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嶽非和他母親的故事

嶽非和他母親的故事

嶽母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嶽飛的母親,她作為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世尊賢母。

嶽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嶽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嶽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妳有什麽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嶽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妳怕嗎?"

嶽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麽,如果連針都怕,怎麽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嶽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嶽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嶽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嶽飛。嶽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嶽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嶽飛特別孝順,她的母親留在黃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尋找他母親,並且接了回來。她的母親有病,經久難愈,嶽飛就壹定要親自給母親餵藥。嶽飛的母親去世,嶽飛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沒有婢女伺候,吳玠壹向敬仰飛,願意與他結為好友,打扮成美女送給他。嶽飛說:“主上終日為國事操勞,怎能是臣子貪圖享樂之時?”嶽飛沒有接受,將美女送回。吳階就更加的敬仰飛了。嶽飛嗜酒,皇帝告誡他:“妳等到了河朔,才可以這樣酗酒。”於是從此不再飲酒。皇帝曾經想要給飛建造壹個住宅,嶽飛推辭道:“敵人尚未被消滅,怎能談論家事!”有人問:“天下何時才會太平?”嶽飛說:“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嶽飛的母親。她作為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世尊賢母。

公元1103年,在相州湯陰(今屬河南)農村的壹間破舊的民房裏,姚太夫人拖著疲憊的身

子生下了壹個男嬰。當時正逢亂世,金人進犯中原在即,姚太夫人希望繈褓中的孩子將來能夠成為壹個頂天立地的漢子,她跟丈夫商量,想給孩子起壹個能代表自己心願的名字。這時姚太夫人聽說有壹群大雁從天空飛過,她脫口而出:"有了。就叫嶽飛吧。"

轉貼於 學生大讀書站

嶽飛出生不久,黃河決口,滾滾的黃河水沖走了嶽家所有的東西,本來就貧寒的生活更加難以為繼了。後來嶽飛隨父母離開家鄉,漂泊到河北。苦難的生活使嶽飛從小沈默寡言。 姚太夫人出身鄉野,識字不多,卻是壹個極有主見、為人剛直、思想開明的母親。她從小就對嶽飛施以嚴格的家教,教育兒子不但要學會承擔各種苦難,而且要能成為壹個剛直不阿的男子。聰穎的嶽飛漸漸領會了其中的真諦。

壹次,嶽飛有幾個結拜兄弟因為沒有飯吃,要去攔路搶劫,他們來約嶽飛。嶽飛想到母親平時的教導,沒有答應,並且勸他們說:"攔路搶劫,謀財害命的事兒,萬萬不能幹!"眾兄弟再三勸說,嶽飛也沒動心。嶽母從外面回來,嶽飛壹五壹十地把情況告訴了母親,母親高興地說:"孩子,妳做得對,人窮誌不窮,咱不能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 嶽飛在母親的熏陶下,格外嚴格要求自己,並學得壹身好技藝。他先是隨湯陽槍手陳廣學"主技",後隨同鄉人周侗學騎射,繼又攻讀《孫子兵法》,很快成為壹位文武雙全的少年,深受鄉人贊賞。

嶽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嶽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嶽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妳有什麽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嶽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妳怕嗎?"

嶽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麽,如果連針都怕,怎麽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嶽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嶽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嶽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嶽飛。嶽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嶽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然而這壹年,開封還是被金軍攻破。金軍俘獲了徽、欽二帝,北宋王朝滅亡。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趙構登基,是為高宗,遷都臨安,建立南宋。熱血沸騰的嶽飛上書高宗,要求收復失地,卻遭革職。嶽飛遂改投河北都統張所,任中軍統領,在太行山壹帶抗擊金軍,屢建戰功。後復歸東京留守宗澤,以戰功轉武功郎。宗澤死後,從繼任東京留守杜充守開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將兀術率金軍再次南侵,杜充率軍棄開封南逃,嶽飛無奈隨之南下。是年秋,兀術繼續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蘇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戰而降。金軍得以渡過長江天險,很快就攻下臨安、越州(今紹興)、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嶽飛率孤軍堅持敵後作戰。他先在廣德攻擊金軍後衛,六戰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四勝。次年,嶽飛在牛頭山設伏,大破金兀術,收復建康,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嶽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七月,嶽飛升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余,建立起壹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嶽家軍"。 紹興三年,嶽飛因剿滅李成、張用等"軍賊遊寇",得高宗獎"精忠嶽飛"的錦旗。次年四月,嶽飛揮師北上,擊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嶽飛也因功升任清遠軍節度使。同年十二月,嶽飛又敗金兵於廬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還。紹興五年(1135年),嶽飛率軍鎮壓了楊麽起義軍,從中收編了五六萬精兵,使"嶽家軍"實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