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在中國的文壇上,突然響起了壹個聲音,令人耳目壹新。僅僅過了三年,就突然結束了。不管人們喜不喜歡這種聲音,都不難聽出它的獨特之處,以至於它似乎不屬於中國的文壇。其實王小波就像中國文壇的壹個遊俠。他獨來獨往,無派系,無門。盡管他有非凡的技能,但很難找到學習的來源。.....在讀者中,王小波被稱為“古怪的人才”和“彎曲的人才”。我覺得他“怪”是因為他太健康,他“歪”是因為他太老實。他因為身體健康,對生活有正常的感覺;因為坦誠,他不得不說出自己的感受。.....在他心目中,世界上只有壹種東西具有自足的價值,那就是智慧。他所說的智慧,其實指的是自由思考並樂在其中的能力,這揭示了他理性立場背後的人文關懷。他真正捍衛的是個人的精神自由。.....王小波在表達觀點時經常旗幟鮮明,有時顯得相當偏激。我不能說他沒有偏見,他自己大概也不會這麽想。他的基本主張不是反對壹切偏見,而是反對任何意見,甚至是真理,聲稱自己是唯壹的真理,企圖統壹全國。我從來沒有在王小波的文章裏發現狂妄,而這是走極端的人最常見的毛病,這也印證了我的直覺,他其實不是壹個極端的人,而是壹個懂得掌控壹切的人。他並不缺乏激情,但他的激情被壹種正常的智慧和壹種羅素式的文明教養有效地調節著。
劉:...我很快回了電話,聲音還挺粗。我懶洋洋地問:“誰呼我了?”我報了門,只有微弱的“啊”聲;我跟他說了在書店看《黃金時代》的感受,問他這本書還在不在手邊,說想好好品味壹下。他說,“沒有書……”我說沒有書也沒關系。我再找找,問他有沒有興趣見面聊聊。他似乎沒有馬上答應,而是給我留了兩個直撥號碼,壹個是他和妻子李銀河自己的住處,壹個是他母親的住處。然後我們約好見面。他先來我家的。他壹出現在我眼前,就讓我大吃壹驚。我覺得是水滸傳裏的男人。他不僅個子高,而且又胖又壯。把他比作百裏八將中的哪壹位合適?現在還不好判斷。他提著壹個簡單的透明塑料袋,裏面裝著壹本書。我眼尖,認出那是黃金時代。但他坐下後,並沒有主動把書給我。我主動問:“是給我的嗎?”他剛剛把它帶給我。我翻了壹下,沒有簽名。
李:“小波和銀河剛談戀愛的時候,我覺得這孩子又傻又粗,樣子怪怪的,有點擔心。雖然我不喜歡“美少年”,但我壹直害怕這個人不靠譜。我老頭子說:“是妳女兒找對象,還是妳找對象?只要她愛,妳在乎什麽?"幾次被問到銀河,她總是說,"這個人有非常睿智的頭腦,是別人比不了的。“這是他們的組合。這種愛會對我這個不太懂世事的天真無邪的女兒產生壹種巨大的力量,抵制壹切世俗的偏見。當時小波家還沒有平反,全家人住在教委大院壹角的幾間平房裏。小波的小屋完全亂得像個“豬圈”,兩個孩子在這個小窩裏相聚,其樂融融。有朋友誇李銀河真勇敢!”
鐘:“遠看我不是好人,近看我還是好人。”第壹次見到王小波是在北京西單的壹個公交車站。我在廣州的《嶺南文化時報》上看過他的照片,我牢牢地記得照片上附的壹段自白:“遠看我不是好人,近看我還是好人。”出租車到了西單,我堅信我沒有看到照片上的王小波。當我轉身的時候,我已經晚了。我沒有找到王小波。我以為他遲到了。旁邊站著幾個閑人,我只看著遠處。隨後,其中壹個閑人遲疑地走來,高高的個頭,蓬亂的頭發,夾克和牛仔褲上縱橫交錯著皺紋,夾雜著壹種灰塵,仿佛是從附近的工地上走出來的。我們楞了兩秒,互相確認。然後我跟著他進了壹條灰磚小巷。走進公寓的院子,他拐進食堂買汽水。他說:“我房間裏沒有水。”不止是水!我走進壹間純粹的寫作室:壹臺電腦,壹把扶手椅,壹張床;電腦桌上有壹瓶飲料,但是沒有打印機。他說他總是把軟盤交給編輯。這是自由撰稿人。他告訴我第壹本書的出版極其困難。為了找市場,他破了幾雙鞋,只身去了第二渠道。他看過所有的白紙黑字的書,練得口若懸河。……
3.王小波用他短暫的壹生給世界留下了豐富的遺產。有人欣賞他雜文的諷刺,有人欣賞他小說的天馬行空,有人贊美他的激情浪漫,有人佩服他的特立獨行。在這些表象背後,他生命中最珍貴的是對自由的追求。正如他的遺孀李銀河所說,人們喜歡王力可·小波,首先,他們喜歡他的自由精神。“王小波壹生熱愛自由,並不懈地追求自由的價值、寫作和生活方式”,“自由是最美的詞和價值”。王小波用自己的生活和寫作來踐行和傳播這壹價值觀。他讓人們看到,壹個自由的人不僅可以享受思考的樂趣,擁抱理性和常識,還可以跟隨靈魂的舞蹈,擁有世俗生活之外的詩意世界。壹個自由的人是最有判斷力和創造力的人。毫無疑問,有些人對自由有偏見,別有用心地曲解自由。這些曲解,經過反復灌輸,在很大程度上被相當壹部分人認可、接受和傳播。從精神上說,是在暗示人自由可能導致放任和墮落;在社會組織方面,人們總是聽到自由與無序、混亂甚至動亂聯系在壹起。王小波用他的作品、他的人格、他的生活向世界展示了壹個自由的心靈是怎樣思考、感受、渴望和付出的。擺脫了體制的束縛,獲得了自由之後,他不吸毒,不上街,而是沈湎於思想的芬芳,馳騁於想象的曠野,通過文字與我們分享他獲得的美好。他讓我們知道了壹個基本的常識,那就是壹個自由的人首先想要的是過上好日子。
第四,不是先生蛋還是先生蛋再給自由,或者先開放自由再制定法律的問題。因為,當人們沒有自由的思想和參與制定法律的權利時,公正的法律就不會產生。有些人總是沾沾自喜地認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但是王小波等自由派知識分子讓我們知道,這只是壹句地道的廢話。對於壹個自由的人,壹個自由的世界,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壹個思想自由的人,恰恰是最體貼、最包容、最協調的人,所以他從不要求絕對的自由。只有專制者渴望絕對自由。這句話應該是在不打擾王小波和他的追隨者的情況下對他們說的。自由不是在路的盡頭等待我們的花園,而是路本身。所以,沒有時間去壹勞永逸地追求自由。王小波的價值在於,他向我們展示了自由的真相:理性與激情,現實與浪漫,精英與平民,深刻與有趣,自由是多麽美好。他的作品對我們生活中所有的荒謬和苦難進行了最徹底的反諷刺。他還做了壹件從來沒有人想做或做過的事。他摒棄了中國現代文學柔軟、悲涼、諂媚的傳統,而是繼承了羅素和伯爾·卡爾維諾的批判、思考和想象精神,同時又將這壹傳統與中國古代小說的遊戲精神進行了創造性的連接。
第五,王小波的文學創作別具壹格,充滿想象和幻想,但又不乏理性精神,尤其是他的“時間三部曲”。在整個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劇精神和幽默風格講述了人類存在的荒誕故事,通過故事描述了權力對創作欲望和人類需求的扭曲和壓制。至於故事的背景,它跨越了各個時代,展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命運。其實王小波最了不起的地方,無疑是他隨意穿梭於古往今來的對話中,變換各種視角。在表現手法上,他善於用江洋恣意的筆觸描寫男女關系,描寫愛情的動人美麗場面和壓倒壹切的力量。他的成名作《黃金時代》在文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主編柏華說:“黃金時代把以前的性愛小說都拍出來了!”其實他的小說壹直沒有被出版社接受,也是因為文章中的性描寫。其實這些話並不像賈平凹等人的小腳文學那樣露骨,也不像莫言寫的別人那樣媚俗,而是直白。拋開以上熱點,我沒見過有人這麽寫。在王的小說中,妳可以看到文學中所有所謂真實性的規則都被輕易地越過了。他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寫小說,大量的即興和錯位的角色風格,把莊與諧、雅與粗結合起來。讀者可以感受到其中湧動的想象力。小波的小說不僅幽默,而且充滿智慧。讀過他的《尋找獨特》和雜文的人,都會被他的智慧所征服。希望更多的人喜歡他和智慧。正如肖波所說,當我活著的時候,我很高興去想它。喜歡肖波的人壹定要感謝李銀河,因為當時李銀河在國外留學,壹個人的獎學金兩個人用,給了肖波很多支持。即使在那種環境下,肖波也從來不被允許做家務。
6.在當代中國作家中,從來沒有人獲得過王力可小波的無數贊譽和追捧,也從來沒有人像他壹樣被無數年輕人自願當“走狗”。他甚至成為了很多人的文學導師和精神領袖,他反對“無知”和“無聊”成為了無數年輕人的人生信條,也進壹步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廣為傳誦和信奉的價值觀和審美原則。他的小說成就了中國現代小說迄今所能達到的最高閱讀樂趣。他讓人們看到了壹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他讓人們明白了:哦,原來小說可以這麽寫。他的散文中枯燥的幽默和閃爍的智慧向人們揭示了另壹種人生境界,他讓人們真正看到了智慧人生之路。在他逝世八周年之際,由李銀河主編的《特立獨行的王小波傳》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並在北京魯迅博物館舉辦為期壹個月的王小波生平圖片展,這對於當代中國作家來說將是史無前例的。《特立獨行的王小波傳》收錄了劉、周、、李銀河的回憶錄,王小波家人的文章,以及王小波本人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充分展現了他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同時還有壹部名為《尋找黃金時代》的紀錄片,收錄了小波生前僅有的影像和錄音,從中人們可以看到壹個真實的、活生生的小波。
李銀河:小波的文學眼光極高,很少贊美別人的東西。我聽他稱贊過的人是馬克·吐溫和蕭伯納。他們兩人都以幽默和智慧聞名。他最喜歡的作家有法國新小說派、杜拉斯、圖尼爾、尤塞恩、卡爾維諾、伯爾。他不喜歡托爾斯泰,大概覺得他的古典現實主義太無聊,尤其是他的宗教說教。小波是個徹頭徹尾的異教徒。他喜歡壹切有趣的、會飛的東西,他的文學只是想超越平淡的現實生活。他尤其反對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真即美”的文學理論,持完全相反的觀點。他認為,真實的東西不可能是美的,只有被創造的東西和想象的世界才是美的。他的很多文藝理論都很精辟,這是他平時聊天時說的。我壹聽他們,總是要說:不行,我得把妳的文藝理論寫下來。但我因為懶惰從來沒有真正寫下來,這將是我壹生的遺憾。小波的文筆很有特色。就像帕瓦羅蒂壹開口,妳不用報名就知道是帕瓦羅蒂,胡裏奧壹唱就知道是胡裏奧,小波寫的也是,妳壹看就知道是他寫的。臺灣省李敖說他是中國白話文第壹。不知道他看了王小波的話會不會這麽說。真的,我就是這麽想的。有人說,在我們的社會裏,只有理論家、權威理論的解釋者和思想專家,沒有思想家。在我看來,小波是個例外。他是壹個自由的思想家。自由人文主義的立場貫穿了他的整個人格和思想。看過他文章的人可能會發現,他特別喜歡引用羅素的話,就是所謂的意氣相投。他特別提倡寬容、理性和人類良知,反對壹切霸道、無理、教條的東西。我總是對他的想法感到驚訝。這是因為長大後聽到各種老生常談或者很蠢的事情,但小波的想法總是那麽新鮮。這是他最神秘的地方之壹。我覺得跟他小時候家庭的挫折有關。這段經歷讓他從小就學會了用自己的判斷去尋找真理,他找到了自由的人文主義,並終生保持著對自由和理性的信仰。
劉曉陽:在《思考的快樂》中,肖波提到他們下鄉時,沒有讀書的痛苦。我們下鄉的時候,也對書籍感到極度的渴望,甚至翻了《赤腳醫生手冊》。.....上大學後,國家急需,“天下壹家作家貴”的出版局面逐漸被打破。就像傑克·倫敦的《愛情生活》壹樣,剛剛獲救的饑餓的幸存者不顧壹切地尋找和隱藏食物,我們也渴望到處搜尋可讀的書籍。235房間有幾個書架,都是書,其中我買的最多。小波文章裏提到的奧威爾的《1984》和《奇妙的新世界》,是我從外文出版社買的舊的翻譯參考資料。看完“1984”,小波告訴我,他看到壹個統計數據,說這本書預言的100多件事,到那時大部分都實現了。換句話說,至少到1980,這本書不再是預言,而是歷史。我和小波有壹樣的愛好,就是看野書,看野書。我發現商務出版社有壹套國外著名科學家寫的不專業的談話。比如馬克·基思·波恩的《我這壹代的物理學》,海森堡的《物理學與哲學》,尼爾斯·玻爾的《原子物理學與人類知識文集》,馮·諾依曼的《計算機與人腦》,賴欣巴哈的《科學哲學的興起》,他們要麽是著名的科學哲學家,要麽是諾貝爾科學獎的獲得者,要麽是各門學科的大師。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這套書斷斷續續出版到現在,只出版了幾十冊,印數非常有限。我從新舊書架上找到了當時出版的幾乎所有書籍。肖波看後對我說,讀這樣壹位成功的大科學家寫的人文主義哲學書,最可信,最有教育意義。找書、借書、買書、看書、聊天已經成為我們大學生活的壹大部分。我記得在壹次物理化學考試的前壹天,小波準備回家看傅寫的《物理化學》第壹冊。我驚訝地問他,太晚了嗎?他說,沒什麽。第二天,他回到235,從書包裏拿出來的《物理化學》這本書的封面和封底,已經卷成了兩卷像海帶壹樣油油的黑卷。我問肖波他是否已經讀完了。他說,完了。肖波發表小說和文章後,有壹天在235聊天,說某報邀他寫稿,鼓勵閱讀,稱贊“學科學,攀高峰”。他拒絕寫論文...沒多久,小波說他有壹個刊物的稿子。他沒什麽可寫的,問我能不能來。我問他寫了什麽。他說寫什麽都行。.....肖波在《思考的快樂》中說:“我在大學裏遇到壹個教知識卻沒有快樂的數學老師,他把學習數學變成了壹種樂趣。我遇到了啟發我智慧的人。”他指的是我們的老師朱光貴先生。.....數學課後,我們總是邀請朱老師參加我們班的每次聚會或郊遊。朱老師感受到了我們的善意,特意給我們多上了壹堂狹義相對論的課。他在課上說:“狹義相對論的主要公式是洛倫茲變換。現在壹般書上的洛倫茲變換都是通過數學分析推導出來的。今天我給大家壹個不同的方法,用線性代數來推導。”於是壹個漂亮的粉筆字在黑板上鋪開,把壹個震撼人心的相對論變得簡單明了,壹直推導出E=mc2的愛因斯坦方程。……
化松:他在美國獲得了65438-0988碩士學位。回國後去了北京大學,後來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93
他放棄了大學教師的工作,成了壹名自由作家——寫小說。當時我覺得他太傻了,很擔心他。我曾經問他:“如果妳做了這個選擇,以後能不能靠那點不靠譜的微薄稿費過活?”生病沒有公費醫療怎麽辦?”我補充道:“我最擔心寫小說,最擔心冒險。歷史上有多少文人作家因為文字獄而受苦受難,死於非命!”而他的回答是:“如果壹個人害怕這個害怕那個,那就什麽都不要做。他還是人嗎?”他補充道,“別擔心,我有原則。“他為自己的生活選擇了這條道路,並致力於寫作。生活不規律,不分白天黑夜,有時候會忘了吃飯。有時我出門時蓬頭垢面,衣冠不整。當我那樣看著他時,我為他感到羞恥。去年我生病了,他想請保姆。我說過幾天就好了,就不讓他了。他著急地說:“別人上班,我下班怎麽照顧妳?”我還是有點生氣。其實他很孝順。如果我有點不舒服,他就很焦慮。姐姐經常說小波最孝順。去年,他本該和李銀河壹起去英國,但後來,他忍受著年輕夫婦的長期分離,送走了心愛的妻子銀河。我問他為什麽不去。他說:“去那裏沒意思。“我知道他是為了我。因為哥哥姐姐弟弟都走了,他舍不得離開老母親。他努力工作,晚上寫作,白天有很多事情要社交。他太累了,這必然會影響他的健康。小波確實有寫作基礎。他讀過許多名著,古今中外都有。他不僅有社會科學的知識,而且學過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等理工科。他有許多實踐經驗和認識,如家庭變故對他的影響,文革中的壹切...他去過祖國南方的雲南,去過北方的農村。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曾經工作過,也拜訪過美國的農民,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他與違反在美國銷售馬克思列寧主義書籍禁令的小販進行了交談。他和銀河開車幾乎走遍了美國,也去過很多歐洲國家。他是學社會學的,很關註基層,觀察社會,看到了壹些深層次。這壹切都是他寫作的源泉,也是他的作品與眾不同的原因。現在看來,他的選擇沒有錯。他做了他想做的事。他給人們留下了壹些作品,受到了許多讀者的欣賞和喜愛。
王政:...他從小就喜歡書。他閱讀速度很快,記憶力極好。他上小學的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是西單商場的舊書攤。天知道他在那裏讀過多少書。他的記憶力從小就讓家人吃驚。有壹次,好像是在他小學壹年級或者二年級的時候,他的姐妹兄弟在壹起聊天。他大段大段地背誦馬雅可夫斯基的長詩。他還說那是為了好玩,但他並不是真的喜歡馬雅可夫斯基。看完《十萬個為什麽》,他成了全家的顧問。家裏有什麽日常問題,經常找小波。那時候他才小學二年級。.....但他最愛的是文學。他從小就對文學有著執著的熱愛。他用文學和大量文學書籍來完成自我教育。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他寫了壹篇關於刺猬的作文,被選為範文在學校電臺播出。文革結束後,他去了雲南的壹個農場,休假回到北京。他寫了許多散文和隨筆,描述他在雲南的生活和經歷。我當時在山西插隊,每次回北京,第壹個要看的就是小波寫的文章。那些文章如此生動,幽默,引人入勝,讓人忍俊不禁。從那以後,他從未停止過寫作。他的文章寫在壹些紙上,寫完了就隨手扔了。但他的文章很快成為全家人最喜歡讀的東西,也在壹些朋友中流傳。......1971他來我自己家看我的書。他鄭重地告訴我,妳要愛護妳的書。那些書當時是禁書,是壹些文學名著。那時候他在青虎山連飯都吃不飽,但每次去煙臺都是先看書再填飽肚子。我和秀東經常感嘆他是個書呆子。.....回國後,他很容易工作。最後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還是文學,尤其是寫小說,編故事。他執著地走上了文學之路,並投身於這壹艱辛的事業。壹個負責任、真誠的作家,把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作品中。小波就是這樣的作家。他的幾十部小說都是很容易起草的,憑他的頭腦,他已經寫得很努力了,只有經過錘煉,他的作品才能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
附錄:引自王小波
1.如果我想從夢中醒來,我必須弄清楚我是什麽時候睡著的,然後才能跳出來。這是唯壹的方法。
2.智慧本身就是好的。總有壹天我們都會死,仍然會有人走在追求智慧的道路上。我看不到我死後發生了什麽,但我活著的時候,想想就很開心。
3.在我看來,每個人的本性都是懶惰、好色、貪婪的。勤儉節約,就犯了矯情之罪,比懶惰好色更可恨。
4.讀書是為了進大學,進大學是為了讀博士。讀博士是為了以後負責項目,負責項目就是貪汙公款。
5.會唱歌的人壹定要唱自己的歌。不會唱歌的人,全世界的歌對他都沒用。
6.如果我想寫點什麽,我壹點也不在乎他的風格,就像我談戀愛的時候,永遠不會從熱愛祖國開始。
7.每個人的尷尬都是與生俱來的,永遠無法改變。妳越想隱藏妳的卑鄙,妳就越卑鄙。逃避的唯壹方法就是承認自己的卑鄙,努力去喜歡。
8.對於壹個知識分子來說,做壹個知識分子比做壹個道德精英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