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壹個統壹的王朝,也是第二個少數民族統壹的政權,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壹筆。

清朝離我們今天最近。隨著近年來清宮劇的泛濫,清宮也為大眾所熟知。所以今天宋安之就來給大家講講清朝這段有趣又冰冷的歷史,相信95%的朋友都不知道,讓我們對這個離我們最近的朝代有更深的了解。

壹、清朝對“八”這個數字的執念。

清朝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其中有八個是開國鐵帽子王。其實最早的八個開國鐵帽子王,應該都有英國王子阿齊格的壹份,但是多爾袞死後,阿齊格試圖接掌攝政王的位置,繼續壓迫順治皇帝。他失敗後被削爵位判了死刑,這種世襲的角色自然也就失去了。

英王失去世襲接替資格後,因為自清太祖努爾哈赤以來,八股山、巴和碩貝勒、巴家八分等舊名被定為傳說。於是,政績和威望遠在諸王之下的清太宗之子成澤太子,在康熙時期被莊取而代之。

另外,立下赫赫戰功的多爾袞遲早會復職為太子瑞,為八鐵帽子王。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指定清朝創立的八大鐵帽子王,莊入選八大鐵帽子王,滿足了清朝對“八”這個數字的執著要求。

第二,不要說努爾哈赤時期,就是皇太極時期,清廷也不知道有訃告,所以努爾哈赤沒有謚號。

直到天聰九年,明朝義軍徐世昌邀請皇太極去謚號為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被謚號為“武”。康熙年間,改謚號為“高”。

三、明清大壹統體制,明英宗和清太宗皇太極是兩個例外。明英宗有兩個頭銜:正統和天順。皇太極有兩個頭銜:天聰和崇德。

其實對皇太極來說沒有兩個稱號,比如努爾哈赤的天命稱號,皇太極的天聰稱號,都是本部的尊稱。這是自稱天命皇帝的努爾哈赤和自稱天聰皇帝的皇太極留下的爵位。清軍入關後,深入漢化,所以這個稱號逐漸流傳下來。

所以,認真來說,皇太極的國號只有壹個,就是1636年改國號為大清,元朝改國號為崇德。

第四,清初,清太宗被翻譯成皇太極、皇太極、皇太極,相當混亂。清朝入關後,隨著漢化的深入,乾隆年間,清太宗的譯名被正式定為更為漢化的“皇太極”名,這也算是清朝漢化的標誌之壹。

5.清朝攝政王多爾袞的年號是瑞親王,這是滿語巧妙的中文翻譯。在順治元年的清廷文獻中,又被譯為“王瑩”,意為“智慧之王”。

6.明末清初,為了籠絡入關第壹將吳三桂,明朝封吳三桂為平西伯,清朝封他為平西伯。

當時不只是清廷拉攏吳三桂,南明小朝廷也想拉攏吳三桂。

當時,南明的弘光政權還幻想著“聯合陸平寇”,想借助清廷消滅李自成。左、陳洪範、馬組成北使團,從南京出發,攜帶《大明皇帝北送單於詔書》和“齊國公”吳三桂等人的禮物,以及白銀10萬兩、黃金1200兩。

最終,吳三桂沒有了南明的薊主,而是成為了清朝的平西王。最後造反,發動舊金山叛亂,成為三姓的奴隸。

七、大清的旗幟,歷來是清朝統治國家的基礎,也屬於享樂階級。但事實上,歷史並沒有那麽絕對。比如有三六條橫幅,也有被壓迫的橫幅。

清代,許多旗人也加入了安百裏教各派領導的反清活動。比如乾隆年間,在關外的河南、錦州、承德、牛莊等地,都有參加混元、紅陽、如意教會的旗號。嘉慶八年(1813),林青發動的田麗起義曾壹度侵入紫禁城。其中包括旗手陳翰在內的數十人沖進東華門,直接與禁衛軍發生打鬥。

八、清朝皇帝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皇帝。清太宗和皇太極收復蒙古後,清帝還兼任蒙古可汗,著名的康熙皇帝被蒙古人稱為阿木古浪可汗。

九、乾隆皇帝是個蓋章狂人,壹生酷愛收藏珍貴書畫,更喜歡在上面瘋狂蓋章。甚至有時候上面寫的章和字比字畫還多,占據了字畫的壹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