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壹生,這其中不僅涉及到勇氣、能力,也和壹個概念有關,這個概念就是自我認知。妳知道妳熱愛什麽嗎?妳希望未來的生活狀態是什麽樣子的?妳覺得妳可以做到嗎?
什麽是自我認知?通俗來說,就是頭腦中自己對自己的想法。 人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動物,處在這個多變的社會中是動態的,所以認識自己不是壹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事,但是如果我們有了解自己的意識和渴望,相信我們可以通過壹些方法,離那個本來的自己越來越近。
我認為認識自己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壹是作為壹個人,在沒有接受家庭、學校這些社會環境的影響之前,也就是那個本來的我,是什麽樣的狀態?
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開始,有這麽壹個鏡頭,它用特別生動的畫面,闡述了壹個人類的生理科學:妳的出生就伴隨著壹場聲勢浩大的殘酷角逐,和3億個精子競爭,只有跑在最前面的最強的才能獲得唯壹的壹枚卵子。我們的出生,是跑贏了3億精子的結果,我們都是冠軍,都是勝利者。
所以妳知道嗎?本來的自己是無所不能、潛力無限的,沒有不安全感,不需要被認可,不需要被控制,不需要得到別人評價、贊美,不需要控制別人,本來的我們是如此的富足。可是來到這個世界,似乎壹切都不壹樣了,我們變的不相信自己、沒有安全感、變的不快樂,這就需要我們與自我和解與過去和解,這個接下來方法部分會說。
第二個方面是每個人,也就是“妳”,作為壹個獨立的個體,有什麽天賦、有什麽特質、真正喜歡什麽?
山本耀司曾說過:“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壹些別的東西反彈回來,才會了解。”人作為社會動物,需要在人與人的關系中認識和發展自我,在經歷的事情中慢慢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麽,有什麽優勢,適合做什麽。
那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提高自我認知呢?
我分為兩個大部分:向內探索和向外探索,我們先來看看向內探索:
當壹件事情讓我們產生了情緒,我們先要問問自己,這件事的哪個小點觸發了我的情緒,是對方的那壹句話讓我情緒激動?我們當下都有哪些感受,害怕、傷心、覺得被忽視等等。我為什麽會有這種感受?我們在過去哪些經歷中有過同樣的感受?
比如壹個女生只要男朋友沒接電話,就壹直打壹直打,並且非常生氣,覺得自己被忽視了覺得對方不愛自己,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想下,之前發生過什麽事情,是誰當時沒有理妳,讓妳覺得自己被忽視被拋棄了。
當我們找到了過去發生的那件事,也就是卡點,我們需要重新回到過去發生的那件事, 不帶任何評判 的去回憶當時的情景,把這件事再經歷壹遍,看看是不是忽略了什麽細節。比如上面的這個例子,女生回想到當時特別想讓媽媽抱自己,媽媽說自己很忙,讓自己壹邊玩去,不理自己,自己傷心的哭了,心裏很難受,讓她有了自己不被媽媽喜歡的感覺。
那就要回到過去把這件回憶清楚,看看是不是當初自己認為的那樣,用我們現在的認知能力去思考,原來媽媽當時正在為全家準備晚飯,已經到了晚飯的時候,媽媽很辛苦,當時沒有時間抱我,而不是媽媽不愛我了。
情緒不是最重要的,情緒背後的念頭和想法才值得我們思考。 兒時的經歷對我們成年後有很大的影響,把現在發生的事和我們小時候的經歷聯系起來,看看現在的感受和過去的哪件事有關。
這裏我們還可以通過 寫日記的方式,記錄身邊的發生的事 ,產生了什麽感受,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提高覺察力。
02.釋夢
生活中有些願望實現不了,夢是壹個很好的實現的途徑,即使它是虛幻的。那些被壓抑被反對生活中想做做不了的,我們在夢境裏滿足自己。所以 通過解夢,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潛意識。讓我們看到被自己忽略掉的感受和需要。
有段時間我經常會夢見自己和高中初中同學,夢見我和家人在壹起有說有笑。我就去想為什麽,察覺自己的內心,聯系最近的經歷和狀態。然後我就知道了,那段時間工作中遇到了問題,壓力大焦慮,壹些人際關系也讓自己覺得很累,有時候很想回家陪陪父母,和兄弟姐妹們吃吃飯聊壹聊,也很懷念上學時,那些壹去不復返的單純美好的時光。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向外探索:
03.提高見識
有這麽壹個故事:兩個農夫在田裏幹活,壹個說,我要是能當皇帝多好,每天都有饅頭吃。另壹個說,我要是皇帝,就用金子做的糞叉下地幹活,想想都美好啊。
看了這個故事妳會覺得這兩個人真蠢。可是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因為妳父母是農民,妳覺得這輩子妳最適合的就是當農民,妳就永遠都不會發現自己很擅長做生意,妳熱愛什麽工作,適合和誰結婚,妳遇見了才知道。從來沒進過皇宮,也沒聽人說起過,怎麽會知道皇帝是怎麽生活的。
看書、旅行、學習課程、進入不同的圈子和不同的人交流,總有壹樣適合妳。
04.不自我設限,去做吧
比如壹個人原來是在工廠工作的,但是他想成為壹名室內設計師。他的大腦又告訴他:妳不行的,妳只是壹個高中學歷的流水線工人,室內設計師妳怎麽能做呢?如果這個時候他聽了大腦的這個聲音,也就是自己當時的這個想法,他就會情緒低落,看輕自己,想想算了不去行動。
他當時的這個想法產生了不好的情緒,這個情緒又束縛了他的行動,結果他永遠只能是壹個流水線工人,晚上回家做著當設計師的夢。
零點有數董事長袁嶽說過壹段話:“社會學裏面有壹個理論叫鏡中我,是說妳知道妳是誰嗎?妳需要去照壹個鏡子,要在其他的事情上面看出來我是不是這個,社會中間對我的自我認知光靠自己是不夠的,妳需要去進到那個社會的場景裏面要去體驗。”
寫在最後:
想了解自己,向內探索和向外探索都是必要的,怎樣才算足夠認識自己了呢?這沒有壹個標準。但是有壹點可以肯定,當妳覺得活的越來越幸福,內心越來越富足的時候,妳已經越來越了解自己了,並活出了妳自己。
我是袁七七,壹位專門解答情感和個人成長困惑的小博主,如果妳有情感和自我成長方面的困惑,可以私信告訴我,我很樂意幫妳理壹理。由於時間有限,每天僅限前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