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閱讀教學工作總結(通用5篇)
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壹去無返,毫不流連,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壹定收獲了許多吧,讓教學總結為這壹年劃上壹個圓滿的句號吧。但是教學總結要寫什麽內容才能讓人眼前壹亮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初中閱讀教學工作總結(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閱讀教學工作總結1
我校積極響應縣教育局提出的“每天閱讀壹小時”的號召,引導學生走進閱讀的空天闊海,讓他們在書中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厚重的文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壹、領導到位,全員參與
壹個健全的組織機構,是壹個計劃得以實施的有力保障。為了確保學生閱讀活動的有力開展和順利進行,我校制定了相應的課外閱讀活動計劃,各班級在計劃方案的引領下,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也形成了班級閱讀活動計劃,有效地促進了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互相幫助、團結向上的團隊精神。
二、營造氛圍,彌漫書香
為引領學生走進書海,品讀書香,使讀書成為壹種樂趣,成為壹種生活需要,讓每壹個孩子能時刻浸潤在書香當中,在校園裏享受到美麗的書香人生,我校十分重視書香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力爭讓每壹面墻壁、每壹個角落都能煥發出文化的韻味。校門口、教學樓走廊設計並布置了名人讀書格言和中外名著簡介為內容的展牌、橫幅;每個班級積極創設富有特色的讀書環境,學生作品園地裏,好書推薦、我的讀書故事、每周壹詩、讀後感言等時時散發著墨香,關於讀書的“最是書香能致遠”、“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等主題豐富、各有千秋的黑板報,讓人耳目壹新。學生走進學校,便沈浸在濃郁的讀書氛圍之中。
三、家校互動,保證閱讀
在課外閱讀活動開始前,各班利用家長會,向家長指導家庭讀書活動的方法、內容、形式等,使每個家庭都投入到讀書活動中去,家長也成為學校這壹項目活動的支持者、宣傳者和參與者。由於學校宣傳到位,已有相當壹部分家長轉變觀念,低年級“親子***讀”如火如荼,中高年級家長則能註意采取行之有效的督促檢查的方法,使孩子達到壹定的閱讀質量,在活動中湧現出壹大批書香家庭。
四、課外延伸,激發興趣
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擴展,要由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首先從課堂延伸做起。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編者精心選定的經典篇目,為課外閱讀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五、科學安排,開拓渠道
每周從語文課時中抽出壹個課時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樣看似擠占了語文課的時間,但老師們積極優化教學過程,精選教學內容,減少不必要的分析、講解、作業,每周壹課時的時間便節省出來。閱讀課上同學們或在老師的精心安排下有目的地讀書;或在壹起進行讀書心得交流;或互相推薦好書;或師生同讀交流;或聆聽老師娓娓的講述;或靜靜地手捧書卷在書海中徜徉?
建立好書交換站,實現好書換著看。主要在班內學生間、平行班級中舉行,學生用自己的書換取別人手中自己喜歡的書,擴大了閱讀量,以書會友,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另外,還註意鼓勵學生節省零花錢自主購買閱讀材料。
六、讀寫結合,提升水平
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寫作是閱讀的拓展和延伸,讀寫結合是促進閱讀,提升閱讀效率的良好措施。學生讀的多了,語言和思維得到同步發展,就會把他們的見聞感受自然地傾訴於筆端。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多讀有益書籍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寫好日記、作文,以檢驗閱讀能力的發展狀況。我校有多名學生在市縣作文競賽中獲獎,學校獲優秀組織獎。學生從中體會到作文成功的快樂,從而更加喜愛給他們帶來成功的課外閱讀。
初中閱讀教學工作總結2古今中外,學者壹致認為:多讀書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葉聖陶先生曾說:“學語文,豈能僅僅讀《語文》,必須在國文教本之外再看其它的書,越多越好。這樣才能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章的技能。”崔巒先生也講過:“如果學生在初中階段有壹二百萬字的閱讀量,腦子裏裝著上百篇文章,80首古詩,有了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寫能力壹定會提高。”閱讀心理學認為:閱讀不僅是壹種重要的能力,也是從事生產勞動,以及各項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師和家長不可能永遠陪伴著孩子,而好書卻可以成為他們終生的良師益友。為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初中階段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標準第壹次明確規定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每年學生不少於5萬字。隨著學生識字量的不斷增多,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已經具備了壹定的條件。針對學生特點,以及學生讀書的層次不齊,我主要從培養孩子的讀書方法和讀書興趣來抓起,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壹步壹步地走進課外閱讀的多彩世界。 下面我就談談平時在這方面是如何做的。
壹、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樂讀。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麽如何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呢?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容,以激發其閱讀興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記得有壹次,我給學生們講《醜小鴨》的故事,當我講到醜小鴨由於長得難看,受到兄弟姐妹的嘲笑和欺負離開了家後——講到這我嘎然而止,學生迫切知道結果。而我卻讓他們先猜猜結局。在壹壹否定了他們的答案後,我便出示《安徒生童話》壹書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借讀這本書,裏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書。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我重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課外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盡可能地滿足於學生的需求,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壹種樂趣。
二、鼓勵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書,使學生會讀。
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不是說放任自流了,而是要指導學生選擇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課外閱讀益處多多,但開卷未必有益。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壹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壹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時下出版物眾多,魚目混珠,所以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擇課外讀物非常重要。根據班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建議他們讀那些有趣味性、篇幅不長的童話故事、神話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其次要有科學性,如《十萬個為什麽》、《海底兩萬裏》等書。
三、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多讀。
1、保證書目。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壹朝壹夕就能養成的,要給學生以閱讀的自由,給他們時間上的保證。我盡可能地創造壹切條件讓學生去自由閱讀。我經常鼓勵孩子多買課外書,班裏的孩子每人都有好幾本課外書,孩子們把自己的書都放在教室裏的圖書角裏。班上圖書角的建立為孩子們提供了廣闊的讀書空間。找班上讀書優秀的幾位同學,負責班上同學的借書還書。資源***享,大家輪流著看,讀書的範圍更廣了。
2、保證時間。我每天擠出時間來,讓他們讀。天天讀,才能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每天到校,只要走進教室,就讓孩子們養成讀書的習慣。中午的時間,也是讀書的時間。另外,減少重復、無效、無意義的課外作業,把時間騰出來讓學生進行“自我閱讀”。使孩子們讀書有了充分的時間保證。
3、註意積累。在進行閱讀時,要教育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愛的形式來記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本應該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讀到好文章,摘錄好詞佳句,記下心得體會;閱讀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畫壹朵小花,或描壹只小蟲,給課外閱讀增添無限的情趣。規定每晚的讀書內容,每讀壹篇,讓父母檢查簽名。讀讀背背較短的詩歌,每完成5篇,獎壹顆星,壹篇較長的文章,3篇獎壹顆。由班上的小組長和老師作為考查人員。如果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能恰當地用上去,我們就獎給她壹枚表達章。只有給學生壹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才能讓他們靈動的思想自由地翺翔於“學海”“書山”之間,從而穩定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填記錄表。為了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鼓勵那些愛讀書、讀書認真的孩子,我細致的做了份閱讀記錄表,由學生每周填寫壹張,內容包括閱讀篇目、字數、認識的新字,裏面的人物。從閱讀記錄表裏,我詳細掌握了孩子們的效果、收獲。知道了他們每天都堅持讀書,每個月最少的也會讀六千字,最多的能讀壹萬字以上。
5、開展活動
(1)班裏經常開展壹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每天下午,都會分小組交流前壹天的個人讀書情況。每周都會舉行壹次讀書活動。比如:我在班裏開展了壹次“讀壹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和熱情。
(2)古詩詞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齊,富有韻律,易讀易記,瑯瑯上口,深受人們喜愛。讓學生從小誦讀古詩詞,不僅有利於發展語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養文字鑒賞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我每周讓學生至少背誦壹首古詩,為了便於檢查,內容我統壹指導,程度好的學生可再選出自己喜歡的來背。
初中閱讀教學工作總結3為了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我結合學校開展的課外閱讀月,開展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創設壹個良好的環境。
1、用心布置好班級的文化。
為班級圖書角起名為“百味書園”,並在墻壁、黑板報、圖書角等各地方都配置讀書的名言名句、讀書兒歌等,讓教室充滿濃濃的書香味道。
2、開展多種的讀書活動:
建議家長每天督促孩子閱讀20分鐘以上,並且能完整地把故事表述出來,家長及時表揚和評價,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閱讀與誦讀經典詩詞相結合。在語文閱讀課上,引導學生閱讀群文閱讀——語文新讀本上的小詩,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瑯瑯上口的經典詩詞,陶冶學生的情操。
倡導親子閱讀,鼓勵家長和孩子同讀壹本書,並且和孩子交流讀書體會、心得 。
3、匯報豐富成果,多種方式評價:
學生每閱讀壹篇故事,都會填寫《快樂閱讀吧》。這個評價表內容非常豐富,可以摘抄4個優美的詞語,可以為故事配上圖畫,還可以為故事寫上幾句感想,最後還讓爸爸媽媽做出評價,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
每月評出“故事大王”5名,“讀書之星”3名,讓堅持閱讀的學生感覺到閱讀是充實的,是快樂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們的讀書征程只是跨出了壹小步,以後的路還很長,我們將會繼續努力,引領著壹株株幼苗在春雨中破土而出,迎著朝陽茁壯成長!
初中閱讀教學工作總結4近年來,隨著新教材、新理念的不斷深入與推廣。在學校教學工作中,對學生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視也在不斷推向深入。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組織全體教師反復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我校位處南京市最大的經濟適用房聚集地——銀龍花園地區,根據所處環境以及生源特點,我校近年來相應開展了壹系列推進學生閱讀的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壹、重視閱讀、推動閱讀
新課標推行以來,學校的教學工作在上級領導的指導下開展的有聲有色。與此同時我校領導班子也在不停的進行反思,希望在教育改革中,創新教學技巧,***同塑造學校的新願景,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使人人都具備帶的走的能力,來織就自己幸福的人生。
推進閱讀這壹理念的出臺正是基於這壹思維。學生有興趣,家長表示支持,社區人士也拍手稱贊。作為深化新課標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整合了多方面的教學資源,有利於塑造校園閱讀文化,提高學生素質。
因此我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對學生閱讀進行指導,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能力。對於家長,我們提出希望能夠重視孩子閱讀,教導孩子閱讀的習慣與方法。進而使學生好讀書、讀好書。
二、以閱讀為依托、打造“活力校園”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我校的老師正在努力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通過推進學生閱讀活動,采取多樣的方法來多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壹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為此,我們針對不同的知識板塊,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
1、詩化學習環境、呈現書香氛圍。
學校是孩子們的樂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絕對不能死氣沈沈。為了激發學生學習黨的興趣,我校教師在校園布置上下了壹番功夫。學校主幹道兩旁的宣傳櫥窗以大幅的宣傳彩頁告訴我們的學生讀書的重要性,而學生在讀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也表現在其中。孩子的讀書心得、讀書故事,透露著他們點點童趣;孩子們親手制作的書簽,表達著他們對書籍的喜愛;那壹份份華彩的讀書小報,記載了他們獨特的方法與感悟……
總之,我們讓校園的角落充溢書香,讓閱讀的氣氛遍布校園的每個空間,讓學生耳聞目睹處處皆詩,在書香中感悟做人道理,受到文化的熏陶。
2、體現班級特色、突出學生個性。
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與班級密不可分。班級中氛圍的形成對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孩子上進的閱讀興趣是至關重要的。我校各個班級除了教室外墻這壹固有陣地外,閱讀環境的營造也是不遺余力。
“壹日之計在於晨。”每天早晨壹進校園,耳邊就可以聽到爽朗的讀書聲,這是孩子們在進行每天的晨讀。孩子們利用這壹時間誦讀課文、背古詩、對對子。“每日壹詩”更是晨讀活動的重點,學生每天記下壹首古詩詞,建立每名學生古詩背誦檔案。日積月累,學生的古詩詞掌握數量有了很大的飛躍。
華麗的摘抄本是很多孩子的“小寶貝”,當妳打開他們的本子,引入眼簾的是他們圖文並茂的美文摘抄,好詞收集。學生的摘抄,可以使得他們對閱讀產生了新的認識,壹方面讓他們獲得了經典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另壹方面,對正確的閱讀觀的形成,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幫助。
在我校,很多孩子已經不滿足於單純的摘抄好詞好句,他們以更加生動的方式方法表達他們對於閱讀的熱愛。學生當中,書簽和小報的制作精品層出不窮,於方寸之間,演繹這點點滴滴的心得、體會、警示、鞭策。這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不僅展示了孩子們的活力特色,更展示了學校推進閱讀活動沈澱的文化底蘊和“活力教育”賦予孩子的靈氣。
在絢爛多彩的各種活動中,學生借助書本領略了我們身邊的美麗,體會到了英才的雄姿,也享受了文思泉湧、妙筆生花的快樂,更實踐著“手腦並用”、“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的陶行知經典的教學思想。可以說,深入推進學生閱讀,已經逐漸成為銀龍花園學校“活力教育”這壹辦學思想中壹道最為華麗獨特的風景線。
3、在閱讀中學習、在學習中閱讀。
在銀龍花園學校,閱讀作為“活力教育”的壹部分,已經融合在所有的教學活動中,滲透在每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閱讀與學習相結合,教師在自身成長的過程中亦將學習和閱讀相結合。多渠道,全方位的將閱讀的深入推進融會貫穿於思品、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音樂等文化課教學中。語文閱讀課增加詩歌賞析吟誦內容及古詩文知識,並在每學期對學生進行課外書籍推薦;音樂課引導學生唱出古典詩詞名篇,例如《滿江紅》、《送別》等;美術課引導學生進行詩配畫,畫配詩等,學生小報的設計也是壹大特色。
語文這壹門學科是最富內蘊和思想的,是最富有靈氣與詩性的,這些特點決定了真正的語文教育決不能只局限於教材,只局限於課堂,而應該使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達到“語文生活化”和“生活語文化”的理想境界。而我校的閱讀教育,也和語文教學極其緊密的結合起來。
我校註重構建以閱讀活動和閱讀環境為雙翼的新的閱讀推進體系,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強化語文課外閱讀和其他課外活動,溝通語文教學同其他各科教學,語文教育和學校其他各項教育活動的聯系,創設良好的語文環境,構建壹個開放性的語文教學新體系。
另壹方面註重學生生活積累、生活實踐研究。註意指導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和寫作量,提高學生語文整體素質。學會在廣泛的閱讀中吸取他人對生活的體驗,並將生活引入語文教學。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礎上,學會創造生活。冰心老人說:“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銀龍花園學校本著“今天把握十分,明天十分把握”的精神,在“活力教育”辦學思路的引領下,從學生課外閱讀的推進到銀龍花園學校新的騰飛,我們會壹直努力!
初中閱讀教學工作總結5壹、不斷學習,提高自己
要搞好研究,就得加強學習,提升思想觀念。所以,我們全體語文老師利用空閑時間搜集了許多與低年級閱讀教學模式相關的理論經驗、名師課例等文字、音像資料,采用自學和集體學習的方式,汲取名家之精華,並利用教研時間把自己的學習所得互相交流。通過學習交流,我們壹致認為,結合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和新課程理念,我們的閱讀教學應從“復習生字、導入激趣,指導朗讀感悟,指導寫字”幾方面教學。於是,我們以此為基礎,對閱讀教學開始了深入的研究探索。
二、不斷實踐
為了更好地將所學理論、經驗等靈活運用我們的閱讀課堂,探究真正適合學生特點,適合個人特色的閱讀教學模式,我們每人從本冊教材中精選出了壹課為課例,采用了“課前研討——個人實踐——課後研討——大家實踐”的步驟,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探索。
1、課前研討。每壹課的研討前,我們集體每人都要為這壹課例搜集了相關的閱讀教學案例,然後互相傳閱,把認為深受啟發的壹些教學片段、方法、語言等畫出來,大家在理論和經驗的引導下,利用教研時間,針對每個人的實踐課例進行交流討論,提出教學建議,形成初步的教學思路。
2、課堂實踐。“教學過程即研究過程。”我們每周鎖定壹位老師,大家根據課前研究出的初稿,以周公開課為載體,進行教學實踐,其他老師進行隨堂聽課,記錄自己的感受。
另外,我們還為教師的實踐過程進行了錄像和拍攝,作為教學研究的資料。我想,這是我們的老師真正投入地搞校本教研了,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為了真正地學會把握閱讀課堂動脈,真正提升自己的閱讀教學水平,真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研究。
3、課後研討。教研時間,老師們針對每壹課例的課堂實踐情況進行交流評議,對閱讀教學模式提出修訂意見,使模式日趨完善。
4、個人實踐與反思。大家根據每個人的定稿進行課堂實踐。每個人在使用定稿進行課堂實踐過程中,註意隨機收集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記錄在“個人實踐與反思交流表”中,利用教研時間提出來,相互交流解決。
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
有反思才會有提高。實踐後,每位老師都要寫出自己的個人實踐反思或聽後反思。並利用教研時間相互交流。
四、在總結中提升自己
“有始要有終,有研究就要有結果”。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反思與交流中,我們的閱讀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修訂中日趨完善。“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最終,我們總結出了壹套切實可行的閱讀教學模式——“註重體驗,自主閱讀”閱讀教學模式。
五、展望未來
雖然今天我們總結出了壹套閱讀教學模式,但真的是“教無定法”,壹種教學模式並不能滿足我們教學的需要,並不能真正地落實新課程理念,我們將在下學期的校本教研活動中,繼續把這個內容深入地研討下去,繼續用我們的“學習、實踐、研討、反思、總結、提高”壹系列研究方式,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敢於實踐,研討出更多種的適合我們學生的閱讀教學模式,服務於我們的閱讀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