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為了還原當時人物的真實性,當時粟裕確實是說方言的。
粟裕的扮演者謝偉才也使用了方言來塑造角色。
而在方言的“烘托”下,謝偉才版的粟裕成為壹代經典熒屏形象,至今仍無法超越。
方言的使用壹方面還原了偉人領袖們的真實歷史狀態,是對他們的尊重和敬畏。
另壹方面也讓這些角色在影視作品中的存在感更強,人物形象更立體,更容易獲得觀眾的認可。
作為反映“三大戰役”的史詩級歷史大劇,《大決戰》總免不了要與1991—1992年上映的電影版相比了。
電影《大決戰》三部曲在國產戰爭片中的位置可以用“無出其右”來形容,藝術高度和制作水準都是同題材作品中的“翹楚”。
總結如下:
對於其他偉人領袖來說同樣如此,因為他們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深地刻在觀眾們心裏,如今的獻禮劇對特型演員的使用已經不那麽嚴謹,甚至有些敷衍,如果方言也被放棄,歷史和歷史的執牛耳者又豈能不失去他們本來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