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誌菲長壽:得益於是***產黨員
孫毅的身體好是全軍出了名的,當年八九十歲的時候,每天還走十幾裏甚至二十裏路。出去辦事,專車不坐坐公***汽車,還給老幼病殘孕讓座,帶動了他常乘坐的那路車良好的風氣。
孫老將軍的右腿患有嚴重的靜脈曲張,經解放軍總醫院專家的再三會診研究,報請軍委總部批準,決定對他的右大腿進行截肢手術。聽到這個消息,平時很少流淚的老將軍抱著右腿號啕大哭。但孫老畢竟是久經沙場,有頑強戰鬥意誌的老將軍,加上軍委領導的悉心勸說,孫老很快恢復了平靜,於2000年10月毅然進入手術室。
孫老因患胃穿孔,曾兩次做手術,醫生擔心其時已94歲的他做不了胃鏡。但孫老以頑強的毅力順利地完成了胃鏡檢查,成為做胃鏡年齡最大的患者。
1993年孫毅過90歲生日,時任國防部長的遲浩田上將對孫毅說:“我要交給妳壹個光榮的任務——希望妳帶個頭,成為全軍的第壹個百歲將軍!” 2002年5月12日,孫毅將軍在自己家裏愉快地度過98歲生日。再過兩個生日,孫老就會完成遲浩田上將交給他的任務了。 他笑瞇瞇地說:“我快100歲了,這得益於我是***產黨員。”大家都有些詫異。孫老接著說:“作壹名***產黨員,我心情愉快。雖然現在不能像以前那樣天天走十幾裏路了,但我坐在輪椅上也要天天在院子裏轉。再有就是我每天都寫字。”
在當年的長征路上,他作為軍委教導師參謀長本應該騎馬,但***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卻以“孫毅是白軍過來的”為由而取消了他的騎馬資格。面對如此歧視,孫毅壹笑置之:“沒有了四條腿,我還有兩條腿嘛!”就這樣,他毫不介意地憑著自己的壹雙鐵腳板走完了長征路。每當有人提起這段不愉快的往事時,孫將軍總是豁達地調侃道:“我還真要感謝那位李德先生,他使我鍛煉了兩條腿,為健身打下了基礎。”孫老的言語間始終流露出樂觀、自信與自豪。
誰也料想不到,早在60多年前,他曾被白求恩大夫診斷為“生命前途不佳”。那是在1938年深秋,在太行山上,諾爾曼·白求恩這位不遠萬裏來到中國的國際主義戰士、加拿大著名外科醫生,受聶榮臻元帥之托,為病情和身體狀況不佳的抗大二分校校長孫毅做了壹次全面檢查。白求恩大夫坦率地說:“孫校長妳太疲勞了,應該立即放松身體,減輕身體的負荷量,否則妳難以完成將來的重任。”“白大夫妳是對的,可我是校長,時刻都要堅守在崗位上。”孫毅堅定地說道。白求恩大夫雙眼緊盯著這位倔強的中國軍人,翹起拇指連聲說道:“That's Great!Great!”體檢後,白求恩大夫親筆寫了壹封信給聶榮臻元帥:“孫毅校長工作時精神高度集中,過度勞累,患有嚴重的胃病,他的生命前途不佳。”並懇請對孫毅同誌的工作進行適當的調整。然而,白求恩大夫恐怕沒有想到,60多年後的今天,孫毅將軍依然健康地活著。
孫老每天只睡六七個小時,堅持收看新聞,讀書讀報寫字,生活很有規律,心情也很愉快。他用實際行動驗證著自己“生命在於運動,鍛煉能抗百病;刻苦鍛煉,保持康健;健康生快樂,快樂生健康;名利、地位觀念打破了,精神才能真正愉快,思想上才能獲得真正解放”的那段名言。 孫毅出生於河北省大城縣城內壹個貧農家庭,原名孫俊華。1920年10月,高小還沒畢業,因為家庭生活困難,孫毅就離開家鄉出去找事做。就在那個時候,他把自己原來的名字——孫俊華改成了孫毅。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就是取“殺敵為果,致果為毅”的意思。
外面的世界到處都是軍閥混戰,孫毅飄泊了兩年多,從北轉到南,到過上海、廈門、潮州,還是沒有找到壹個安身之業。他只好又從南轉回北,投奔在河南開封做事的哥哥。哥哥在相國寺街警察所當教員,生活也很窘迫。孫毅在開封呆了半年多,好不容易找了壹個差事又丟掉了。哥哥終於也忍不住了,壹次和他吵起來,沖口說:“妳拉個洋車去,也比在我這兒閑呆著強呀!”
壹句話刺痛了孫毅,他壹賭氣直奔開封南關招兵處,報名當了兵。1923年夏末,被編入河南陸軍開封補充營第壹連。在舊軍隊中混了四五年,孫毅結識了壹位後來對他的壹生有重要影響的朋友——趙博生。那時孫毅在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參謀處做少校參謀,而趙博生是26路軍的參謀長。趙博生常常以老大哥和知心朋友的身份和孫毅聊天,有意無意間談起工農紅軍的事。1931年6月,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中校參謀的孫毅在舊軍隊已經奔波11年,目睹了國民黨政府的禍國殃民、反動腐敗,更認清了只有***產黨才能救中國。
當年12月14日,趙博生、董振堂等人發動暴動,第26路軍17000人在駐地江西寧都縣,舉行“寧都暴動”,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這是當年發生的壹件震驚中外的大事。當時孫毅所在的25師師長李松昆拒不參加起義,帶著壹個團逃跑了,師部也亂作壹團,大家都不知道到底該跟著哪頭走。孫毅由於聽到過趙博生的多次暗示,心裏已經有了底。他看見總指揮部樓頂上的青天白日旗已換成了鮮艷的紅旗,全副武裝的隊伍正浩浩蕩蕩向南進發,就催著參謀處長說:“大部隊都集合了,我們也趕快出發吧。”就這樣,孫毅同師部和警衛排的人壹起追上了南進的隊伍。
孫毅趕上了趙博生,立即上前大聲說:“參謀長,我們跟上來了!”趙博生看見孫毅也十分高興,說:“好啊,我們真的要當紅軍了!”直到這時,孫毅才知道,趙博生已經在兩個月前加入了中國***產黨。孫毅隨部起義後任紅14軍偵察科長,後調任紅14軍第41師參謀長。
有人說,大凡留須的人個性都強。但凡見過孫毅的人,都會對他的高爾基式的胡須留下深刻的印象。孫毅的胡子是在21歲上蓄起的。那時他在馮玉祥的西北軍當兵,作戰負傷接著壹場大病,臥床兩月險些喪命。瘦成壹把骨頭的他終於站了起來,在主人危難時壹刻沒有停止生長的胡子也跟著留了下來。參加紅軍後,有壹天孫毅在路上遇到策馬而至的朱德總司令和軍委參謀長劉伯承。他停下腳步,向兩位首長立正敬禮。朱德勒韁下馬,操著壹口四川話風趣地說:“妳就是那個關***產黨員禁閉的孫毅吧?我可是從妳的胡子看出來的喲。妳可曉得,紅軍的條令規定不能留須。難道妳不怕我來關妳禁閉嗎?”
“不怕!總司令。”孫毅壹臉嚴肅地回答。“那妳告訴我,為啥子要留這胡子?”朱德問孫毅。“人遇到危難時,身上的油跑了,肉掉了,就這胡子不跑,還壹個勁往上長。這胡子義氣,像是人的精氣神,剃不得!”孫毅也不知怎麽就冒出了這樣壹番高論。朱德聽罷好壹陣開懷大笑。分手時他囑咐孫毅,好好留著這胡子,別人有意見,妳就說是我朱德和毛澤東破例讓妳留的。
孫毅在紅軍學校擔任訓練部俱樂部主任。每逢重大節日,學校都要舉行文藝演出,葉劍英校長常常親自拉二胡。有壹次,校俱樂部主任趙品三編了壹個話報劇《活捉敵師長》,因為敵師長陳時驥蓄著小胡子,所以,挑演員時犯了難。正在這時,李伯釗突然說:“孫毅不是留著胡子嗎?”於是,孫毅生平第壹次登臺演起了節目。演出很成功,趙品三半開玩笑地跟他說:“妳千萬別剃掉胡子,下次演節目還要找妳!”孫毅的胡子也果真再沒有剃,壹直伴隨了他壹生。從此,孫毅有了個綽號——“孫胡子”。不管他擔任什麽職務,人們不再叫他的官職,背後稱他“孫胡子”,當面則省去“孫”字,直稱“胡子”。紅軍中“孫胡子”的外號也就傳開了。 1989年10月8日,正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全國婦聯、全國老齡委在政協禮堂隆重舉行“全國金婚佳侶評選發獎大會”。孫毅、田秀涓夫婦被評為全國“金婚佳侶”,壹同參會的王平上將與夫人範景新過來祝賀。比孫毅小三歲的王平靠近孫毅的耳朵高聲說:“胡子,忘了沒有,當年我還鬧過妳們的新房呢!”大家都樂得哈哈大笑。
有人認為,軍人出身而性格倔強的孫毅能和田秀涓情深意篤,肯定是田秀涓讓著他。其實不然,孫毅將軍說自己與老伴兒風風雨雨走過了幾十年,正是按照周總理的“八互”為準則的。這就是:互尊互愛、互學互助、互諒互讓、互勸互敬。田秀涓原為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她與孫毅美好的姻緣,竟起源於孫毅魯莽的壹掌。
1939年初春的壹天,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正在研究作戰方案,參謀長孫毅與司令員聶榮臻爭得臉紅脖子粗,爭到忘形之處,甚至拍起了桌子。聶榮臻回到家對夫人張瑞華說,“這個孫大胡子,脾氣倔得像頭牛,得找個人管管他。”後來,這對“月下老人”經過精心挑選,為孫毅物色了曾在邊區婦女中以英勇抗日聞名遐邇的“田氏三姐妹”中的大姐——田秀涓。
田秀涓,1917年11月生於河北完縣(今順平縣)城內,畢業於河北省保定女子師範學校。“七七事變”後,她拋棄了教師工作,在黑板上寫了壹行字“同學們,我走了,為了我們的國家!”就帶著兩個年幼的妹妹義無反顧地來到前線,她1938年2月加入中國***產黨,當時主持完縣婦救會工作。
壹天,聶司令員對孫毅說,“孫毅同誌,交給妳壹項任務。”“什麽任務?”孫毅以為讓他去前線打仗,精神頭立即上來了,腰板挺得直直的。“去給田秀涓寫封情書,壹定要把她俘虜過來!”“......是!”孫毅猶豫了壹下,敬了個禮。
當年8月,中***晉察冀邊區黨委在阜平縣城南莊鎮沙河南邊壹村莊召開黨代表會議,田秀涓是會議代表。這時,孫毅正準備調往冀中軍區任參謀長,晉察冀軍區首長特意安排他暫住城南莊休息幾天,還安排他出席邊區召開的這次黨代表會議。
會議期間,孫毅親筆寫了壹封獨特的求愛信,交給與會的田秀涓。信裏開頭就是壹番自我曝光:家境貧寒,結過婚,有壹孩子,在舊軍隊混事多年......田秀涓接到信後,心裏真是忐忑不安,但當她偷偷看完信,卻被孫毅的坦率和真誠感動了——這個年輕姑娘的心中油然而生壹團愛火,她決定答應孫毅。
姻緣壹“紙”牽,晉察冀邊區黨代表會議結束,孫毅約田秀涓到城南莊東街住處壹談。兩人盡訴各自的經歷,在心心相印的坦誠交流中,增加了對彼此的了解。
1939年9月15日,城南莊壹間普通農舍,成了孫毅、田秀涓的新房。聶榮臻、張瑞華夫婦親自操持,王平等壹些年輕將領在婚禮後賴著不走,非要聽窗鬧洞房不可。
1991年5月10日,聶帥接見孫毅,第壹句話就問:“胡子,秀涓好嗎?”87歲的孫毅給老帥立正敬禮:“報告司令員,她很好,她問您好!”聶帥笑了,他在心裏稱許田秀涓出色地完成了他交給的任務——如今的孫胡子早不是那個拍桌子的武夫,已經成了壹員著名的儒將,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上,他被史學家們稱為“我軍傑出的軍事教育家”。
1985年的壹天,時任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的田秀涓從外地開會回北京,下了火車,就往家裏打電話。孫毅正在習書,他放下筆對警衛員說:“我去接她!”警衛員要開車,以清廉聞名全黨全軍的老將軍壹擺手,說:“不,這是私事,我走著去!”於是,就拄著拐杖去北京站,把老伴接了回來。老夫妻倆在胡同裏走著,彼此訴說別後的相思,成為左鄰右舍爭看的美好景致。
孫老與夫人鉆石婚(60周年)紀念日的那天,他搬個凳子想讓夫人坐下休息,不小心摔了壹大跤,造成大腿骨折。當時,把大家嚇了壹大跳,但沒幾天又能獨立走路。正是這些小音符,寫就了孫毅與老伴壹生相親相愛的動人樂章。 早在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初期,羅榮桓元帥就稱贊孫毅:“妳是青年工作總幹事。”1982年5月,孫毅將軍應邀擔任總參青年工作顧問。但實際上,他開展青年工作不但遠遠超出了總參的範圍,也遠遠超出了軍隊的範圍。
幾十年來,孫毅先後同北京和外地的30多名青年建立了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據孫毅自己解釋,就是“雙方保持聯系,我願幫他們進步、做人,他們也樂意向我說心裏話,這種關系是自覺自願、無拘無束、長期交往建立起來的。”
曾得益於孫毅將軍教誨的青年中,有理發員、保育員、售貨員、司機和大學生等。不少已是處級幹部了,還有的成為副局級領導。多年來,孫毅壹直堅持給他們郵寄書刊,自己買大信封寄,原來壹個兩毛錢,後來長到6毛、8毛。每月兩次,每月寄出的書刊達上百本之多。僅寄書、雜誌這壹項,當年每月孫老就要拿出200元錢,因為書、雜誌都漲錢了,在要用600元錢。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時候,孫毅都是自己選購、包裝、送郵局發出。每月工資發下來,抽出壹千元交給老伴作為夥食費,余下的錢除交黨費外,全部用於青少年,包括捐助失學兒童。到月底,孫毅口袋裏常常出現“財政赤字”,不得已就找警衛員商量:“我買書的錢不夠了,去賣點舊報紙吧!”有時候幹脆開口向老伴求借,可他心甘情願。
1996年春節前夕,孫老用自己的工資買了大量的書籍,打成若幹捆,準備寄給全國各地的壹些朋友,結果不小心被絆倒,他的兒子兢兢急忙跑過去扶他,他堅決不肯,硬是自己站了起來,還幽默地說:“自己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嘛。”
從20世紀50年代起,孫毅就經常奔走在北京中小學的講臺上,為青少年作革命傳統報告,講紅軍長征故事,深得好評。“文革”結束後,孫毅痛切感到十年浩劫給青少年帶來的不良影響。他說,為了這些娃娃,我老漢得放下架子,厚著臉皮自找事做。
壹天上午,孫毅走進離家不遠的錦什坊小學,找到劉校長,開門見山說:“我叫孫毅,是妳們學校的鄰居,想給孩子們講講革命故事。”年輕的學校校長壹時還摸不著頭腦,在老漢的壹再要求下,校長不好推辭,就同意當天下午請他給4年級5班講壹課。年已古稀的孫毅走上講臺,兩手向後壹背,氣宇軒昂地講起來:“小朋友們,我今天給妳們講幾個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裏長征的故事......”孫毅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講的故事壹個個生動感人,壹下子把小朋友們全都吸引住了。下課後,孩子們圍住孫老漢不讓他走,不停地問這問那,有的還讓老將軍簽名留念。劉校長看到這情景,高興得不得了,當即邀請孫毅擔任他們學校的校外輔導員。
用同樣的辦法,孫毅又擔任了兵馬司小學的校外輔導員。消息傳開,北京的許多學校紛紛上門邀請孫毅。從此壹發不可收,孫毅擔任了中國關心下壹代工作委員會的顧問,成為了60多所大學、中學、小學的校外輔導員或名譽校長、名譽教授。
1989年2月1日上午,在中國少年兒童活動中心小禮堂舉行全國熱愛兒童頒獎儀式,主持會議的宋任窮請孫毅講幾句話。80多歲高齡的孫毅來到話筒前,用他慣有的熱情,慷慨激昂地講起來:“我們***產黨員有老的時候,我們黨的事業卻永遠不老。為了孩子們,為了祖國的未來,把個人與黨的整體利益融在壹起,我們就會永遠感到年輕,就會得到永遠不老的生命,生命的火焰,永不熄滅!”驀然間,只見他手臂高舉,話音停頓,身子直挺挺地向後倒去。
醫院診斷孫毅突發急性腦出血,經過三天三夜搶救,孫老才蘇醒過來。出院時,醫生反復告誡他要少講話、少激動、多休息。人們勸他:“您老歲數大了,應該休息了。”孫毅回答:“我是***產黨員,***產黨員就要繼續奮鬥,哪有停止的道理。”每當有孩子們的活動來邀請,孫老還是忍不住要參加。
80年代以來,退出壹線的孫毅擔任幾十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給青少年做傳統報告900多場。迄今,已有幾十萬青少年聽過孫老的革命傳統報告。
言行:縮短與群眾的距離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實行軍銜制為標誌,進入了建軍新階段。授銜前,曾有壹些同誌因爭名、爭利、爭軍銜而鬧情緒,甚至哭鼻子。在壹些同誌的眼裏,肩膀上金星的多少至關重要。而孫毅卻向組織寫了壹封信,信中寫道:“我只有從勞之苦而乏建樹之功,在評銜時要寧低勿高,授我少將軍銜足矣。我投身革命不是為了升高官,要俸祿。”最終中央軍委以標準為據,上下評定,全軍平衡,於1955年9月27日,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準,授予孫毅陸軍中將軍銜。
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經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壹直到全國解放。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孫毅壹想到自己是壹名***產黨員,“想壹想入黨時的誓言,渾身就充滿了無窮的力量”。“文革”中,孫毅受到了沖擊,被打成“三反分子”,12年沒有安排工作。“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我也沒有失去對黨的信心。我對老伴和孩子們說,任何時候都要相信黨。”
當歷史結束了10年的政治浩劫後,許多人開始為奪回10年的損失而加倍努力時,剛剛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的孫毅,向組織寫了壹封請求辭職的信。這在全國政協的眾多委員中還是頭壹個。這壹年的秋天,孫毅又在總參黨委會上,對著總參黨委書記、總長楊得誌,三次彎下他那壹輩子只向黨和人民才彎下的堅挺筆直的腰板,真誠地懇求辭去總參顧問的職務......
孫老經常和壹些離退休的老同誌談怎麽安度晚年。他說,壹定要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包括:胸懷寬闊,就是思想開朗;家庭和睦;鄰居友好;老友往來;做點力所能及的社會工作;加強體力腦力鍛煉,促進健康長壽;認真學習,提高思想覺悟。
孫毅的家在北京西城的壹所老四合院裏。自從1971年搬入至今,鄰居只要有困難,都會得到他的幫助。他來自人民,生活在群眾中。清晨,傍晚,老將軍散步時,老年人見了微笑同他點頭示意;青年人見了向他問好;孩子們見了歡快地叫著:“孫爺爺好!”
老將軍走到哪就把好事做到哪,外出散步,看到路面上有磚頭、石塊,總要用腳踢到路邊或用手揀到垃圾箱裏。他說:“別看小小壹塊石頭,有時可真壞事。我親眼看見過壹個中年婦女,因為自行車軋在了壹塊石頭上,摔得頭破血流。”走在路上,看見蹬三輪車賣菜的人爬坡費力,老人就在後邊助壹臂之力。有人誇獎他:“妳老漢真是個活雷鋒啊!”他就搖搖頭說:“不敢當,我比雷鋒還差壹大截子呢。”
孫毅發現外地來京的人常常因人生地不熟,不知道乘哪路公***汽車,不知道上哪兒找廁所。於是他用了半年多時間,走遍了住家附近60多條胡同,記住了100多個公***廁所的準確位置和20多條公***汽車路線,這樣,當有人向他詢問時,他能馬上告知對方最近的廁所、最方便的車站在哪裏。在家裏,孫毅的車是不準私自動用的,可要是街坊鄰居有急用,則隨叫隨到。南鄰馬家的媳婦快要分娩了,行動不便,孫毅告訴他們家人:“如夜裏需要送醫院,敲敲我家的門就行了。”後來,這位產婦果真在壹天夜裏坐上將軍的汽車,進婦產醫院生孩子。
老驥骨奇心尚壯,青松歲久色愈新。老將軍用自己的言行,縮短了與人民群眾的距離,也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30多年來,他壹直在給當年他關心的青年寄書和雜誌。有病住在醫院他仍然不忘這件事。此事感動了新華社《半月談》雜誌,雜誌社領導特批100冊雜誌給他。
對在他身邊工作的人,他也很關心。據孫毅身邊的參謀安學奎介紹:逢年過節時,孫老都給身邊的小戰士發獎金,50元、100元。他讓他們買書、學知識用。對已有小孩的工作人員,他便囑咐,“錢是給小孩買書用的。”孫毅德高望重,為人好,又重感情。講的是奉獻,從不圖名利。小戰士都願到他身邊工作,耳濡目染,靈魂得到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