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我逐漸承認自己只是壹個普通人。如果我能走普通人的生活道路,過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壹種幸福。於是我開始不再苛求自己壹定要有多麽獨特驚天動地的人生,開始反思自己這麽多年錯過了什麽,還有時間挽回什麽。現在,“做妳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承擔責任,面對現實。”這兩句話成了我的簽名。
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在什麽年齡可以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走普通人的人生道路。普通人往往花了壹輩子,已經做到最好了。
最近看了壹部紀錄片《高十》,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普通人在任何年齡都應該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普通人追求與眾不同,與眾不同的生活是無法忍受的。我們只能壹步壹步做好自己該做的,也只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妳想做的。
《高十》故事的主角唐,來自廣西欽州壹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在故事的開頭,我們知道唐有三個姐姐和壹個哥哥,都已經結婚生子,父母年事已高,但為了送小兒子上學,不得不幹繁重的農活。當唐尚贊騙家裏人說自己技校畢業,已經在南寧找到工作時,父母解釋說2008年不再種甘蔗了。首先,因為他年事已高,幹農活非常困難。第二,唐尚贊在家沒必要上學,沒有沈重的經濟負擔。
唐尚贊連續十年高考,只為考上理想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他堅信知識改變了命運,所以瞞著父母家人,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他選擇壹次又壹次地復讀。第七次高考,他發揮出了最好的水平,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在老師的勸說下,他選擇了報中國政法大學。當唐尚贊拿到中國政法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父親被確診為肺癌晚期。他選擇欺騙家人,只是為了向家人坦白自己考上了好大學,改變了命運。當他拿著中國政法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去醫院向父親和兄妹告白時,家人表現得很淡定。媽媽告訴他:“別擔心妳爸爸,擔心也沒用,專心學習就好。”。生而為人,死而為人。”父親告訴我,“雖然他瞞了我很多年,但那種毅力是值得尊敬的。我的兒子讓我感到驕傲。"
當年大家的眼淚都幹了。唐突然覺得考上什麽大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關系。
開學季伊始,唐帶著父母去了北京,這是他的夢想。唐拿了助學貸款,找了份兼職賺生活費。正式成為知名大學生。如果他的父親沒有生病,那麽唐尚贊“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將會逐漸實現。然而入學後,父親因為重要的化療生病,需要錢。他能想到的唯壹辦法就是回去復讀。因為復讀可以“賺錢”他以兩萬元的代價從中國政法大學退學。最終,父親比醫生預計的多活了23個月。唐的生活還在繼續。聽說他壹直在復讀高考,成績還不錯,但是他好像並不滿足。
看了紀錄片《高十》,非常震撼。唐商贊的微博簡介寫了這樣壹句話:“唐商贊沒有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但他不是故意的,只是後來才知道。”我想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是充滿了無奈和遺憾,為自己無法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而感到無奈,為自己在什麽年紀沒有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而後悔。
我能理解他來自這樣壹個家庭,對知識改變命運的渴望。但在唐尚贊有限的認知中,似乎把“知識改變命運”理解為“高考改變命運”。對於普通人來說,改變命運很難壹步到位,成本也很大。我們能做的,就是走普通人的人生軌跡,心中有夢想,有希望。壹代比壹代好,壹代比壹代進步,不要讓孩子吃我們吃過的苦,再去走我們走過的彎路,就夠了。
所以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我建議他們在任何年齡都應該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承擔自己的責任。如果妳的家庭不壹般,容錯率高,那妳就可以折騰,追求不壹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