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漢字復興了韓國

漢字復興了韓國

朝鮮半島已經很久沒有自己的文字了。直到公元3世紀,漢字才傳入朝鮮半島。之後的壹千多年裏,漢字是朝鮮半島上唯壹的書寫文字。

1446年,李朝世宗頒布了朝鮮半島上最早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新文字發明後,世宗主張在公文和親筆信中使用“訓練民眾的正確讀音”。他還把“訓練百姓的正確發音”作為科舉錄用官員的必考科目,並在錢幣上刻上“訓練百姓的正確發音”。但由於當時中國文化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很大,這種表音法並沒有被廣泛使用。400多年來,漢字仍然統治著朝鮮半島。

從65438年到0945年,隨著日本殖民的結束,朝鮮半島的壹些表意學者建議所有的愛國者使用表意文字。

1948年,韓國建國後,關於文字的爭論持續不斷,被稱為“60年文字戰爭”。

1946,慶祝世宗大王創制韓語500周年,將每年的10.9確立為韓語日。韓語和朝鮮語過去被稱為諺語。

1948年,韓國實施諺語專用法:“大韓民國的公文必須用諺語書寫。但在過渡時期,可以在諺語後加括號插入漢字。”在李承晚時代,小學實行漢字教育。

1970年,樸正熙發表廢除漢字宣言,韓文日被定為公共假日。

1972,廢除漢字宣言撤回。

1980年代中期,“諺壹代”(在廢除漢字時代受過教育,專門使用諺文的人)占多數,使用漢字的出版物銷量直線下降,韓國的報刊雜誌也逐漸減少了漢字的使用頻率。

在1990年代後期,出現了對漢字完全無知的壹代人。根據個人經歷和興趣,漢字復興的呼聲越來越高。

1998,金大中發表漢字復興宣言。

2000年,中小學實施1800常用漢字義務教育。

5438年6月+2005年10月,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語言文字基本法》,規定“公共機關和其他機關的公文必須按照語言規範用朝鮮語書寫,但制定總統令時可以用漢字或其他外文加括號”。

2009年2月,在“韓寒之爭”久未停息的韓國,20位前總理聯名上書青瓦臺,呼籲李明博加強漢字教育,並提議在韓國小學正式開設漢字教育課程。教育部調查的全國輿情顯示,89.1%的受訪者贊成重開漢字教育。

2015年4月29日,韓國SBS新聞報道,小學教科書已規定用韓文和漢字兩種文字標註。因韓國1970特殊政策而從教科書中消失的漢字,時隔45年後重新復活,在韓國引發熱議。

韓國文部省列舉了漢字平行標註的原因:社會需求增加、詞義通俗易懂、詞匯能力提高等。2018起發放的小學課本將同時標註漢字。這和文章中混用漢字不壹樣。但韓國相關團體、國家教育委員會局和國家職員勞動團體提出了反對意見,如單方面推進,給學生輔導班帶來負擔等。下圖是朝鮮標準漢字、朝鮮正體字、繁體字、簡體字的對比。

朝鮮正字法字符”殩段段段“都壹樣。

繁體字“佩冰”是甜的。

簡化字教佩冰真甜。

韓國漢字和中國漢字不壹樣,不僅不壹樣,而且差別很大。例如,“食母者”的意思是女仆。

還有壹些韓國造的正字法漢字,比如

(在“加號”下加上“B”)

(在“石頭”下面加上“B”)

什麽(在“福”下面加“乙”)

B(在“沙子”下面加上“B”)

參見(在“水”下添加“田”)

賈(人加“賈”:賈)

不僅有自制的韓文漢字,還有壹些獨特的文字,比如,

中國漢字韓吉

強烈要求幫助

真心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