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
廣東博士創新發展促進會會員
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婦科主任
廣東省傑出青年中醫學人才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產黨員,黨支部書記、科主任,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不是我在規劃生活,更多的是生活在推著我走。”
——最會做手術的針灸大夫肖靜
廣州的秋天,涼意初現,晝夜平分。見到肖主任時,天色已經沈下來了,趁著忙碌的間隙,她才得以接受我們的專訪。環顧肖主任的辦公室,獎杯隨意放置在角落,桌上除了辦公用品和幾大摞資料,就是患者們送來的花籃,此外再無多余的擺置。
肖主任生於四川樂至,是個典型的“川妹子”,潑辣果敢的個性深入骨髓,正是這樣的性格,促使她大膽嘗試將中西結合療法應用於婦科腫瘤,遇到能為患者帶來好的療效的方法,果斷去學去運用。
1999年碩士畢業,肖主任進入廣東省中醫院,正式成為壹名中醫婦科大夫。傳統的中醫院婦科主要做兩件事,提供手術和中西藥物,但上到臨床時,肖主任發現臨床很多疑難的問題不能完全解決,於是不斷地向中西醫大師們“拜師學藝”。2010年醫院正式成立婦科腫瘤專科後,她
帶著自己的團隊走上了中西結合防治婦科腫瘤之路
。
“我是進了單位以後才接觸到婦科手術的,手術是治療婦科腫瘤的重要手段,我們科室在手術上狠下功夫。”肖主任說,“在中山醫腫瘤醫院梁立治教授、協和醫院吳鳴教授、美國貝勒醫院關小明教授、美國佛羅裏達醫院DR.HOLLOWAY的悉心指導下,目前我們科室的手術的水平已經達到壹流水平了。”
肖主任所說的婦科手術,包括腹腔鏡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宮頸癌根治術,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癌全面分期手術,腹膜後多發轉移性淋巴結的腹腔鏡切除術,卵巢癌腫瘤細胞減滅術在內的高難度手術,及單孔腹腔鏡手術、機器人手術等,對醫生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要求都非常高,即便放眼全國,能獨立完成這些手術的醫生也是鳳毛麟角。
在攻克婦科腫瘤難題這條路上,肖主任不放過任何可能有效的方法——除了學習西醫的外科手術,她還帶領團隊借助醫院“杏林尋寶”平臺,在世界各地發掘民間大師,拜師學藝,將這些中醫特色療法學習、吸收並規範化,最後轉化成為能為專科患者帶來療效的特色療法。
“我有很多非常棒的老師,有院內治學嚴謹的各位主任、國內外著名的中西醫專家,也有來自國內民間的老師。像國醫大師劉敏如教授、著名的陰道鏡專家錢德英教授、切脈針灸的創始人俞雲教授、經方治療腫瘤的王三虎教授以及臺灣撥筋放血療法傳人林勝勤教授等等,都是我的老師。”
談到拜師,肖主任開心地和我們分享道,
“學習他們的絕活,把這些方法在專科內應用,給患者帶來好的療效是我們當前在努力做的。”
我們忍不住問她,作為行業裏專家級別的人物,難道沒有“專家包袱”嗎?
肖主任笑道:
“醫學是壹門不確定的學科,疾病受外界和個體差異的影響很大,每個人都不是按照教科書來生病的,總有我們解決不了的臨床問題,別人有好的應對方法,那就值得我去拜師學習。在整個大中醫學科裏,我就是很渺小的呀。世界的頂級醫學專家都需要不斷地學習,把自己放在合適的位置,就不會有包袱。”
“中醫在婦科腫瘤的診療上切切實實是有用武之地的。比如用中藥針灸等方法治療高危型HPV感染來預防宮頸癌的發生;卵巢癌的維持治療階段用中藥針灸的方法預防腫瘤的復發;月經失調的中醫藥調整來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發生;針對圍手術期圍放化療期壹些並發癥的防治可以增效減毒,大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肖主任在訴說針對婦科腫瘤病人中醫療法的時候如數家珍。
在拜師學藝、精進醫術這條路上,肖教授走得很快,因為她想做的不只是解決疑難雜癥,還希望為中醫學科正名做出自己的努力。
中醫的漫漫發展路,在最近壹百年裏遭遇了口碑滑鐵盧。在相當壹部分人眼裏,西醫是科學有效的象征,而中醫卻難免被貼上“歷史糟粕”的標簽。
在肖主任二十年的從醫生涯中,見過太多中醫被質疑的場景,最讓她難過的便是同行對學科的不自信。在協和醫院進修時,壹位醫生談到孩子高燒多日,嘗試了許多西醫的辦法也沒能緩解,問及為什麽不試試中醫療法,人家卻直接拒絕了這個提議,說自己在中醫院的同學認為中醫治不了。
當時肖主任只覺得心涼,即便是全國數壹數二的大醫院裏,竟然也存在對自己專業不自信的中醫。
“中醫總是被躺槍,壹是受到最近壹兩百年裏西醫快速進步的沖擊,二是因為中醫們自身缺乏自信和自我認同感,三是因為個別人濫用中藥,導致口碑崩塌。”肖主任分析道。
中藥被濫用導致醫療事故的傳聞時有出現,這也是肖主任頗為無奈的:
“這些消息發出來,沒有說明白是什麽人基於什麽具體病情開出的藥,也沒有講明用法用量和療程。輕易地扣上“中醫害人”的帽子是非常粗暴並且不公平的,至少在我們科還沒有出現過因為使用中藥造成嚴重不良反應的案例。”
正是因為存在質疑,使得肖主任堅定了為中醫正名、將中醫推廣出去的信念,她希望能和同道們壹起努力,消除壹些人對中醫的偏見,也希望中醫能走出國門,幫助到全世界的患者。
為了這個信念,肖主任和團隊做出了多種嘗試——邀請國內各大醫院的專家前來交流學習、舉行周期性講座和義診、帶著中醫案例同國外專家交流等等。
聊到這裏,肖主任掩不住眼裏的喜悅:
“國內外的醫師來學習了我們的技術,然後再教給他們的團隊,這是壹個裂變的過程,整個大環境都在壹點壹點變好。”
主任醫師的壹天是怎樣的?
早上八點趕到醫院,檢查完病人,參加完早交班會,查完房便直奔手術室,幾場手術下來差不多就到下午了。下午的專家門診往往從兩點安排到五點,下了門診就是日常的大小會議、工作匯報以及查看重點病人,等回到家往往是九點以後了。
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安排下,肖主任養成了“壹日壹餐”的習慣——忙起來,哪裏還顧得上吃飯呢?
手術時間往往是不可控的,下了手術直奔門診是家常便飯,而門診遲到則是難以避免的,面對這種情況,肖主任早就形成了條件反射——“道歉三連”。
“人在生病的時候,是最脆弱的,我們也得從患者角度去考慮。所以作為醫生,我們醫院壹直堅持‘把對讓給患者’,把醫患之間可能出現的矛盾扼殺在搖籃裏。”肖主任說。
正是這個堅持,肖主任所在的科室極少收到患者的差評和投訴,而掛號網上,患者們給她的評價也多為溫暖、親切。
最後,我們忍不住好奇,身負多重工作,肖主任是如何平衡生活與工作的呢?
肖主任笑道:“很多事情是無法兩全其美的,我只能說,非常感謝我的先生和我們科室裏的小朋友們(肖主任對團隊其他醫護人員的愛稱),我們的工作壓力真的很大,而他們和我壹起扛下來了。”
“我很幸運的是,在職業發展上壹直有壹群朋友在不斷鞭策我,如果人在自己生命裏能有這樣壹群良師益友、有***同奮鬥不求回報的團隊、有支持妳事業的家人,那麽妳肯定也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肖教授說,“與其說是我在平衡生活、規劃人生,我覺得是生活在推著我前進。”
生活推著肖主任前進,而肖主任和她的團隊創造了生活。
在國家“中西醫並重”的方針指引下,中西醫結合構建完美醫學可能為中國的病人帶來更大的福祉。相信在像肖主任團隊這樣的醫療工作者的***同努力下,我國的醫學事業壹定會對人類健康貢獻出“中國智慧”。
肖靜主任微信的個性簽名裏寫著“忠誠,幹凈,作為,擔當”。她在自己的崗位中不斷踐行者自己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