主***和勢力進攻,壹步步向帝制接近,直至

稱帝。

1913年10月,袁世凱脅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11月,下令解散國民黨,撤銷

國民黨議員資格,使國會不足法定人數不能開會。1914年1月,又將其余議員遣散回籍,

象征民主政治的國會被徹底破壞。1914年5月毀棄《臨時約法》,另頒袁記《中華民國

約法》,年底又炮制《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大總統可連選連任,並可確定繼任人。

1915年5月9日,為尋找靠山,袁世凱又與日本簽訂了賣國的“二十壹條”,以主權換取

日本對他稱帝的支持。1915年8月,袁世凱授意其親信楊度等6人成立籌安會,鼓吹恢復

帝制。12月11日,參政院(國會解散後成立的新機構,參政員多清朝遺老和袁的親信)

上推戴書,“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12日,袁世凱申令接受帝位。31

日,宣布改民國五年(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元旦舉行登極大典。

袁世凱的復辟活動引起了全國各階層人民的強烈反對。

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1915年夏決定組建中華革命軍武裝討袁。梁啟超領導的進

步黨也在國內組織反袁。1915年8月20日,梁啟超不顧槍彈威脅,在《大中華》雜誌上

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反對帝制。1915年11月,梁啟超幫助具有民主思想的愛

國將領蔡鍔秘密離開北京,由日本轉赴雲南。雲南壹部分軍官和士兵,在原國民黨將領

李烈鈞等人的鼓勵下,早就醞釀武力討袁,由於雲南將軍唐繼堯態度不明朗,所以遲遲

沒有發動。12月19日,蔡鍔抵昆明,促使了各派力量的統壹。12月21日,唐繼堯、蔡鍔、

李烈鈞、羅佩金、方聲濤等人舉行秘密會議,***商討袁大計。25日,雲南獨立,護國戰

爭拉開帷幕。起義領導人設想以雲南為根本,先向川、黔、桂進軍,繼而會師武漢,然

後北上直搗袁逆老巢。

他們將雲南的1.5萬兵力編成三個軍,軍以下設梯團。蔡鍔為第壹軍總司令,攻四

川;李烈鈞為第二軍總司令,攻桂;唐繼堯兼任第三軍總司令,攻黔、湘。第壹軍6000

余人,是護國軍的主力。為適應作戰需要,實行緊急擴軍,使三個軍的兵力都有充實。

雲南宣布獨立後,袁世凱命令駐嶽陽的第三師師長曹錕、駐南苑的第七師師長張敬

堯、駐江西的第六師師長馬繼增,立即率部分別向四川、湘西開進,準備對滇作戰。湘

西方向為第壹路軍,馬繼增為司令;四川方向第二軍,張敬堯為司令;

曹錕為總司令,負責組織前方作戰。

蔡鍔領導的第壹路軍打算在北方援軍到達之前,迅速攻取敘州(今四川宜賓)、瀘

州,然後東取重慶,但由於護國軍運動太慢,主力尚未到達滬州,北洋援軍已先期趕到。

於是,護國軍決定分兵三路(壹路入貴為右翼,壹路攻敘州為左翼,中路攻瀘州),派

左翼第壹梯團攻敘州。

1916年1月17日,護國軍第壹軍第壹梯團在新場與敵接戰,袁軍壹觸即潰,護國軍

連占燕子坡、黃坡耳、捧印村等要點。18日晨占橫江城。21日占敘州。

敘州失守,使袁世凱大為震怒。四川將軍陳宦集結兵力萬余人反攻敘州。從1月29

日到2月7日,護國軍勇猛頑強,與敵激戰七八晝夜,將敵各個擊破。後因納溪戰場吃緊,

需分兵往援,守敘州兵力單薄,在敵馮玉祥部攻擊下,於3月3日放棄敘州,退守橫江。

馮玉祥本非真心擁袁,因而在進占敘州後,即屯兵不前。

與第壹梯團進軍四川的同時,1916年1月16日,蔡鍔率第壹軍總司令部離開昆明向

瀘州進發。在護國軍先遣隊董鴻勛部的影響下,駐紮永寧的川軍第二師師長劉存厚於

1916年2月2日在四川納溪宣布獨立。董、劉兩部會師,準備合攻滬州。2月6日,護國軍

進至滬州以南之藍田壩,與瀘州之敵隔江對峙。同壹天,袁軍援軍趕至瀘州,加強了防

禦。2月8日,董部渡過長江,9日占領羅漢場。但袁軍於當天夜裏偷渡成功,於2月10日

襲取了藍田壩。董部聞訊,急忙收縮兵力,於11日夜退往江南,企圖恢復藍田壩陣地,

次日激戰壹天,未能奏效,只得退往納溪。攻取瀘州計劃未能實現。

袁軍占領藍田壩之後,立即向納溪進攻。此時,瀘州袁軍已達2萬余人。2月14日,

袁軍田樹勛部占領納溪外圍高泉場兩側高地,以猛烈炮火壓制護國軍。同壹天,袁軍精

銳第三師第六旅吳佩孚部猛攻納溪鎮東之高地棉花坡,護國軍劉存厚師之工兵營頑強防

守。2月16日,護國軍梯團長趙又新又調董鴻勛支隊壹部赴棉花坡,接替劉師工兵營。

這時,正在開進途中的蔡鍔聞訊,急令第三梯團之朱德支隊,火速往援。18日,袁軍再

次發動進攻,護國軍頑強作戰,與敵軍激戰竟日,適逢天降大雨,袁軍撤兵回守。護國

軍於19日、20日展開反擊。由於袁軍兵眾,護國軍彈藥接濟不上,被迫於23日轉於防禦。

2月23日,蔡鍔趕至納溪前線,決定從25日晨起,再次發動攻擊。由於袁軍兵力較

厚,註意縱深設防,護國軍沒能攻破敵之正面陣地。這次作戰,護國軍雖予敵以重大殺

傷,但本身傷亡和失蹤也不下千人,兵力大為削弱,蔡鍔認為,“此三星期之劇戰,實

吾國有槍炮後之第壹戰也”。鑒於傷亡較大,彈藥不濟,蔡鍔決定暫時退卻,於3月6日

下令後撤至大洲驛壹線。袁軍占領納溪。

經過休整,護國軍的兵力和彈藥得到補充,士氣有所恢復。而袁軍方面則因後援不

繼而士氣低落。至3月中旬,前線袁軍糧彈告竭。蔡鍔決定趁機全線反擊。3月17日,護

國軍各路開始進攻。經過數日作戰,殲敵900余人,繳獲大量槍支彈藥。

經過壹個多月的反復作戰,袁軍死傷慘重。這時,袁世凱也迫於國內外形勢,於3

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陳宦派人到大洲驛護國軍第壹軍司令部,要求休戰。雙方議定從

3月31日至4月6日停戰壹周,後又談判繼續休戰。

與瀘州、納溪之戰同時,戴戡率滇軍徐進先遣隊進入貴陽,貴州於1月26日宣布獨

立,並於2月2日出兵攻四川綦江。但因兵微力弱,沒有什麽結果。

湘西方面的作戰,主要由護國軍第壹軍右翼軍東路司令王文華所率黔軍壹、二、三

團進行的(原計劃由第三軍入黔,與黔軍會師後攻湘,後情況有變)。早在貴州獨立前,

王文華即率所部秘密離開貴陽,進入湘境,準備分三路從晃州(今新晃)、漠濱、銅仁

突破,進攻湘西。

1916年2月2日(農歷除夕)夜,王文華率中路第壹團乘晃州守敵虛弱(僅壹連兵

力),突然發起進攻,占領縣城。

2月4日,攻占蜈蚣關,斃敵80余人。然後乘勝直逼沅州。同時令右路吳傳聲第三團

向中路靠攏,與第壹團鉗擊沅州。吳團於2月3日攻克漠濱、咤口,5日克黔陽(今黔城

鎮),6日占拱江鎮,然後赴沅州。

2月13日,護國軍第壹團、第三團會攻沅州,戰鬥異常激烈,吳傳聲陣亡。14日,

護國軍占領沅州,守敵逃遁。

左路第二團在進攻開始後,由銅仁出發,連克米沙、小坡等邊界據點,逼近麻陽。

2月16日,在第壹團援兵的配合下,攻占麻陽。這時,護國軍遊擊隊司令王華裔聯絡原

湘西守備司令周則範起義討袁,乘正面戰場勝利之機,連克靖縣、綏寧等城,敵軍退守

武岡。

護國軍攻下麻陽後,進行補充休整。王文華將所部擴編為四個團,分駐所占各縣。

湘西連失數縣,袁世凱十分不滿,叠令第壹路軍司令馬繼增迅速開進。袁軍進入湘

西後,燒殺搶掠。民怨沸騰。2月29日,馬繼增途中暑卒,由第六師第十壹旅旅長周文

炳代其職。至3月中旬,袁軍第壹路軍陸續抵達湘西,隨之分四路進攻護國軍。3月31日,

袁軍盧金山混成旅攻破沅州。4月2日,王文華組織力量反攻沅州,與敵激戰四晝夜,殲

敵400余人,但自己也遭巨大損失,不得不於6日退守斐家店。4月7日,袁軍攻占麻陽。

黔陽方向,護國軍也退守甕洞壹帶。當夜,貴州護國軍奉蔡鍔電令,與敵停火休戰,雙

方遂成對峙狀態。

湘西之戰中,護國軍以不足四個團的兵力,牽制了兩個師又四個混成旅的敵軍,有

力地配合了四川、廣西方向的作戰,戰績顯著。

1916年2月21日,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率所部方聲濤梯團千余人,由昆明出

滇南,趨廣西,準備東征粵浙。

唐繼堯也將準備開往湘西的第三軍壹部調往桂粵方向,以增加第二軍兵力,保證攻

粵計劃完成。正在這時,新任雲南查辦使的廣東壹師師長龍覲光(廣東將軍龍濟光之兄)

率8000余人經廣西進攻雲南。李烈鈞聞訊,立即命令正在開進途中的張開儒、方聲濤兩

梯團在雲南之富州(今富寧)、廣南壹線展開,準備阻擊來犯之敵。另請待出湘西的黃

毓成挺進軍和準備增援貴州的趙鐘奇梯團,經貴州興義折向廣西西隆,從翼側進攻龍軍。

1916年2月底,龍軍分兵兩路進窺雲南。虎門要塞司令黃恩錫率四個營為右翼,經

龍潭鄉向廣南縣城潛進,廣東陸軍第二旅第三團團長李文富率該團主力為左翼,進攻剝

隘、皈朝。

3月2日,李文富攻占剝隘。張開儒在皈朝構築工事,據險扼守。3月11日,李文富

猛攻皈朝,護國軍堅守虹山陣地,雙方激戰7晝夜,彼此呈僵持狀態。

與此同時,方聲濤部也與敵在龍潭激戰,在龍潭以南之石洞與敵激戰數日,將敵擊

退。

3月15日,廣西將軍陸榮廷在其老上司岑春煊和梁啟超等人的鼓勵下,宣布廣西獨

立。這壹變化,使護國軍第二軍士氣大振。3月16日,方聲濤部收復龍潭。趙鐘奇也由

貴州興義進入廣西西隆,使黃恩錫腹背受敵,失敗而逃。坐鎮百色的龍覲光又被桂軍包

圍,只得投降。在皈朝與滇軍激戰的李文富部,見大勢已去,也向護國軍投降。至此,

袁世凱進攻雲南護國軍後路的計劃完全破產。滇桂邊作戰結束。

從1916年4月開始,雙方停戰,護國戰爭實際上已經停止。停戰以後,全國政治形

勢繼續向前發展。1916年4月6日,廣東將軍龍濟光在桂滇軍的軍事壓力和革命黨人領導

的民軍脅迫下,被迫宣布獨立。4月12日,浙江獨立。4月16日,馮國璋致電袁世凱,勸

其退位。5月8日,南方已獨立各省在廣東肇慶成立軍務院,遙戴黎元洪為總統,推唐繼

堯為撫軍長,岑春煊為副撫軍長,逼迫袁世凱交出政權。隨後,四川、湖南也宣布獨立。

6月6日,袁世凱在眾叛親離中病死。

6月7日黎元洪繼任總統。7月14日,護國軍方面撤銷軍務院。25日,中華革命黨發

出通告,宣布停止壹切軍事行動,護國戰爭到此正式宣告結束。

護國戰爭之所以取得勝利,主要原因是全國人民擁護***和,反對帝制,護國軍的興

起代表了全國人民的意願,因而僅有2萬余人的護國軍能夠打敗優勢袁軍的進攻。從軍

事方面分析,護國軍的領導者蔡鍔、李烈鈞、方聲濤等人以及大部分中下級軍官,都是

忠於***和的、愛國的,有的還是革命的軍人,他們首先舉起義旗,武裝討袁,因而能夠

極大地激發和調動廣大士兵的戰鬥熱情,從而發揮出強大的力量。另外,護國軍習慣於

山地作戰,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而北洋軍則對西南的地形和氣候都不適應,以致士氣低

落,在護國軍英勇作戰面前,無可奈何。

但是,護國軍將領在作戰指揮上也有失誤之處,戰略目標與主觀條件不相符合。護

國戰爭剛開始,就分向川南、湘西、桂粵三個方面進攻,兵力過於分散,因而在四川這

個主要作戰方向上未能達到占領敘、瀘、綦並進而攻占重慶的作戰目的,反而在袁軍反

擊下後撤。其次,戰前準備不足,使戰爭過程中兵員、餉械的補充和供應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