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嵩山的介紹

嵩山的介紹

嵩山

嵩山為五嶽之壹。其主體位於中國河南省登封市西北,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北臨黃河,南靠潁水。由海拔1440米的太室山和1512米的少室山組成。東西綿延約60余千米。古名為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後稱中嶽嵩山,與泰山、華山、恒山、衡山***稱五嶽。這裏山巒起伏,峻峰奇異。歷史上根據山峰坐落方位,形狀外貌和名人遺跡等,分成太陽、少陽、明月、玉柱、萬歲、鳳凰、懸練、臥龍、玉鏡、青童、黃蓋、獅子、雞鳴、松濤、石幔、太白、羅漢、白鹿等72峰。嵩山頂又名峻極峰,是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峻極於天”之說。嵩山除優美的自然風光外,更以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亭臺樓閣著稱。著名的有北魏嵩嶽寺塔、漢代嵩山三闕、元代觀星臺、少林寺、中嶽廟、會善寺、法王寺塔、初祖庵、嵩陽書院、劉碑寺題刻等。少林寺位於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唐貞觀年間重修,唐代以後僧徒在此習武,禪宗和少林寺名揚天下。現存建築有山門、方丈室、達摩亭、白衣殿、千佛殿等,已毀的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已修復。千佛殿中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羅漢朝毗盧”壁畫。壁畫約300多平方米。塔林在少林寺西,為歷代和尚墓地,自唐到清1000余年間的磚石...

嵩山屬伏牛山系,史書對伏羲和黃帝在伏牛山作為活動的中心,有許多記載。《孟子》中說:“禹避舜之子於陽城”;“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箕陰即陽城,在嵩山南麓,《大記》雲:“伯益舊政,就國於箕山之陰,是箕山為益封國也”。今舜墓嵩山之馬峪川,啟母墓在嵩陽書院之左,許由、巢父墓均在箕山之顛。“堯舜遺風”,“堯天舜日”之語流傳至今。《莊子》雲:“堯讓天下,許由遂逃箕山,洗耳於穎水”。現在還有“掛瓢崖”“洗耳泉”,據說許由在山泉之下正在為牛飲水之際,大堯與之商談禪天下,許由聽說此事,馬上把飲牛喝水的瓢掛在山崖上,把自己的耳朵用此水洗了洗,以示去其汙穢之言,逃入深山林去了。這個事情,嵩山腳下童叟皆知。

據古書《竹書紀年》和《世本》記載舜十五年命禹主祭嵩山,舜禪位禹後,“禹居陽城”。歷代歷史學家都認為陽城即今嵩山附近的陽城(在今告成鎮西三裏)。夏代自禹至桀,***傳十七王、十四世,歷四百三十二年,王都自陽城數遷,但均在嵩山周圍。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故事至今在嵩山廣為流傳。

嵩山據中外地質學家考察,嵩山巖石發育完整,在地球發展歷史上,歷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習稱為“五世同堂”。其出露良好,雖在世界上不為僅有,但也了了可數。據中國地質界測定,這裏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質寶庫。據地質學家考察,經過二十三億年的“ 嵩陽運動”,八億年前的“中嶽運動”,五、六億年前“少林運動”,才結束了地質史上的元古代,進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紀和奧陶紀。又經過約兩億年,此處地殼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風化和剝蝕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區的含煤地層。兩億三千年前後,中國的版土上,又發生了壹次延續很長時間的地殼運動,南北廣大地區的“燕山運動”,嵩山地區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擠,形成了今天的山勢地貌。

觀看嵩山五代地質,猶如翻閱壹部地質史。嵩山地區的巖漿巖、沈積巖、變質巖的出露,構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巖象——“登封群”的“登封朵巖”。

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豐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陸象生物化石,還有古脊椎動物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質和古生物演化的寶貴資料,嵩山奇特的地質構造,使它蘊藏了豐富的煤、鋁、鐵、麥飯石等礦產資源。

中嶽嵩山,群峰挺拔,氣勢磅礴,景象萬千。由峰、谷、澗、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構成的“八景”“十二勝”。八景是:嵩門待月、軒轅早行、潁水春耕、箕陰避暑、石淙會飲、玉溪垂釣、少室晴雪、盧崖瀑布。唐代光啟年間進士鄭谷遊中嶽時,為登封八景同賦詩以贊:

月滿嵩門正仲秋,軒轅早行霧中遊。

潁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險溽暑收。

石淙河邊堪會飲,玉溪臺上垂釣鉤。

余雨少室觀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

嵩山除“八大景”以外,還有“十二勝景”即:

龍潭貫珠瓊將流,嵩陽洞天景色幽。

少室夕照垂金錢,禦寨日落蒼谷口。

石池高聳雲崖畔,石僧迎實站山頭。

石筍鬧林柏濤滾,珠廉飛瀑震山吼。

高峰虎踞雲天嘯,猴子觀天盼解咒。

熊山積雪稍奇觀,峻極遠眺天地悠。

這些自然景觀或雄壯魁偉、秀逸誘人,或飛瀑騰空、層巒疊嶂、多彩多姿。嵩山林木蔥郁,壹年四季迎送風雪雨霜,生機昂然。峻極峰上松林蒼翠,山風吹來,呼嘯作響,輕如流水潺潺,猛似波濤怒吼,韻味無窮。嵩山秋色,少室紅葉更是迷人。少室山山勢陡峭險峻,奇峰異觀,比比皆是。登上山頂環顧四周,群山碧綠,林海蕩漾,雪霧飄渺如臨仙景。靈霄峽、大仙峽、響潭溝、掛冰崖、水簾洞、回音樓,景物天成,引人入勝。

嵩山中部以少林河為界,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有太陽、少陽、明月、玉柱等72峰。

太室山,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北,為嵩山之東峰,海拔1440米。據傳,禹王的第壹個妻子塗山氏生啟於此,山下建有啟母廟,故稱之為“太室”(室:妻也。)。太室山***有三十六峰,巖幛蒼翠相間,峰壁環向攢聳,恍若芙蓉之姿。主峰“峻極峰”,則以《詩經·嵩高》“峻極於天”為名,後因清高宗乾隆遊嵩山時,曾在此賦詩立碑,所以又稱“禦碑峰”。登上峻極峰遠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潁水奔流,北望黃河如帶。倚石俯瞰,腳下峰壑開綻,淩嶒參差,大有“壹覽眾山小”之氣勢。山峰間雲嵐瞬息萬變,美不勝收。古人呂守曾有詩曰:“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來往舒心顏。白雲蓬蓬忽然合,都在虛無縹緲間。”道出了嵩山之奇美和遊人心境的愉悅與寧謐。

少室山,東距太室山約10千米。據說,夏禹王的第二個妻子,塗山氏之妹棲於此,人於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山名謂“少室”。少室山山勢陡峭峻拔,也含有三十六峰。諸峰簇擁起伏,如旌旗環圍,似劍戟羅列,頗為壯觀。主峰禦寨山,海拔1512米,為嵩山最高峰,山北五乳峰下有聲威赫赫的少林寺。少室山頂寬平如寨,分有上下兩層,有四天門之險。據《河南府誌》載,金宣宗完顏列與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戰時,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室山,在山頂屯兵,故稱“禦寨山”。禦寨山西有水櫃壹處,人稱“小飲馬池”,水量能供萬人食用,傳說明末李際遇起義即在此處駐兵。

太室山和少室山,兩座高山層巒疊嶂,綿延起伏於黃河南岸。自古以來,它們引起了許多詩人的遐想,吸引了無數遊客的關註,於是歷代的墨客騷人、僧道隱士以及帝王將相,根據這些山峰的形態和面貌。差不多給每壹座山峰都起了美麗的名稱,遂有七十二峰之說。在這些群峰的環抱裏以至峰頂之上,逐步蓋起了無數的梵宇琳宮、道院僧房。

“嵩山天下奧”。嵩山是歷代帝王將相封禪祭祀、文人學士遊宴講學、高僧名道及騷人墨客等遊歷、著書講學或悟禪、隱居之地,山上名勝古跡眾多,居五嶽之冠,被譽為文物薈萃寶地。在嵩山可以領略中華八千年歷史進程。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三皇五帝、夏都陽城在這裏都有遺址。全山有72峰,峰多寺也多,有“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之說。嵩山儒、釋、道三教薈集,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跡。其中有中國六最:禪宗祖庭——少林寺;現存規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現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嶽寺塔;現存最古老的闕——漢三闕;樹齡最高的柏樹——漢封“將軍柏”;現存最古老的觀星臺——告城元代觀星臺。此外,太室山黃峰蓋下的中嶽廟始建於秦,唐宋時極盛,是河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寺廟建築群;嵩陽書院氣宇恢宏 、古樸高雅,宋時與睢陽、嶽麓和白鹿洞書院稱四大書院;加上蒼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環險絕的軒轅關、慧可斷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為中國人文風物的瑰寶。登立嵩頂峻極峰極目遠眺,黃河明滅壹線;鳥瞰山麓名勝古跡星羅棋布。

“日出蒿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壹曲悠揚的《牧羊曲》依然讓人心如潮水。少林寺的秀麗景色早已從這首優美的歌裏栩栩如生地縈繞心懷。

嵩山被譽為我國歷史發展的博物館,儒、釋、道三教薈集,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跡。其中有中國六最:禪宗祖庭——少林寺;現存規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現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嶽寺塔;現存最古老的闕——漢三闕;樹齡最高的柏樹——漢封“將軍柏”;現存最古老的觀星臺——告城元代觀星臺。此外,太室山黃峰蓋下的中嶽廟始建於秦,唐宋時極盛,是河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寺廟建築群;嵩陽書院氣宇恢宏 、古樸高雅,宋時與睢陽、嶽麓和白鹿洞書院稱四大書院;加上蒼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環險絕的軒轅關、慧可斷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為中國人文風物的瑰寶。

有哪個地方能在禪宗上有如此眾多的匯集,只有嵩山!!看壹看幽靜神秘的佛門勝地,感受那裏的清凈脫俗,也許會成為每個喜歡旅遊者的壹個美好的願望!

嵩山是佛教勝地,少林寺便是它最引人的地域了,在去少林寺的路上(當然,這條路線是早上從洛陽出發直達登封的),可以順便先去六個地方去轉壹轉的。觀星臺院落幽靜,周公測景,郭守敬觀星,從此奠定中國天文學之基業。臺東壁日軍炮擊留下的彈坑,又讓我想起蘆溝橋畔宛平城上同樣的傷痕。中嶽廟峻極嵩高,林木蔭森,鎮庫鐵人威武雄壯,兩廊彩塑中,包拯、海瑞、關羽、嶽飛均是仙班有名。嵩陽書院內,“大將軍”得意忘形笑歪了身體,“二將軍”憤憤不平氣炸了肺腑。嵩嶽寺塔挺拔雄偉,法王寺彩繪陰曹氣氛恐怖。壹切給人留下了終生的印記!

中午,便可到千年古剎少林寺。路邊下了車,迎面是壹座銅鑄的少林武僧像,左拳抵著右掌,威風凜凜。向少林的方向走去,兩邊是數不清的旅遊品商店,賣的都是少林的特產--刀槍劍戟!踏進舉世聞名的少林寺,(說句實話)首先覺得它的建築規模比想象中的小得多,這個有中國佛教禪宗發祥地之譽的寺院絲毫談不上氣勢恢宏,其中緣故乃飽經滄桑。少林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公元496年),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討伐王世充的征戰中,少林寺13名和尚征戰有功,受到贊許和封賞,此後武則天又封禪於嵩山,少林寺日益興隆,殿堂樓閣達5000多間,成為中外馳名的大佛寺,鼎盛時少林和尚發展到2000多人。清朝以後,少林寺才走向衰落,特別是民國17年,軍閥石友三火燒少林寺,使眾多的雄偉殿堂毀於壹旦,連少林寺誌、拳譜、藏經等珍貴的文物俱成灰燼。如今展現在遊人面前的少林寺建築大多是80年代初開始修復的,唯有壹些火燒不了的碑刻尚能尋覓到古老的痕跡。這些碑刻主要矗立於少林寺山門後的林蔭道旁,其中珍貴的有唐太宗親筆簽名的告少林寺主教碑,宋代蘇東坡書寫的“觀音贊”碑等。把少林寺逛了壹圈,也難以見到壹二個和尚,據說目前少林寺裏常住僧人只有幾十個,聽來也令人難以置信。天南地北倒是有不少慕名來少林寺習武的,但都不是在寺內,而是在寺外。

來少林不可不遊塔林。長眠在這裏的,有寺院歷代的方丈、住持和首座,也有曾經抗擊倭寇,戍守邊疆的功臣。他們生前於國於寺均是有大貢獻者,圓寂之後英魂不滅,仍在這裏護佑著少林。遊塔林就象是讀了壹部濃縮的少林寺歷史,穿行在靈塔間仿佛可以和高僧們對話,聽他們講述少林千百年來的碌碌風塵。只是可惜,逝者沒有得到後人應有的尊重,不時有人攀上石塔,或洋洋得意,或假做虔誠。相機 快門將他們定格,真想問問他們是否知道什麽叫造孽。

遊完塔林,天也許會飄雨,不過這樣更有情趣,坐嵩楊索道上了缽盂峰,二祖庵裏的將軍柏給人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麽直那麽粗,那麽高,那麽蓬勃的翠,卓而不群,靜而沈重,配著幽幽的佛香,沙沙細雨,心,平靜如水。看過慧可當年養傷修行的二祖庵,向西直奔三皇寨森林公園。小路在山谷中迂回盤旋,上上下下,盡管累,但林中鳥兒啁喳,清風徐來,耳畔又聽得潺潺溪水之聲,好不愜意。“猴子觀海”下面,有大片的天然巖壁,山高萬仞,氣勢恢宏。懸空棧道建在巖壁之上,下臨深淵,夠險!有的地方山石很脆,輕輕掰下壹塊,用手壹撚即成粉末,原來妳的指上功夫也是不淺。山中遊人不多,不知什麽時候就能聽見遠處山道上傳來壹聲狂嘯。壹座吊橋建在兩山之間,顫顫巍巍地走過去,心裏默念這橋可千萬不要象重慶綦江虹橋那樣突然垮塌。“壹線天”、“石門”、“仙人洞”、“懸天洞”、“憑欄遠眺”,為抄個近道,還捎帶練了練攀巖。到了壹處懸崖,好象叫仰膀崖,站在崖石上,曠野空山,雲霧騰騰,有微風掠過,細雨撩撥著人的情緒,深吸壹口氣,充滿豪情地大喝壹聲,回聲空曠,穿霧越空,頗有大地雄心的感覺。這時,壹種思古幽情會從心地悠悠滋生!

當然,想遊完嵩山景點,起碼得兩天以上才行,如果妳時間充裕的話,完全可以從從容容地遊完除了以上所列舉的所有景點。

嵩山的海拔不高,但也險峻,遊覽時間壹般在四月到十壹月之間為好。

嵩山不可不遊的景點:嵩山雲海 嵩門待月 軒轅早行 盧崖瀑布 少室晴雪 玉溪垂釣 箕陰避暑 穎水春耕 少林湖光 石筍鬧林

嵩山特產:石花茶、板栗、大棗、猴頭菇、獼猴桃、嵩山人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