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因:①經濟根源是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貨幣需求增加。(2)社會根源是“凱爾?波羅遊記的流傳,刺激了歐洲人去東方實現黃金夢。(3)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了東西方貿易路線,導致商業危機。(2)影響:(1)引起了壹場“商業革命”:世界各地區經濟、文化、貿易往來擴大,貿易路線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2)引起“價格革命”:新興資產階級獲得暴利,封建主衰落,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3)西歐殖民者在亞洲、非洲和美國大肆掠奪,將大量財富運往歐洲並轉化為資本,造成了殖民地人民的貧窮落後。④證明了地球圈理論的正確性。
2.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開辟新航線方面領先的原因分析。
(1)兩國都在大西洋沿岸,這有利於他們向海外發展。(2)兩國都掌握了航海技術,尤其是葡萄牙,航海技術更先進。(3)兩國都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都有實力支持和供應遠航所需的裝備。(4)新航路的開辟還與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宗教情緒有關,他們在海外擴張時也以傳播基督教為精神動力。3.15 ~ 16世紀殖民活動的基本特征及影響。
(1)最重要的殖民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2)殖民地區:重點地區是美洲,尤其是南美,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基本完成了對這壹地區的殖民劃分。其次是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以及印度沿海地區。葡萄牙在印度建立了壹些殖民據點,控制了馬六甲,在東南亞部分地區建立了商業站,並從中國和澳門竊取。西班牙占領了菲律賓。第三,葡萄牙占領了非洲沿海的壹些地區。總之,新航路開辟到哪裏,殖民擴張活動就延伸到哪裏。(3)殖民活動的內容和特點:壹是奴役和屠殺殖民地居民。第二,掠奪殖民財富。第三,奴隸貿易。壹方面,奴隸貿易滿足了殖民者對勞動力的需求;另壹方面,奴隸貿易本身給殖民者帶來了巨大的利潤。第四,由於葡萄牙面積小,經濟落後,侵略的對象大多是人口密集的國家。因此主要采取占領軍事據點,同時采取壟斷貿易路線、建立貿易站、進行欺詐貿易等方法,攫取大量財富。西班牙除了掠奪金銀,進行奴隸貿易外,還發展大型種植園,生產單壹作物,成為16世紀西班牙的三大財源。(4)影響:第壹,早期的殖民掠奪給殖民地帶來的只是貧窮和災難,而不是先進的生產方式。第二,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掠奪的財富被用來購買意大利、法國、荷蘭和英國的商品。結果西班牙和葡萄牙衰落了,變成了荷蘭、英國、法國等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國家的資本。與此同時,殖民地國家的商業和霸權之爭也變得激烈起來。
4.“資本的原始積累”
(1)含義:資本的原始積累是指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建立之前,小生產者從生產資料中分離出來,通過暴力積累貨幣的過程。
這包含兩層意思,壹是形成龐大的雇傭工人隊伍,二是積累財富。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起點。(2)途徑:主要通過掠奪農民土地(如英國的圈地運動)、掠奪殖民地、奴隸貿易和發行國家債券。這樣,大量生產資料和貨幣集中在資本家手中,轉化為資本,創造了大量雇傭工人,加速了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展。雖然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充滿了血腥和暴力,但這是符合世界歷史發展趨勢的進步現象。
(3)資本原始積累分為兩個階段:14和15世紀的歐洲。由於自然經濟的解體和小商品生產者的分化,資本主義在威尼斯等城市萌芽。從15年底新海路的開辟到19年初,新興資產階級以暴力手段加速了這壹原始積累過程,不僅使手工業作坊在西歐廣泛建立,也為第壹次工業革命準備了條件。
7.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必然性,簡述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
(1)必然性:
①新航線開通後,英國成為大西洋航運的中心。海外貿易、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資本,英國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經濟基礎。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金融家、銀行家、大商人和作坊主形成了新的資產階級。那些雇人在農村經營牧場或農場的農場農場主,其中有些人從事工商業,被稱為新貴。新貴與其他資產階級成員有著相同的利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形成給了英國革命的領導權。
③17世紀初,斯圖亞特王朝開始統治不列顛。詹姆斯壹世國王和查理壹世實行專制,經常侵犯資產階級的利益;他還實行宗教專制,尤其是迫害清教徒,造成政治緊張。這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就成了歷史的必然。
(2)既定情況:
①從1640到1688,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經過近半個世紀的鬥爭,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
(2)1688“光榮革命”後,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他們在議會中的權力,通過壹系列法案限制王權。1689年,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條款限制國王的權力,英國出現了“君主立憲制”。
(3)此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和發展。18世紀初,英國的內閣制開始形成。
8.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具體使命。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來掌握:
(1)政治上,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被推翻,國家由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國會治理。
(2)經濟上:廢除各種封建特權,特別是商品壟斷制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條件。
(3)宗教:反對宗教專制,既要反對原聖公會的天主教殘余,又要反對斯圖亞特王朝恢復天主教的政策。
英國革命的進程就是圍繞著這些矛盾展開的,英國革命的成就本質上就是這些使命的完成。
9.都鐸王朝和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與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都鐸時期是英國資本主義開始出現,封建制度瓦解的時代。正在形成的資產階級需要在強大的君主制支持下發展自己。面對封建割據勢力,都鐸王朝要削弱地方割據勢力,加強君主專制。面對強大的封建割據勢力,國王只能依靠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王權與封建割據勢力的矛盾成為當時的主要矛盾。君主制與資產階級建立了聯盟。都鐸王朝在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同時,實行重商主義政策,鼓勵工商業和海外掠奪,以增強國力,滿足資產階級的要求。因此,都鐸王朝的專制統治客觀上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斯圖亞特王朝統治時期,王權與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已基本解決,新興資產階級與封建專制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因此斯圖亞特王朝對資產階級進行各種限制,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10.清教主義之所以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被用作反封建鬥爭的思想武器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之所以披著宗教的外衣進行,是由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
(1)中世紀的歐洲,政教合壹,意識形態主要依靠“宗教神學”。17世紀,英國人民的宗教感情還是很強烈的。不僅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信奉清教,工匠、農民和平民也信奉清教。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清教主義來號召、動員和組織群眾。
(2)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還比較弱。他們在政治上不夠成熟。理論上,他們無法用明確的語言提出壹個非宗教的政治綱領。在組織上,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政黨來動員和組織群眾,所以他們還需要采用宗教異端的形式。
(3)加爾文主義宣揚商業活動是“神聖”的使命,廢除“偶像崇拜”的華麗儀式和可惡的教會勒索,主張建立民主教會,這些都符合資產階級的利益,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信仰和傳播清教主義在英國成為壹場非常廣泛的社會和思想運動。
11.用史實說明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
(1)早期的殖民擴張形成了商業資本主義的殖民高潮。從16世紀開始,英國、法國、荷蘭等國為了擴大海外貿易,積極奪取海外殖民地。
(2)殖民擴張的手段野蠻、野蠻、原始。歐洲殖民者所到之處,他們屠殺、搶劫和掠奪。他們從事邪惡的奴隸貿易,在殖民地犯下滔天罪行。
(3)早期殖民擴張的積極結果是撒下了壹張資本主義的網,把美洲未開發地區和缺乏中央集權自保的民族國家隔著大洋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12.殖民帝國興衰的歷史教訓
(1)國內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強弱決定了殖民戰爭的勝負。葡萄牙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穩固的工業基礎,因此沒有軍事實力捍衛自己的殖民利益。西班牙對外戰爭的失敗主要是因為國內工商業的衰落。荷蘭之所以輸給英國,是因為荷蘭是商業國家,沒有工業基礎,而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經歷了工農業資本主義的相當發展。勝利屬於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
(2)資本主義強於封建主義,資產階級統治強於封建專制。葡萄牙和西班牙退出了歷史舞臺,法國在七年戰爭中的失敗和英國的獨霸恰恰說明了先進制度的勝利。
(3)國內文化思想的進步,思想的解放也是決定殖民戰爭勝利的因素。英國宗教改革後,清教徒開始移民海外。他們的個人奮鬥精神和樂觀主義壹定會在殖民戰爭中取得勝利。
13.啟蒙運動起源於哪個國家,其主要代表人物和觀點是什麽?比較他們觀點的異同。
出處:英國霍布斯:代表作《利維坦:社會契約論》,不反對君主制,無神論但主張借助宗教維持社會秩序洛克的觀點:社會契約論和三權分立論相似:都主張社會契約的區別:霍布斯不反對君主制;洛克主張君主立憲制。
14.啟蒙運動高潮的背景是什麽?列舉主要代表及其主要觀點,指出其思想的異同。
(1)背景:18世紀,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程度較高,資產階級實力增強。但同時,法國又是歐洲大陸封建勢力的堡壘,專制主義和等級制度盛行。作為第三階級,資產階級在政治上沒有權利。資產階級強烈要求政治民主、平等權利和個人自由。資產階級的許多代表人物開始在思想文化領域猛烈抨擊舊制度,從而進壹步完善了啟蒙思想。
(2)主要代表及其觀點
伏爾泰:攻擊天主教會,反對君主專制,主張英國君主立憲制。
孟德斯鳩:抨擊封建專制的弊端;明確提出三權分立理論的相似之處:反對封建專制,主張君主立憲(都代表法國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3)盧梭:《論人類不平等和社會契約的起源和基礎》政治觀點: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論。
(4)狄德羅:《百科全書》主編,其內容體現了啟蒙思想的特點:崇尚科學理性,反對迷信專制。百科全書派形成了法國啟蒙運動的高潮。
(3)***相似點:以理性主義反對黑暗現實,集中力量批判專制主義和政權,呼籲消滅專制主權、貴族特權和等級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延伸?發展
15.盧梭與伏爾泰、孟德斯鳩思想之比較及其原因。
盧梭:出身貧寒,代表法國中小資產階級利益。他們沒有政治權利,他們的經濟活動與封建制度相沖突。因此,他們強烈要求推翻封建制度,實行民主政治。所以盧梭主張“人民主權”,主張人民直接擁有國家主權和立法權的民主和制度。伏爾泰和孟德斯鳩:出生於富裕家庭,生活在法國上層社會,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在法國的等級制度下,大資產階級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但卻沒有政治權利,其經濟活動與封建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他們反對君主專制,但並不壹定要推翻帝制。他們的政治主張是:社會契約和君主立憲。
16.為什麽啟蒙運動首先起源於英國?法國為什麽會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
(1)起源於英國的原因: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最發達,在此經濟基礎上,啟蒙運動最早出現在英國;17世紀中葉,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啟蒙思想產生。
(2)法國成為中心的原因:18世紀,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程度更高,封建專制更加腐朽,封建統治陷入全面危機,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許多資產階級代表開始在思想文化領域抨擊舊制度,許多啟蒙思想家將歐洲的啟蒙運動推向高潮,法國因此成為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
比較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區別。
時代背景不同: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物,啟蒙運動是17 ~ 18世紀資本主義進壹步發展的產物。基本理念不同:文藝復興主要把矛頭指向天主教會,針對天主教會以神為中心的思想,主張以人為中心,壹切為了人的利益。強調“人性”,主要是反對天主教神學思想,贊美生命價值,崇尚人的尊嚴,追求以“人性”為中心的世俗幸福;啟蒙運動把鬥爭的矛頭指向了天主教會和封建制度,強調“理性”。主張的核心是反封建制度。鬥爭的目的不僅是要消滅君主專制和天主教的世俗權利,而且要建立新的制度來保證他們的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人身自由。
18.為什麽說啟蒙運動是繼文藝復興之後歐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1)從時代背景來看,文藝復興發生在14 ~ 16世紀。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首先在意識形態領域展開了反封建鬥爭,以維護其政治經濟利益。當時的資產階級還沒有壹套成熟的理論,所以他們借用古典文化來表達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從啟蒙運動到17 ~ 18世紀,資本主義進壹步發展,受到封建專制的阻礙。所以資產階級提出了反封建的完整的思想體系。
(2)從基本理想來看,文藝復興主要是把矛頭指向教會,強調人性。啟蒙運動的核心命題是反封建專制主義和宗教教義。啟蒙運動是對文藝復興的繼承和發展,其思想主張更加系統和全面。
(3)從影響來看,兩者都是近代兩次重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都為新興資產階級獲得政治經濟主導權做了思想準備。文藝復興對後來的啟蒙運動產生了直接影響,不僅反對封建專制,而且勾畫了建立新制度的藍圖,極大地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思潮的發展。
19.法國大革命時期各派是如何改造法國的?
(1)君主立憲制的統治:法國政治的初步轉型:廢除封建制度,包括廢除教會和世俗的封建特權。經濟上:沒收教會和逃亡貴族的財產,取消關卡,規定所有公民和財產都要納稅;壹些農民的封建義務被廢除了,但封建地租沒有廢除,農民的土地問題沒有解決。法律上:頒布人權宣言(1789)和憲法1791。
(2)吉倫特統治:在軍事上進壹步改造法國:瓦爾米之戰——在政治上制止外敵入侵:宣布實行“普選”,召集普選產生的國民議會;法國第壹個共和國的建立;經濟上處死路易十六:頒布新土地法,進壹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
(3)雅各賓派統治:革命激進措施頒布法令,摧毀封建制度。實施恐怖政策(政治恐怖、經濟恐怖),發布總動員令,宣布緊急狀態。
20.法國大革命及其鞏固的主要成就。
(1)法國大革命的主要成果有:①在君主立憲制的領導下,制憲會議通過立法手段對法國進行了初步改造:通過廢除封建制度,改造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發布《人權宣言》,改革封建等級制度;頒布1791憲法改革國體。(2)吉倫特統治時期,廢除君主制,建立法蘭西共和國,處死國王。(3)雅各賓派獨裁時期頒布法令,破壞了封建制度,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恐怖主義政策的實施拯救了革命和共和國。
(2)鞏固成果:(1)在熱心黨員時期,維護了* * *和諧制度,保護了革命成果。(2)拿破侖時期的金融改革;頒布《拿破侖法典》和其他法律;與反法同盟國的戰爭在壹定程度上鞏固了大革命的成果。
21.拿破侖是如何統治法國的?
(1)國內政策背景:由於指導政府的統治,法國大革命的結果岌岌可危。內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②經濟上,金融改革,成立法蘭西銀行,鼓勵工商業發展;③法律上,要重視法制和法治建設。頒布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範。第四,在文化教育方面,重視科學研究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建立公立中學和法國大學。
(2)外交政策:對外戰爭不斷,早期戰爭:拿破侖帝國與反法同盟的多次後期戰爭:拿破侖試圖建立歐洲大陸體系,擴大戰爭,進攻西班牙、俄國等國。
22.法國大革命中對封建土地所有制進行了什麽樣的改造?試著做壹個簡要的評價,從中可以得出什麽結論?
(1)君主立憲制:廢除教會和貴族特權,沒收教會財產,取消關卡,壹定程度上動搖了封建制度,但農民的土地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
(2)雅各賓派:宣布小塊出售逃亡貴族的土地,10年支付地價。農村公共土地可以根據當地人口進行分配,所有封建權利將被無條件廢除。它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鞏固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成果。但由於土地被分割成小塊賣給農民,法國小農經濟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導致法國農業落後,農民貧困,限制了國內市場的擴大,嚴重影響了法國工業化的進程。結論:資產階級革命的目的是建立資本主義制度,評價的標準應以資本主義所有制為標準,而不是是否符合農民無償獲得土地的要求。
23.比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區別。
歷史背景不同:法國是當時歐洲大陸手工業作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它不僅有巨大的手工業作坊,而且壹些作坊的技術水平達到了工業革命之初的水平。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英國革命前,資產階級思想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法國啟蒙運動不僅包含了反封建的戰鬥精神,而且從理論高度闡述了資產階級反封建思想和法律思想。他的政治理論涉及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思想。
領導階層不同:法國資產階級獨立領導革命,從壹開始,資產階級就提出了通過制定憲法來限制王權的政治綱領。隨著革命的深入,各階級紛紛表明自己的意誌,使得法國大革命比同時期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更加激烈,其影響不可估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由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共同領導的,最後通過政變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法國大革命受到歐洲許多君主國聯合武裝的幹涉。因此,在革命中出現了違反資本主義原則、限制資產階級的現象。英國革命爆發時,歐洲大陸正在進行30年戰爭,英國革命遇到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在法國大革命中,三次人民起義將革命越推越深。沒有人民的支持,資產階級就不能戰勝國內外的封建勢力。
24.評價雅各賓派的執政政策。
(1)雅各賓派的土地政策使數十萬法國農民變成了小地主,徹底摧毀了法國封建制度的基礎,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入新高潮的標誌。這壹措施雖然沒有滿足農民自由分配土地的要求,不能徹底解決農村的土地問題,但在爭取農民對雅各賓派的支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打擊了反對法國大革命的國內外敵人。
(2)恐怖主義政策是雅各賓派在內憂外患空前嚴重的情況下被迫采取的措施。積極作用:以暫時犧牲資產階級的部分利益為代價,滿足了群眾的部分要求:經濟上,遏制了囤積居奇、哄擡物價的投機行為,壹定程度上克服了經濟混亂;政治上平息了叛亂,基本趕走了外國幹涉軍隊,穩定了法國的社會秩序,緩解了民國時期的危機。負面效應:經濟中存在負面效應,經濟問題只能用經濟方法解決,而行政手段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單壹的行政手段解決不了經濟問題;政治打擊面太廣,導致大家沒有安全感;危機發生後,雅各賓派利用恐怖政策排除異己,維護權力,最終失去民心。
25.北美獨立戰爭的歷史背景和條件。
革命背景和條件:物質基礎: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國家基礎:美國國家的形成;啟蒙運動的影響;階級基礎: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階級的形成和發展;根源: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6.如何正確看待美國憲法1787?
(1)從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來看,通過1787憲法,美國率先建立了聯邦制、三權分立和民主制。聯邦制賦予聯邦政府強大的權力,鞏固國家政權;三權分立制度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相互牽制,對防止專制、保障資產階級民主起到積極作用。
(2)從對美國的影響來看,憲法調整了大州與小州的矛盾,南北方的矛盾,使美國實現了長期穩定的政治發展;壹系列治國原則的確立,使美國完成了廣泛的政治改革,建立了相對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為美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3)從其局限性來看,憲法允許奴隸制的存在,不承認黑人和印第安人擁有與白人同等的權力。這違背了《人權宣言》中人人平等的原則,深深打上了種族歧視的烙印,暴露了資產階級的局限性。
27.北美獨立戰爭的性質
美國獨立戰爭是近代早期的民族獨立運動,是北美人民為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尋求民族獨立和解放而進行的戰爭。戰爭的對象是英國的殖民統治者,戰爭的目的是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因此,這場戰爭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質。
美國獨立戰爭是另壹場資產階級革命。
第壹,北方的工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的種植園階級充當了革命的領導階級;
第二,這場戰爭的根源是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英國殖民統治矛盾激化的結果;
第三,戰爭的結束打破了殖民統治的枷鎖,為資本主義在北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殊性在於其中心任務是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政治獨立。這是因為英屬北美殖民地基本上是英國資本主義的移植,社會經濟基本上是資本主義經濟。其發展的最大障礙是英國的殖民統治。因此,資產階級革命最本質的特征就是清除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英屬北美殖民地沒有經歷封建主義並不意味著社會中沒有封建因素。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封建思想殘余,歐洲移民不可避免地將各種封建殘余帶到新大陸。
28.北美獨立戰爭的特點
(1)沒有經歷過封建制度,革命的主題是反對英國殖民統治。(二)資產階級和種植園奴隸主是這場革命的領導階級。(3)革命沒有經歷大的反復,有利於經濟發展,有利於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完善和鞏固,有利於社會生活的穩定。(4)是近代早期第壹次成功的民族解放戰爭,其實質是資產階級革命。
29.1787美國憲法和法國人權宣言都以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為基本指導思想,但在國家和人民的權利方面,兩個文件有明顯的區別。試分析壹下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
美國1787憲法根據啟蒙思想家提出的國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約的原則,規定了美國總統、國會和最高法院的職責和權利,卻忽視了人民的基本權利。法國的《人權宣言》詳細闡述了自然人權等原則,體現了要求摧毀君主制和等級制的思想,但沒有提出如何解決當時尚未清除的封建特權問題。美國是壹個剛剛獲得民族獨立的國家。要建立強大的政權,保證獨立性;同時又要防止政權走向獨裁,危害資產階級的利益,所以突出了三權分立的原則。執政的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為了自己的利益,否定了印第安人的公民權,黑人奴隸也只轉化為人口的3/5,明顯帶有種族主義色彩,所以人權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法國是壹個封建勢力非常強大的國家,強調人權有利於摧毀君主制和等級制,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兩國當權的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制定法律時選擇了啟蒙思想中最有利的部分。
30.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是指發生在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時期的資產階級革命。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8世紀的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都屬於這壹類。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是推翻封建統治,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有以下特點:
(1)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是完全意義上的反封建革命,它不承擔任何其他任務。
(2)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曲折復雜,既有前進甚至前進,也有後退甚至過度後退,導致新的鬥爭。
(三)資產階級革命初期階級關系的總的特點是,在資產階級的領導下,壹切反封建的階級和階層結成聯盟。
31.比較北美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異同
(1)北美獨立戰爭與拉美獨立戰爭的相似之處:①背景:南北美洲人民受到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和剝削;經濟發展促使南北美洲人民要求打破主權國家的枷鎖;隨著啟蒙運動的傳播,南北美洲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強烈;歐洲列強之間的戰爭為南北美洲的人民獨立戰爭創造了條件。②目的:每個人都想擺脫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美國在於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發展資本主義;拉美人民希望擺脫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贏得民族獨立。結果:推翻了殖民統治,贏得了民族獨立,打擊了歐洲列強,推動並配合了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獨立後,美洲國家大多建立了資產階級國家;自獨立以來,奴隸制壹直沒有被廢除。④性質:都是獨立戰爭形式的資產階級革命。
(2)北美獨立戰爭與拉美獨立戰爭的區別。
①背景:北美13州的資本主義經濟比拉美發達,所以北美的主要任務是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道路;而拉美經濟不發達,革命的主要任務是推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贏得民族獨立。北美的13個州已經形成了壹個統壹的民族,而拉丁美洲還沒有。
2領袖:北美獨立戰爭期間,資產階級和種植園奴隸主結成聯盟,起主導作用;而拉丁美洲的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只是作為壹股力量參加革命,運動的領導權掌握在土著白人地主手中。
結果:北美獨立後,制定了1787憲法,建立了相對穩定的民主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美國的經濟發展。拉美獨立後,封建主莊園經濟依然存在,政治上處於獨裁統治,很大程度上只是完成了民族獨立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