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打醬油”卻成了越來越多不認真不努力的人的寫照,或者說成了很多人工作學習時常說的口頭禪!
在學校,我考得不好,壹句“我就是來打醬油的”似乎讓事情更容易接受;在工作中,通過與同事競爭,沒有晉升的希望。壹句“來吧,我只是來打醬油的”之類的話,似乎緩解了尷尬,讓我心安理得的安於現狀,不求上進。
但這種狀態,這種凡事不求最好但求壹般的心態,正在慢慢侵蝕壹個人的進取精神,使人逐漸適應這種“很壹般”的水平,影響學業進步和職業晉升,甚至影響自己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指數。
為什麽不建議妳采取“我就是來打醬油的”的心態來對待生活?因為真的會把妳壹步步推向平庸甚至失敗的深淵。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在做事的時候是壹種“假認真”的狀態,就是看起來很努力,實際上根本沒有參與。
他們很多人以“我就是來打醬油的”為借口,做事時只付出壹半甚至更少的精力,而他們呈現的狀態是:妳看,我就是來試壹試,其實我已經很努力了。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半投入的狀態,壹個人在工作、學習或者生活中是不可能取得理想成績的。如果任由這種狀態繼續發展,可能會讓他們在更多的事情上表現出註意力不集中,不努力,這對個人發展非常不利。
以我朋友的同事為例。這個同事剛進公司的時候很積極,公司的任何活動他都積極響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也逐漸發現了他的問題。雖然很多事情他都會參與,但是參與的質量很壹般。當壹個項目需要團隊壹起策劃時,他大多以不熟悉為由交給別人;當有需要幫助的活動時,大多數人只是袖手旁觀和看著別人忙碌,而很少主動上前。久而久之,大家對他的工作狀態有了評價,但他還是沒有改善,這可能是他入職兩年工資沒有提高的原因。
壹切都是以“旁觀者”或“旁觀者”的姿態去做,沒有投入,這樣平庸和失敗似乎更容易被接受。
因為壹切都處於“嘗試”的狀態,這種不願意努力,不願意吃苦的心態,讓自己越來越難以達到所追求的成功。壹旦“打醬油”的案例多了,壹個人失敗的經歷就多了,追求成功的信念也就逐漸被侵蝕。
鄰居家的孩子大學時是個優秀的學生,拿過很多獎學金,但是畢業後經歷了兩次考試不及格,情況就變了。平日裏,他在工作中表現平平,從不主動爭取任何項目和任務。即使參加壹些技能培訓,他的考試成績也不樂觀,他最自嘲的壹句話就是“打醬油,不成功什麽都不是”。
這種稀裏糊塗,我沒有努力,所以失敗了也沒關系,這是在吞噬壹些人追求成功,獲得滿足的信念和信心。也有可能形成惡性循環。妳越不努力,就越不能進步。越是看不到進步,越不想努力。妳缺乏成功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然後漸漸失去努力的熱情。這是我們大多數人應該知道和避免的事情。
《生活大爆炸》裏有壹句話:
任何成功都不會白來,更何況壹個人采取“我就是來打醬油”的態度。成功只有在妳付出努力後才會出現。不要用這種隨意不專業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生活。多彩的世界值得妳全心投入。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妳就會有激情和力量去做事。而那些整天喊著“醬油”的人,很少付出做事的熱情。如果他們不全身心地投入到周圍的事物中,就無法從中獲得快感,樂趣的缺失會進壹步導致他們逐漸對周圍的事物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惡工作和生活的狀態,導致抑郁。
如果妳對工作和生活缺乏興趣,那麽壹個人的精神狀態也會受到影響。無聊和不上進結合在壹起,會嚴重降低壹個人的生活幸福指數,降低生活質量。
認識到這種狀態對個人成長有這麽多不利影響,就要及時糾正和調整。
俗話說,態度決定高度。做事之前要端正態度,減少先入為主的情況,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去做身邊的事情,認真對待工作生活中的事情,哪怕是很簡單的事情,也要用心去做。
妳甚至不能在開始做事之前就認為自己不會贏或者有太多的自卑,缺乏自信,覺得自己贏不了。這樣只會讓“我就是來打醬油的”的狀態重演,甚至讓妳喜歡上失敗的感覺,以後做事情很難成功。
每壹項偉大的事業都離不開無數的細節和小事件。為了避免大事上的敷衍狀態,需要鍛煉自己,從小事做起,培養自己熱情的能力和習慣。哪怕是打掃衛生之類的日常瑣事,也要盡量不輕易留死角,不拖延,不應付。
這樣做不僅能幫助妳改掉粗心的毛病,還能幫助妳養成“安下心來工作”的習慣。這樣妳的自信心就會增強,妳的人生就會朝著妳向往的方向發展。
妳處理和拖延的那些事情,最終都需要妳去接受和承擔相應的結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妳努力工作,上帝壹定會回報妳的。而如果妳在小事上敷衍了事,那麽就算上帝想幫妳,也無從下手。
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失敗者,只有不願意為成功付出百分之百努力的人。
希望妳以後的人生能成為壹個成功人士,而不是壹個連關註都沒關註過的旁觀者,告別“打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