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信仰是什麽?

信仰是什麽?

“信仰”是壹個漢語詞語,拼音是xìn yǎng。

壹、“信仰”壹詞,最早出現於唐代實叉難陀譯的八十卷《華嚴經·卷十四·賢首品第十二》”人天等類同信仰’壹句”,此處,信仰指“對佛教三寶不疑,而欽仰之”意,也就是對佛,法,僧三寶之崇信欽仰。如:

1、唐譯《華嚴經》:‘不作逼惱眾生物,但說利益世間事,咒術藥草等眾論,如是所有皆能說。壹切仙人殊勝行,人天等類同信仰,如是難行苦行法,菩薩隨應悉能作。’

2、唐代道宣《續高僧傳》”釋慧琎……親欣其信仰也,遂放依榮法師而出家焉“。

二、其後,意思“信仰”壹詞的含義泛化,可用於習俗及政治等領域。如:

1、周恩來 《抗戰軍隊的政治工作》:“要以耐心說服誘導的精神,爭取官兵和人民的信仰,團結他們在革命主義與政綱的領導下而堅決奮鬥。”

2、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我對於經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漸失了信仰,采辦藥引似乎再沒有先前壹般踴躍了。”

3、巴金 《小人,大人,長官》:“對長官的信仰由來已久。多少人把希望寄托在包青天的身上,創造出種種離奇的傳說。”

4、古樸《中華民族不信邪 信道理》:”所謂信仰歸根到底也只不過是壹種對道理的崇敬與膜拜。“,“實際上,中國人只是不信邪而已。因此,中華民族不是沒有信仰,只是不迷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