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拿破侖途經瑞士,曾向農民借物資並留下欠條,後來他還了嗎?

拿破侖途經瑞士,曾向農民借物資並留下欠條,後來他還了嗎?

壹提拿破侖,絕對是個舉世皆知的名字,可是,如果說他借債不還呢?這恐怕要驚詫世人的認知了吧?今天要說的,就是拿破侖借債"不還"的往事,因為這壹筆借債,拿破侖才打下了勝仗,可為何卻對舊債不聞不問,壹放就是壹百多年呢?

拿破侖為何會寫下欠條?據說因為這筆借據,拿破侖才能獲勝

說起這樁公案,我們就要回到拿破侖時代,那是1800年的冬天,戰無不勝的拿破侖帶著自己的隊伍向奧地利進發。可是,阿爾卑斯山脈崎嶇難行,而且冬天的寒風猶如刀割。雖然士兵們可以忍受寒冷與艱險而繼續前行,但物資卻持重難行了。

如此壹來,拿破侖的大軍面臨著斷糧的危險。壹時之間,全軍上下軍心浮動,沒得吃,天氣又冷,誰願意去打仗?拿破侖雖然用兵打仗都有壹套,卻奈何馬兒要吃草的現實。為此,這位勝戰之王苦苦思索。

當隊伍翻過阿爾卑斯山之後,拿破侖驚喜地發現,瑞士當地的小村莊既祥和又富足。於是,壹個大膽的想法在拿破侖腦海誕生了:和這裏的村民借點糧食、草料等物資,豈不是比苦等自己物資更為方便?

於是,拿破侖壹聲令下,立馬向村裏去借物資了。雖然說是借,但村民面對突然而至的隊伍,誰敢說"不"呢?所以,這種借實際與征用無異。至少,村民們根本不敢與這位皇帝對峙,只好將家裏的物資悉數獻出來。

就在村民們覺得被打劫了之後,沒想到的事發生了:拿破侖竟然親自簽名了壹張借條,表示這些物資以後壹定會還的。

面對這樣的好事,村民們大有死馬當活馬醫的心理,管他是不是真的,反正說了還總比不說要強。於是,村民們收起了借條,而拿破侖則帶走了村民們的物資。如此,拿破侖不僅成功解決了士兵的物資問題,也同時將這壹戰鎖定了勝利。

但問題是拿破侖東征西戰,加之國家公務繁忙,壹回頭便將這事給忘於腦後了。而沒過多久,拿破侖從皇帝的位子上被清退下來,就此迎來自己的流放之難。此時他就是想要還人家物資,也沒有權力與能力了。

於是,壹直到1821年拿破侖去世,這件事就這麽被耽誤過去了。當時那個村的村民不知為何壹直沒有動靜,反正沒有人真的拿著欠條與他要過債。如此壹年又壹年,時光便迅速翻過了壹百多年。

雖然時間過去了壹百多年,但法國政府還是成全了拿破侖的意願

有人說當時以拿破侖的威風,誰敢拿著欠條向他要債呀?這也是真的,至少在他稱帝階段,人們不會特別過來要債的。而且,就當時那個交通條件,人家村民們也不會千裏迢迢地來找他要點糧食。

但這件事卻並沒有結束,當近兩百年的時間過去之後,上世紀八十年代,瑞士當地的村民竟然有人拿出了借條,向法國政府公然討債來了。

這不但驚呆了法國政府,同時也讓所有民眾目瞪口呆。這個問題確實不太好說,畢竟這件事過去了太多年,如果按時效論的話,會不會沒有法律依據呢?

作為普通人,我們還真不好多想這件事,反正人家瑞士的村民手裏有借條,哪怕是為了嘩眾取寵,我們也只能看著。

但法國民眾很是不服氣,他們認為這借條根本就是子虛烏有,不然為何這麽多年都沒有人出來要債,而是壹直等到今天才討還呢?

這倒也不是沒道理,畢竟當年拿破侖壹度成為法國的皇帝,在這個時候討債的話,那豈不是更好說話?現在拿破侖沒了,歷史過去了那麽多年,這張借條的真實性難免要受人質疑。

不過,作為壹個國家的政府,其公信力是必須要讓人信服的。法國政府對這張借條進行了鑒定,當確認是真的之後,竟然做出決定:此筆債務在經歷了壹百多年的升值之後,已經高達45萬瑞士法郎,而這筆錢則完全由政府償還。

法國為什麽這麽痛快地還了這筆舊債呢?其實想想就可以明白,作為壹個國家發展重要的人物,要不是拿破侖的南征北戰,法國的今天在哪裏都還不知道呢。

而且,這張欠條明明白白是為了當年戰事需要而借下的,它作為壹筆軍事物資消耗費用,政府有義務為這筆物資買單的。

同時,何為公信力?法國政府也不傻,如果拒絕這壹欠條的話,整個國家對外的形象勢必受到打折。讓我們想壹想也是,人家當初為了妳們的國家勝利而付出,今天妳們卻翻臉不認賬,這豈不是小人作為?

所以,法國出於公眾形象的考慮,壹點也沒有含糊便將拿破侖這筆舊債給清了。想來這也可以讓拿破侖泉下安然的壹種舉措吧,不管他是什麽樣的人物,但為著國家,為著民族的付出,人們還是認可的。至少,法國政府此舉還為自己贏得了不小的誠信榮譽呢。

另外,法國政府很會辦事,他們不但替拿破侖還了債,還在瑞士那個小村莊特別修了壹尊拿破侖的雕像,從而來表示紀念偉人與要事。

這種做法非常符合民眾的意願,很多人前去參觀、瞻仰,讓法國的形象在世界人民的眼中更加高大起來。這恐怕才是法國還債的真實目的所在吧?反正稱得上壹箭雙雕了,妳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