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蔡磷堅還亡友財的作者簡介:

蔡磷堅還亡友財的作者簡介:

本文出自《清稗類鈔·敬信》作者徐珂,徐珂(1869年--1928年)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人。1889年參加鄉試,中舉人。不過,他在科舉考試中,終未再獲功名。但他在學習傳統文化之外,頗關註於新學,以至於1895年赴京參加會試時,曾參加過梁啟超發起的呼籲變法的“公車上書”活動。又曾成為柳亞子、高旭等人1909年首創的愛國文化團體“南社”的成員。其間,為了維持生活,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時,他曾充當其幕僚,為將士講解古書詩賦,但終因思想不合而離去。  人物生平  1901年他到了上海,與蔡元培、張元濟相交往,因他長於文筆,又熟悉官方文書,喜歡收集邸報,而《外交報》正需要這樣的文人,於是,徐珂便加入了該報。擔任了《外交報》的編輯。外交報的成員有,董理壹人(即張元濟)、撰述壹人(即蔡元培)、編輯壹人(即徐珂)、譯西文報壹人(溫宗饒),均由創始股東分任。另設譯東文報壹人,司帳壹人,校繕壹人,雜役二人。股東情況是:張元濟兩股,蔡元培杜亞泉合壹股,溫宗饒、商務印書館各壹股,趙從蕃、徐珂、沈幼珊股數不詳(以上,據汪家熔先生提供的資料)。在張元濟的收據上的簽名人是趙從蕃、蔡元培和溫宗饒;溫宗饒的股單和收據上的簽名人是趙從蕃、蔡元培和張元濟,全年預算約為銀洋五千五百元(再加開辦費五十元。)《外交報》到1910年,***辦了十年,在社會上有壹定影響。  後來他隨《外交報》壹起成為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的職員。接著又當上了《東方雜誌》的編輯。老商務的壹位編輯,即大名鼎鼎的章錫琛回憶說:“《東方雜誌》創刊於1904年,原是壹種選報性質的刊物,剪集每月報章雜誌上的記事、論文,分類刊登,供留心時事者查考。《宮門抄》和《奏折》占首要地位,其次才是時論,只偶爾發表幾篇撰譯的文字。  1909年前的編者名徐珂。因為編這種雜誌完全是剪刀糨糊的工作,他壹人在幾個晚上業余時間就能完成,讀者並不很多。”所以,後來徐珂在商務做過雜纂部長,他可說是地道的雜家。章錫琛的話雖然有點誇張,但說的也是事實。  到1911年,杜亞泉接任《東方雜誌》主編,對刊物進行了改革,雜誌有了很大的改變和發展。於是,徐珂接管了“雜纂部”。據當時在編譯所的同仁介紹,“徐在編譯所擔任雜纂部部長,我進去時,他正全力在搞《清稗類鈔》,同時在他領導下編輯出版的有《上海指南》《日用須知》《醒世文柬指南》《通俗新尺牘》等等。這個部的主要工具是糨糊和剪刀,所有各種資料,均從報紙、雜誌、政府公報等剪下或到處找人幫忙抄錄在活頁片上”(引自謝菊曾著《十裏洋場的側影》)。目的在於提供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