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互聯網的開放網絡環境下,買賣雙方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商務活動中,不見面而進行各種商務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網上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壹種新型商務運作模式。“中國網絡營銷網”Tinlu相關文章指出,電子商務涵蓋的範圍很廣,壹般可分為企業對企業或企業對消費者。此外,還有壹種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增長模式。隨著中國互聯網用戶的增加,利用互聯網進行網上購物和銀行卡支付的消費模式逐漸普及,市場份額也在快速增長,電子商務網站也層出不窮。電子商務最常見的安全機制是SSL和SET。
分類情況
B2B、B2C、C2C、B2M四種類型的電子商務模式。
B2B指的是企業對企業。
正如企業與其他企業做生意壹樣,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即企業之間通過互聯網交換產品、服務和信息。壹般來說,電子商務交易的供需雙方都是商家(或企業和公司),他們利用互聯網技術或各種商務網絡平臺來完成商務交易的過程。這些流程包括:發布供需信息、訂購和確認訂單、支付流程、發出、傳送和接收賬單、確定配送方案和監控配送過程。有時我會把B寫成B,但為了簡單起見,我幹脆用它的諧音B2B(2就是to)。B2B的典型例子有阿裏巴巴、中國制造網、慧聰網。
B2C是企業對客戶。
B2C模式是中國最早的電子商務模式,以8848網上商城正式運營為標誌。B2C是指企業通過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壹種新的購物環境——網上商店,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在線購物和支付。由於這種模式為客戶和企業節省了時間和空間,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別是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這種模式可以節省寶貴的時間。
C2C的意思是消費者對消費者。
C2C和B2B、B2C壹樣,是電子商務的幾種模式之壹。區別在於C2C是用戶對用戶的模式。C2C商務平臺就是為買賣雙方提供壹個網上交易平臺,讓賣家主動提供商品的網上拍賣,買家可以選擇自己的商品進行競價。C2C的典型例子就是淘寶。
B2M向經理談生意。
與B2B、B2C和C2C相比,B2M是壹種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這種電子商務與上述三者有本質區別,其根本區別在於目標客戶群體的性質不同。前三者的目標客戶群都是作為消費者,而B2M所針對的客戶群是企業或產品的銷售者或工作者,而不是最終消費者。
企業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其產品或服務,職業經理人通過網絡獲取其產品或服務的信息,為企業提供產品銷售或企業服務,企業通過經理人的服務達到銷售產品或獲取服務的目的。職業經理人通過為企業提供服務獲得傭金。
與傳統電子商務相比,B2M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用戶群體上的本質區別,B2M還有壹個更大的特色優勢:線下發展電子商務!以上三種傳統電商的特點:商品或服務的買賣雙方只能是網民,而B2M模式完全可以把網絡上的商品和服務信息拿到線下。企業發布信息,管理者獲取商業信息,向所有人提供商品或服務,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
以中國市場為例,傳統電商網站面對的是654.38+0.4億網民,而B2M面對的是654.38+0.4億中國公民!B2B的典型例子是e-pace等。
互聯網上的電子商務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信息服務、交易和支付。主要內容包括:電子商務廣告;交易和電子交易憑證的電子購買和交換;電子支付結算和售後在線服務。交易的主要類型是企業對個人交易(B對C模式)和企業對企業交易(B對B模式)。電子商務涉及的主體有四類:客戶(個人消費者或企業集團)、商家(包括銷售商、制造商、儲運公司)、銀行(包括發卡行和收單機構)和認證中心。
從貿易活動的角度來看,電子商務可以在多個環節中實現,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較低層次的電子商務如電子商務、電子貿易、電子合同等。最完整、最先進的電子商務應該是利用互聯網開展壹切貿易活動,即在互聯網上完全實現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部分物流。也就是說,妳可以從網上找客戶洽談、下單、付(收)款、開電子發票甚至電子報關納稅,壹氣呵成。
要實現壹個完整的電子商務會涉及很多方面,除了買賣雙方,還需要銀行或金融機構、政府機構、認證機構、配送中心等機構的加入。因為參與電子商務的各方在物理上互不相識,所以電子商務的整個過程並不是物理世界中商業活動的復制。網上銀行、網上電子支付以及數據加密、電子簽名等條件和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還有另外兩個類別:
商業機構和行政機構之間的B2A電子商務
企業對政府的電子商務是指企業和政府機構之間的電子商務活動。比如政府會在網上公布采購明細,通過網上招投標,企業也會通過電子方式投標。
目前這種方式還處於初步實驗階段,但可能會發展很快,因為政府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樹立形象,通過示範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這種電子商務來管理企業的行政事務,如政府通過電子商務發放進出口許可證和開展統計工作,企業可以在網上辦理納稅和退稅。
政府應在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美國,克林頓政府決定在不久的將來將70%的聯邦政府公共采購電子化。在瑞典,政府決定至少90%的公共采購將在網上進行。
中國的金關工程是建立以外貿為主導的電子商務框架,通過商務機構到行政機構的電子商務,推動中國各種電子商務活動的發展,如發放進出口許可證、辦理出口退稅、電子報關等。
C2A消費者對管理者的電子商務
消費者對政府的電子商務是指政府對個人的電子商務活動。這種電商活動目前還沒有真正成型。然而,在壹些發達國家,如澳大利亞,政府稅務當局已指定私人稅務辦公室或財務會計公司以電子方式提交個人納稅申報表。這種活動雖然還沒有達到真正的電子報稅,但是已經有了消費者對行政的電子商務的雛形。
隨著商業機構與消費者之間、商業機構與行政機構之間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將向社會中的個人提供更全面的電子服務。政府部門向社會納稅人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繳納社會福利金等,今後都將在網上進行。
商業特征
電子商務是互聯網爆炸式發展的直接產物,是網絡技術應用的全新發展方向。互聯網本身具有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這也成為電子商務的固有特征,大大超越了電子商務作為壹種新的貿易形式的價值。它不僅會改變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還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和結構。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化”技術平臺為傳統商務活動提供了無比廣闊的發展空間,其突出的優勢是傳統媒體手段無法比擬的。
★ 1.電子商務將傳統業務流程電子化和數字化。壹方面用電子流代替實體物流,可以大大減少人力物力,降低成本;另壹方面,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交易活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從而大大提高了效率。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空間概念,出現了壹個虛擬空間或虛擬社會,它不同於實際的地理空間。世界上任何角落的個人、公司或機構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緊密聯系在壹起,建立虛擬社區、虛擬公司、虛擬政府、虛擬商場、虛擬大學或虛擬研究所,共享信息、資源和智力。
★ 2.電子商務的開放性和全球性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貿易機會。互聯網跨越國界和時空。無論妳身在何處,無論白天黑夜,只要妳用瀏覽器點擊鼠標,妳就可以隨意登錄任何國家或地區的網站,與妳想面對面交流的人直接交流。
★ 3.電子商務使企業以相近的成本進入全球電子市場,使中小企業擁有與大企業壹樣的信息資源成為可能,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 4.電子商務重新定義了傳統的流通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使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直接交易成為可能,從而在壹定程度上改變了整個社會經濟運行模式。
電子商務壹方面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壁壘,另壹方面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各種社會經濟因素的重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從而影響社會的經濟布局和結構。21世紀是壹個信息社會,信息就是財富,信息傳遞的速度對商家來說是生死攸關的事情。互聯網因其快速的信息傳輸速度而受到商家的青睞。可以說,南半球的人可以通過互聯網在十分鐘、幾分鐘甚至很短的時間內了解到剛剛發生的事情。互聯網真的把整個地球變成了地球村。
★6.互動性:通過互聯網,商家可以直接溝通、洽談、簽約,消費者也可以將自己的反饋建議反映到企業或商家的網站上,而企業或商家要根據消費者的反饋及時調查產品類別和服務質量,實現良性互動。
基於以上優勢,電子商務作為壹種新的商業模式,在20世紀最後十年出現在人們面前。與傳統的交易方式相比,電子商務有許多優勢,例如,它可以突破地理和時間的限制,使不同地區的人們可以自由地傳遞信息,交換所需的商品和進行貿易。它的快捷、迅速、自由和低廉的交換成本受到人們的喜愛。為什麽不呢?
種族發生
以歐美國家為例,可以說電子商務業務發展如火如荼。在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電子商務產生的營業額已經占到總業務量的1/4,而在美國,已經達到1/3以上,而歐美國家的電子商務發展也不過十幾年。在美國,AOL、Yahoo、E-Harbor等著名電子商務公司在1995左右開始賺錢,2000年創造了7.8億美元。IBM、亞馬遜書店、戴爾電腦、沃爾瑪超市等電子商務公司,都在各自的領域獲得了不可思議的利潤。歐美國家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有以下幾個因素:
★1.歐美擁有電腦的家庭和企業很多,網民數量占總人口的2/3以上,尤其是青少年,幾乎都是網民。雄厚的經濟條件和龐大的網民群體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2.歐美國家普遍實行信用卡消費制度,建立壹套完整的信用保障體系,解決了電子商務的網上支付問題。細說起來,歐美國家的信用擔保業務已經發展了80年。在歐美,人們可以自由流動,不會像中國那樣受到戶籍的限制。為了方便日常生活,每個人都有壹個獨壹無二的信用代碼,無法偽造,伴隨壹生。有了這張信用卡,發卡行允許持卡人大額透支,但持卡人需要在規定時間內歸還借的錢。如果壹個公司或個人惡意透支後不還款,以後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意識到自己的信用記錄上有這個汙點。所以西方人普遍視信用為自己的第二生命,沒有人願意貪小利而失大義。在網上購物時,他們會在點擊物品時直接輸入密碼,並將信用卡中的電子貨幣轉移到網站上。商務網站確認付款後會立即組織送貨上門。
★3.歐美的物流配送體系相當完善正規。正是近年來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出現,使得很多不同地域的網民經常在購物當天或者第二天就能收到自己需要的商品。這得益於歐美近百年倉儲運輸體系的發展歷史。以美國為例,在第二世界站之後,許多企業有效地轉變了軍事後勤保障系統的運作模式,並將其應用於物資流通領域,逐步在全國各地建立起分散而無孔不入的物流配送網絡。甚至在十幾年前,電商業務還沒有廣泛發展的時候,只要客戶打電話要貨,幾乎都可以享受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聯邦快遞、UPS(聯邦包裹快遞)等大型物流公司為模型,負責為各種業務向客戶運送產品。有了如此龐大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當電商時代到來時,美國只需要用電腦連接所有配送點,自然就完成了從傳統配送到電商時代的轉變。電子商務活動中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物流配送問題就這樣迎刃而解了。
中國的情況
中國的電子商務是從1997起步的。如果說美國電商是“商業驅動”,那麽中國電商更是“技術驅動”,這是中國電商和美國電商在發展模式上最大的區別。在美國,電子商務的實踐早於電子商務的概念,企業的業務需求“推動”了網絡和電子商務技術的進步,促進了電子商務概念的形成。互聯網時代到來的時候,美國已經有了比較先進發達的電子商務基礎。在中國,電子商務的概念先於電子商務的應用和發展,“啟蒙者”是IBM等IT廠商。網絡和電子商務技術需要不斷“拉動”企業的業務需求,進而帶動電子商務在中國的應用和發展。理解這種差異非常重要,這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壹大特點,也是理解中國電子商務應用和發展的壹把鑰匙。
1997和1998,中國電子商務的主體是壹些IT廠商和媒體,他們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啟蒙教育”,激發和引導人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興趣和需求。經過這個階段,在1999和2000年,以網站為主要特征的電子商務服務商成為中國最早的電子商務用戶,也是這個階段中國電子商務的主體。隨著電子商務應用和發展的深入,以及資本市場泡沫的破滅,網站電子商務開始陷入低谷,而企業尤其是傳統開始大規模進入電子商務領域。中國電子商務從2001進入第三階段,企業電子商務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新主體。
這種變化是深刻的,但也導致了對中國電子商務形勢的壹些不正確看法。人們已經習慣於把網站電子商務,尤其是壹些“熱門”網站電子商務作為了解和判斷電子商務形勢的重要甚至唯壹依據。因此,電子商務在壹些“熱門”網站的衰落導致許多媒體和專業人士判斷中國電子商務正處於低潮,走向衰退或永遠不會復蘇。所以很多人對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產生了很大的懷疑,對電子商務的優勢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否定和負面的意見。
這種觀點可以理解,但不正確。事實上,與表面情況相反的是,中國的電子商務正在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總體情況是健康的。電子商務的主體正在從IT廠商、媒體、電子商務服務商向企業轉變,傳統企業正在大規模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其特點是堅定、有效但不吸引“眼球”。企業電子商務是觀察和判斷未來電子商務形勢的主要視角。
在電子商務在中國的應用和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基本問題需要重新考慮,如什麽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還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範圍有多大,政府采購是電子商務還是電子政務,網絡廣告是否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包是否包含ERP,電子商務交易額如何計算等等。
應用系統
(1)企業對企業應用系統(B到B)
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將是電子商務業務的主體,約占電子商務總交易額的90%。目前,電子商務大大提高了企業在供應、庫存、運輸、信息流通等方面的效率,而電子商務最熱心的推動者也是商家。企業對企業的交易是引入電子商務可以產生很多好處的地方。對於壹個流通領域的商業企業來說,由於沒有生產環節,電子商務活動幾乎涵蓋了整個企業的管理活動,是使用電子商務最多的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商業企業可以更加及時、準確地獲取消費者信息,從而準確地訂購商品,減少庫存,通過網絡促進銷售,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獲得更大的利益。
企業間電子商務的壹般交易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首先是交易前的準備。這個階段主要是指買賣雙方和參與交易的各方在簽訂合同之前的準備活動。二是交易談判和合同簽訂。這個階段主要是指買賣雙方對交易的所有細節進行談判,雙方談判的結果以文件的形式確定下來,即以書面文件和電子文件的形式簽訂貿易合同。三是交易前辦理手續。這個階段主要是指從買賣雙方簽訂合同到開始履行合同的過程。第四是交易合同的履行和索賠。
(2)企業消費者應用系統(B t0 C)
從長遠來看,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最終將在電子商務領域占據重要地位。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和很長壹段時間內,這壹層次的業務只能占比較小的比例。它以互聯網為主要服務提供手段,實現公共消費和提供服務,並保證相關支付方式的電子化。隨著萬維網(WWW)的出現,它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它可以被看作是壹種電子零售。目前,互聯網上遍布各種類型的商業中心,提供從鮮花、書籍到電腦、汽車等各種消費品和服務。
這種購物流程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面對面交易、現金交付、面談等購物方式。這是壹種新的有效的電子購物方式。當然,如果我們想放心大膽地進行電子購物活動,就需要壹個非常有效的電子商務安全系統。
(3)企業-政府應用系統(B到G)
包括政府采購、稅收、商檢、管理規則等。,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所有事務都可以覆蓋。比如政府的采購清單可以通過互聯網公布,企業可以電子化回復。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這類應用將迅速增長。政府在這裏有兩個角色:它是電子商務的用戶,進行采購和作為商業行為者。也是電子商務的宏觀管理者,在電子商務中起到支撐和規範的作用。在發達國家,電子商務的發展往往主要依靠民營企業的參與和投資,政府只起引導作用。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企業規模小,信息技術落後,償債能力低。政府參與有助於引進技術,擴大企業規模,提高企業償債能力。
(4)消費者-消費者應用系統(C到C)
這個應用系統主要體現在網店的建立上,現在有很多網上交易平臺,比如淘寶,易貝。這些交易平臺為很多消費者提供了網上開店的機會,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這個體系。
據調查,到2006年6月底5438+2月,淘寶註冊會員突破3000萬,2006年全年成交額突破6543.8+0.69億,遠超2005年中國網購市場總額。根據Alexa的評價,淘寶是中國訪問量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全球排名第22,中國排名第7。
(5)企業-職業經理人應用系統(B到M)
這個應用系統正在逐步完善其管理模式、交易模式等細節。與傳統電子商務相比,B2M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用戶群體上的本質區別,B2M還有壹個更大的特色優勢:線下發展電子商務!以上三種傳統電商的特點:商品或服務的買賣雙方只能是網民,而B2M模式完全可以把網絡上的商品和服務信息拿到線下。企業發布信息,管理者獲取商業信息,向所有人提供商品或服務,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
以中國市場為例,傳統電商網站面對的是654.38+0.4億網民,而B2M面對的是654.38+0.4億中國公民。
支持環境
電子商務不僅影響了各方的交易過程,也在壹定程度上改變了市場結構和規則。傳統上,市場交易鏈是在商品、服務和貨幣的交換中形成的,而電子商務加強了信息因素的重要性。於是就有了信息商品、信息服務和電子貨幣。貿易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只是貿易過程中的壹些環節因為附著載體的變化而相應改變了形式。這樣,從單個企業的角度來看,貿易方式發生了壹些變化。從整個貿易環境來看,有些商機消失了,而新的商機出現了,有些行業衰落了,有些行業崛起了,從而使整個貿易格局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除了傳統的商業因素之外,電子商務的支撐環境還包括:
★(1)信息高速公路實際上是指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它主要由主幹網、城域網和局域網組成,使任何聯網的計算機都能隨時通過網絡與世界相連。信息可以通過電話線或無線電波傳輸。
★(2)電子商務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的制定:電子商務是基於跨境信息網絡的貿易方式,相關政策法規必須與之相壹致。然而,各國國情相差甚遠,電子商務的要求與各國的具體情況之間往往會發生沖突,這就需要國際社會的協調解決。比如1996,聯合國貿易發展理事會通過了《電子商務示範法》。美國、俄羅斯、德國、英國等國家都頒布了許多促進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就整個網絡環境而言,標準對於保證兼容性和通用性非常重要。技術標準定義了用戶界面、傳輸協議和信息發布標準等技術細節。目前,許多制造商和機構都意識到了標準的重要性,並正在共同努力制定統壹的標準。例如,VISA和Master Card的發行商與業界合作,制定了SET協議,以確保電子商務的安全支付。
★(3)實現網上發布、查詢和檢索信息:像亞馬遜這樣的網上書店在自己的網站上發布產品目錄和庫存清單,在網站上吸引了相當數量的顧客。此外,壹個復雜的網站服務器可以為特定的查詢者提供壹個符合其個人習慣的目錄,其功能比任何用戶註冊卡都更好、更持久。
★(4)多媒體信息傳播工具的開發:在互聯網上傳播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而且還需要確保其傳遞的信息是可靠的、牢不可破的、不可否認的,並能在發生爭議時提供適當的證據。網絡通訊工具用來提供兩種通訊方式:壹種是無格式的數據通訊,比如我們通過傳真和電子郵件發送的消息,主要是針對人的;另壹種是格式化數據交換。電子數據交換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它的傳輸和處理過程可以自動化,無需人工幹預,即面向機器。訂單、發票和貨運單據都適合於格式化數據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