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妳曾了解過傑奎琳·杜普雷,那每當妳聽到這個名字時,妳壹定會滿懷悲憤與憐憫之情。
1945年,她出生在英國的壹戶平凡的人家,4歲偶然從收音機裏聽到大提琴的聲音後,便下定決心要學習這種樂器,五歲展現出驚人的天賦,隨即11歲贏得 the Suggia Award成為了英國最受矚目的演奏家。16歲正式開始演奏的職業生涯。
這耀眼的才華與幼小年紀的落差讓眾生傾慕,如此開掛般的人設,可想而知她這壹生都會混跡於名流社會之中,被無數的贊美與掌聲所包圍,然後名垂青史,整日與音樂相伴安詳壹生吧。可天才好似總逃不過被捉弄的命運, 1970年,也就是杜普雷正式開始演出的九年後,她被查出患上了多發性硬化癥,1971年正式停演,1973年演出了流傳至今,並且無人能超越的埃爾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以後,正式的告別了舞臺。1987年,不能說話,不能正常吞咽,眼睛也逐漸看不見並且時常開始不自覺地抽搐的杜普蕾,就這樣長辭於世。
在關於杜普蕾的事跡中,壹直有壹個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橋段。據說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壹次在車上時,聽見廣播裏有拉琴的聲音,便好奇的問身旁的人這是誰演奏的,旁人說到“傑奎琳·杜普蕾呀”史塔克又接著說 “像她這樣演奏,壹定活不長” 如此壹語成讖的評價,或許當真只有同類人才能覺察得出吧
正如史塔克的評價壹樣,杜普蕾可謂是因音樂而生,用生命去演奏,風靡壹時的人物,可是鮮花與不幸還是這樣不緊不慢的降臨在了她的身上,天才般的人設,卻只換來了十年的輝煌。就如同這個電影名字壹樣,煙火在夜空中絢爛的綻放之後,便四下消散,無影無蹤。但通過這個電影,我們卻能更能直觀的感受到天才演奏家杜普蕾性格上更缺失人格更陰霾的壹面。
影片的開始,是從壹對姐妹在海邊蹦跑玩耍拉開帷幕的,她們就是杜普蕾和她的姐姐希拉裏。
希拉裏是壹個長笛手,從小到大獲獎無數,是全家人的驕傲,小杜普蕾自然也很熱衷於有這樣壹個姐姐,不過看著姐姐這樣日漸奪目,小杜普蕾自然也想和姐姐壹樣,在報紙雜誌上有自己的壹席之地。於是小杜普蕾開始瘋狂的練琴,無論是在吃飯還是在上課,即使沒有琴在身邊,小手也會不停的模擬按弦的過程。或許是努力有了回報,或許是本就天賦異稟,慢慢的小杜普蕾的名聲越來越大,似乎大過了姐姐,人們介紹她時,不再說她是希拉裏的妹妹,那個被大家漸漸遺忘的長笛手,慢慢的變成了天才大提琴手杜普蕾的姐姐。
或許對於壹個普通的家庭來說,家裏有壹個天才便已經足夠了,當然,這個名額自然是屬於杜普蕾的。杜普蕾開始有了更好的老師,也上起了更昂貴的私教課。從那以後,姐姐很少再拿起長笛,慘淡的混跡在音樂學院裏,在教授面前緊張到連個音符也吹不出,她再也不是那個在臺上可以泰然自若,信心滿滿演奏的長笛手。
小杜普蕾逐漸長大,名聲大噪,認識她的人似乎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要給他做專訪,壹家人都為有這麽壹個出息又爭氣的女兒開心。但是杜普蕾的心智似乎仍停留在年少時期壹般,當知道姐姐的戀情, ?並且得知姐姐準備結婚時,杜普蕾表現得很不開心,仍然像個孩子壹樣質問著姐姐
“ 妳為什麽要結婚?世界上男人很多,根本不必結婚”
“因為我想嫁給他,我愛他”姐姐很溫柔的回應著
“妳不能就這樣離開我!”杜普蕾顯得有些不開心
“我不會離開妳的!”姐姐急忙解釋著“以後妳演出也會常不在家,不是嗎?”
“妳怎麽知道我不會放棄大提琴”杜普蕾依然任性道
“別傻了”姐姐似乎覺得妹妹有壹些異想天開“妳只知道大提琴,沒有大提琴妳只是個普通人,就像我只知道長笛,雖然他總是取笑我,但是他讓我覺得特別!”姐姐的眼中流出愛意
“他只是在哄妳開心,並且事實上……妳並不特別”杜普蕾依舊不依不饒
不知道杜普蕾是因為那個男人奪走了自己心愛的姐姐而生厭,還是因為姐姐有了男友自己卻沒有而心生妒忌,杜普蕾很不希望她們在壹起,但盡管如此,姐姐最終還是結婚了,杜普蕾自然也開始世界各地不停的演出,開始了輝煌的人生。
姐姐婚後,過上了平凡的生活。與丈夫搬到了偏遠的郊區,過著簡單而又幸福的二人生活。
可有壹天杜普蕾卻來到了姐姐家,看見姐姐,杜普蕾是很開心的,姐姐卻顯得有些驚訝。杜普蕾似乎是有壹些厭倦了演出的日子,自己越出色,杜普蕾心裏的孤獨感便日益強烈起來,似乎只有和姐姐待在壹起,才能找到些許慰藉。姐姐試圖詢問杜普蕾和她的鋼琴家男友巴倫博伊姆,杜普蕾卻總在逃避這個問題。
在外演出的日子並沒有讓杜普蕾成熟起來,她還是壹樣的任性,壹樣的喜歡依賴著姐姐,壹樣的看不慣姐姐和姐夫整日親親我我。後來甚至直接向姐姐提出要和姐夫上床。
或許杜普蕾真是太缺愛了,或許她突然發現姐姐就這樣被別人奪了去,或許她這些年的孤獨感無法言喻,或許她發現了自己如果沒有了大提琴就真的壹無所有了。所以,她選擇這樣的方式,選擇這樣刁蠻任性的方式來博取壹些關註,得到壹些她自以為是愛的愛。
杜普蕾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的日子裏,收獲了太多的掌聲和鮮花,每個人都把她捧得高高在上,在壹次演出後,甚至還收獲了壹把別人贈與她的琴,名叫 大衛·朵夫(Daviddoff)現歸馬友友所有 可越是光彩奪目,杜普蕾心裏的孤寂便漸漸與日俱增。在有壹次記者采訪她時,誇贊她前途無量,想聽聽她的感受 ,杜普蕾卻無奈的說“ 其實我並不想當壹個大提琴家,我討厭它,我只是好端端的在家練琴,突然就有人來邀我演出,然後兩年的檔期都排滿了 ”記者聽完顯然不能理解她,杜普蕾也只能假裝笑笑。
杜普蕾與巴倫博伊姆是在壹次酒會上認識的,當時巴倫博伊姆正在彈鋼琴,偶然瞥見站在壹旁得杜普蕾,便問身旁的人那是誰,旁人告訴他之後,他便走了過去
“ 妳是傑奎琳·杜普蕾?”
“對啊”
“我聽說過妳,我是丹尼爾·巴倫博伊姆”
“我也聽說過妳”杜普蕾接話道
“是嗎?妳聽說過我什麽?”巴倫博伊姆顯得有些驚訝
“我聽說妳有熱腺病,會傳染的,所以要保持距離”
“是嗎”丹尼爾覺得她似乎有些可愛,看見她身旁的大提琴後,丹尼爾問道“妳是個樂師?”
杜普蕾顯得有些驚訝“當然了,大名鼎鼎,明知故問”
兩人寒暄幾句後,丹尼爾的好友便催促著丹尼爾是時間走了,但是當丹尼爾剛走到門口,身後卻響起了大提琴優美的聲音,丹尼爾轉過身,看著拉琴的杜普蕾笑了笑。那個場景,我到現在還歷歷在目,我相信當時他們倆雖然壹句話也沒說,可思想和靈魂上早已碰撞纏綿了許久。後來她們倆壹起出現在很多音樂會上,親密無間附有默契的合作視頻流傳至今,依然被現在的人們津津樂道。不過電影中,我對他們印象最深的壹段對話,那就是在某壹次演出結束結束時,杜普蕾突然拿不住琴弓,手開始不由自主的發抖,回到房間後,杜普蕾連水杯也被摔碎在了地上。
“如果我不會彈琴,妳還會愛我嗎?”杜普蕾站在門外,問著在房間裏收拾東西的丹尼爾
“如果妳不會拉琴,妳就不是妳了”丹尼爾笑著說
“我只想知道妳還會不會愛我”杜普蕾繼續追問“或許……妳有沒有想過退休?”她的聲音開始變小
“退休?”丹尼爾覺得杜普蕾的問話有些滑稽“去鄉間找個房子,每天養雞嗎?別想了,舞者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
再後來………杜普蕾的身體每況愈下,拿起琴弓都依舊是壹件極其困難的事,更別說拉曲子了…
剛開始,杜普蕾的身子還能動壹動,丹尼爾也仍讓杜普蕾出現在舞臺上,他認為只要杜普蕾能出現,人們還是依然願意來看看這個名盛壹時的天才大提琴家。
可在臺上只能像傻瓜壹樣的打幾下鼓,對於杜普蕾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悲哀。後來身子不能動了,杜普蕾也只能整日纏綿於病榻之上,病情時好時壞。整日抽搐,無法吞咽,不能說話,多年未見的姐姐在病床上抱著自己的妹妹,耐心的說了很多話,本來不停抽搐的妹妹終於在姐姐的安撫下停了下來。後來電影終於在姐姐在車上聽見自己妹妹離世的消息,悲痛欲絕中落下了帷幕。
天才……我常常認為那是壹個不壹樣的群體,不是能用現有的知識及觀念去理解他們的壹個群體。他們的內心有太多常人不能理解的東西,他們的精神與認知的世界,更不是妳我這等平凡的人所能感知的。然而這個世界上,這樣的人有很多,梵高,尼采,顧城………每個人總能做出壹些出格的事,可每個人的才華又是那麽的耀眼。
或許因為他們生來不壹樣,或許因為他們得到了壹些常人壹輩子無法企及的東西,所以才會顯得那麽的孤獨,天才因出色而孤獨,常人因平凡而幸福。這或許就是這個世界給予我們的公平,但卻讓彼此互相不停羨慕的圍城壹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