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愛國故事名稱

愛國故事名稱

1、我是中國人

1931年9月21日,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裏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

有壹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妳為什麽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

吉鴻昌當即怒斥:“妳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

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壹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I am a Chinese!(我是壹個中國人!)”

並將其掛在胸前,走在美國的大街上,讓每個人都能看到。

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2歲那年,周恩來離開家鄉,來到了東北。當時的東北,是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爭奪的焦點。他在沈陽下了車,前來接他的伯父指著壹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

“為什麽?”周恩來不解地問。

“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

“那又是為什麽呢?”周恩來打破砂鍋問到底。

“為什麽?中華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麽。

不久,周恩來進了東關模範學校讀書。他始終忘不了大伯接他時說的話,經常想:“租界地是什麽樣的?為什麽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裏?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

壹連串的問題使周恩來迷惑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壹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

壹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背著大伯,約了壹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嘿!這壹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壹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壹群人,正大聲吵嚷著什麽。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麽,壹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壹旁。

壹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壹通。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地裏,誰又敢怎麽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時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

從租界地回來以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壹個人在沈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麽。直到在壹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

那天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壹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麽而讀書?”

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

周恩來壹直靜靜地坐在那裏,沒有搶著發言。魏校長註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聽了為之壹振!他怎麽也沒想到,壹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壹句:“妳再說壹遍,為什麽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誌者當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淩,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3、精忠報國

嶽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嶽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嶽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妳有什麽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嶽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妳怕嗎?"

嶽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麽,如果連針都怕,怎麽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嶽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但“國”字沒有壹點,象征國內無首。刺完之後,嶽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嶽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嶽飛。嶽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嶽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4、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劉胡蘭10歲參加兒童團,不到14歲便入黨,當上了區的婦女幹事。毅然躺在鍘刀下時,尚未滿15周歲。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壹個中農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為妻。

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積極投身於婦救會工作,並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壹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

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鬥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

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鬥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壹害。1946年12月的壹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

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

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壹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壹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1947年3月下旬,毛澤東帶領中***中央機關轉戰陜北途中,中***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縱隊司令員任弼時向他匯報了壹位小姑娘劉胡蘭英勇就義的事跡,毛澤東問:“她是黨員嗎?”

任弼時說:“是個優秀的***產黨員,才15歲。”毛澤東深受感動,揮筆寫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8個大字。

5、董存瑞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淩晨,天還沒亮,陣地上壹片寂靜。戰士們焦急地等待著進攻的信號。隨著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我人民解放軍強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敵人火力全給壓住了。

在硝煙彌漫、烈火滾滾中,苔山頂峰的磚塔,被我國人民解放軍的大炮轟倒了,炮樓也被打掉了,不壹會兒,勝利的紅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頂峰。

下午3點30分,第二次進攻開始。六連向隆化中學發起沖鋒。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把戰士們壓在壹條土坡下面,擡不起頭來。

原來,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壹座橋上噴出來的6條火舌。狡猾的敵人,在橋上修了壹個偽裝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沖鋒的道路。

這時,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要求把這座橋型暗堡炸掉。白副連長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沖出不遠,炸藥包就被敵人槍彈打中,李振德犧牲,其余兩名爆破手負了重傷。

這時,團部來了緊急命令,要六連火速從中學東北角插進去,配合已突進中學院內的兄弟部隊,迅速解決戰鬥。白副連長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

董存瑞挾起炸藥包,彎著腰沖了出去。在郅順義的火力掩護下,他壹會兒匍匐前進,壹會兒又借著郅順義扔出的手榴彈的煙霧,站起來壹陣猛跑。橋型暗堡裏,國民黨軍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尖利的嘯聲,從他的耳邊掠過。

在快要沖進開闊地時,郅順義指著前面的壹個小土堆,對董存瑞說:“妳就在這兒掩護!”壹陣手榴彈把敵人碉堡前的鹿砦、鐵絲網炸壞了。

國民黨軍的機槍又慌忙朝他打過來,突然,董存瑞撲倒了,郅順義站起剛要向前沖去,只見他猛然爬起來,壹陣快跑跳進旱河溝裏,進入了國民黨軍的火力死角。

而這時,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他抱著炸藥包迅速猛沖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壹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藥包的地方。

如果把炸藥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著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藥支架。怎麽辦?郅順義清清楚楚看著這壹切,急得直攥拳頭。 突然,身後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進攻的時間到了。

董存瑞擡頭看了看橋頂,又看了看身後壹個個倒下的戰友,楞了壹下,突然,身子向左壹靠,站在橋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藥包,使其緊緊地貼著橋底,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郅順義看到後,縱身壹跳,朝橋下的戰友奔去,董存瑞看見了,厲聲喝道:“臥倒!臥倒!快趴下!!”

隨著天崩地裂的壹聲巨響,敵人的暗堡被炸毀,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道路。犧牲時,他年僅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