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愛因斯坦,牛頓,安培,法拉第,歐姆等這些科學家們有哪些人信仰上帝?

愛因斯坦,牛頓,安培,法拉第,歐姆等這些科學家們有哪些人信仰上帝?

人類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都信仰上帝,近代科學的奠基人幾乎全都是基督徒。按照聖經教導,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人是神按自己的形象造的。因神給予的理性,人有能力接受神的啟示去認識宇宙,進而認識神。同時,神要人治理環境,管理各種魚類、飛鳥、走獸。只有對所要管理的對象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當好神的管家。為了認識神榮耀神,為了不負神的重托,壹大批虔誠的基督徒以極大的熱忱獻身於自然科學,取得了舉事矚目的成就,成為各個學科的奠基人。

在壹八六五年,英國科學會發表了壹篇由617人簽名的關於宗教(專指基督教)與科學的宣言,現保存在牛津博德倫(Bodleian)圖書館,其宣言如下:

“我們以自然科學家的立場發布我們對於科學和宗教關系的意見。現在科學界若幹人士,因為探求科學真理,從而懷疑聖經真理及其正確性。我們對此深感遺憾!

我們認為神的存在,壹方面寫在《聖經》上,壹方面寫在自然界中;盡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卻絕對不能彼此發生沖突。

我們應當牢記:物理科學尚未臻於完善,尚在不斷改進之中;目前我們有限的理解,仿佛是對著鏡子觀看,還是模糊不清。

現在許多自然科學的學者,對於聖經不加研究,徒憑其不完善的定律和壹知半解(就對聖經)懷疑反對。這種態度,實在不能不令我們為之痛惜。

我們深信,每壹位科學家研究自然,其唯壹目的,是在闡明真理。倘使他們研究的成果,發現聖經和科學有所抵觸(其實只是對聖經的曲解),千萬不可輕率武斷,以為他的結論是正確的,而聖經的記載是錯誤的。而應該持客觀的態度,平心靜氣,聽神的指示,確信二者必然相符,絕不可偏執成見,以為科學和聖經有沖突分歧之處。”

 

下面是壹些具體的例子:

(1)牛頓(1642—1727)

牛頓是這壹大批基督徒科學家的傑出代表。他18歲進劍橋大學學習,竟然在27歲時就當上了劍橋大學的教授,這足以證明他的成就是多麽輝煌。他的科研領域涉及數學、物理和天文學。他發明了數學上的微積分,出版了近代科學奠基性巨著《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力學三大運動定律,他在蘋果樹下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幾個世紀以來壹直被世界各國的許多教師和家長所采用,作為向兒童進行科普啟蒙教育的經典素材。

牛頓雖然在科學上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但他更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畢生認為,人類理性的能力有限,不能包容壹切經驗。所以,他研究聖經的興趣不在研究科學之下。據統計,牛頓所發表的科學著作只占他所有著作的16%,其他84%的著作是他生前未出版的神學作品,總數字超過140萬字。他寫道:“我深信聖經是神的話,聖經是人受神默示寫成的。因此,我每天都研讀聖經。”“據我研究的結果,聖經記載之信而有證,實在遠非世俗的歷史所能比擬的。”牛頓研究天文學,察覺到神的手的工作,他說“無神論是無知的。我觀看太陽系,看見地球與太陽保持壹定的距離,得到適當的熱能和光線。這絕不可能是機緣巧合。”“惟有這位智者有大能力,創造、計劃如此美麗的太陽系,各大行星、慧星……壹切都由他支配統治,他是萬有的主宰。”

(2)愛因斯坦(1879—1955)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物理學家,是繼牛頓之後科學界聳起的又壹座高峰,他提出來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引起了物理學界壹場深刻的變革。

愛因斯坦相信有壹位上帝,他說:“無限高超的神在我們微弱心智所能覺察的瑣細小事上顯示他的存在,我對之心悅誠服。我的信仰由此構成。在我心靈深處,確信有個超越的智能彰顯在不可思議的宇宙中,這構成我對神的信念。”雖然他是科學泰鬥,但他卻不相信科學萬能,他指出:“人類生命的意義是什麽……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意味著要有宗教信仰。”

(3)法拉第(1791—1867)

法拉第是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基督教會長老,他以發現電磁感應而聞名於世,被譽為“電學之父”,電容的單位則以他的名字命名“法拉”,他又是個發明制造家,發明了發電機和變壓器以及最早的電動引擎。

法拉第是個虔誠的基督徒,擔任著倫敦壹教堂的長老聖職,每周講道多次,保留至今的講章有150篇之多。他的名言是:“聖經說什麽,我們便說什麽;聖經沒有說的,我們也不應說。”他相信上帝創世的統壹性和連貫性,使他引入電場和磁場的概念。為了使社會大眾認識上帝智慧的創造,他公開示範在電學上的發現。他在晚年更是勤讀聖經,當他被記者問及對死後有何猜測時,他回答道:“猜測?我從沒有任何猜測。我深信所有的確據。我知道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聖經提摩太後書壹章12節)。”

(4)焦耳(1818—1889)

焦耳是英國物理學家,他在物理學上的貢獻,是他為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奠定下基礎,能量的單位則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焦耳”。他提出焦耳定律,被譽為當時新科學的熱力學的始祖,他為熱力學第壹定律(暗示宇宙不是自然衍生出來的)提供了實驗的基礎。

焦耳是個基督徒,他認為科學研究工作與聖經真理協調壹致。他堅信神就是宇宙創造者,他列出他優先考慮的事:“承認信仰,服從神的旨意,然後從他手的工作體會他的智慧、大能和美善。”

(5)麥克斯韋(1831—1879)

麥克斯韋是英國物理學家,他的電磁理論及其相關方程式,為二十世紀物理學開辟了新裏程。

科學界的朋友和同事都公認麥克斯韋是虔誠的基督徒。他是教會的長老,經常研讀聖經,他的筆記本裏記著他的禱告:“全能的神啊,妳按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賜予他生命的靈魂,讓他尋求妳。妳統治所有受造物,教導我們研習妳親手作的工,好使我們開墾土地善用資源,加倍努力事奉妳;又使我們領受妳可稱頌的話語,相信妳差派主耶穌來,帶給我們救恩和赦罪的知識。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祈求。”

(6)帕斯卡(1623—1662)

帕斯卡是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他自幼就表現出過人的才華,16歲寫成投影幾何的名著《圓錐曲線論》;他研究了代數中二項式展開的系數規律,對概率論和擺線的研究也卓有貢獻。在物理方面,他提出了密閉流體能傳遞壓強的帕斯卡定律,壓強的單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帕斯卡”。

帕斯卡是個少有的“不愛世界愛上帝”的基督徒科學家。正當他的科研成就如日中升的時候,他竟從24歲起放棄了科學研究,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上帝。他的主要著作《思想錄》和《外省通信》,被看作是神學經典。帕斯卡的科學方法帶有基督徒信仰的深刻印記,他對唯理論進行了批判。他認為,對上帝的啟示,人們必須接受(或拒絕),而不能僅僅因其不符合理性便予以懷疑。上帝的無限性是超越理性的,那種主張借助於科學的原理就能解釋萬物的觀點,是極為狂妄自傲的臆斷。通過《思想錄》,我們能看到壹個基督徒的心聲:“沒有耶穌基督,世界是無法生存的,因為那必然要麽就是世界毀滅,要麽就是世界活象壹座地獄。”

(7)伽利略(1564—1642)

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學家,他的名字是和著名的比薩斜塔緊密相聯的,他在斜塔上所作的自由落體實驗,推翻了亞裏斯多德關於不同重量的物體下落速度不同的論點。伽利略首次通過實驗來檢驗理論推導正確與否,由此奠定了近代科學研究方法的基礎;因此,他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在天文學領域,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寫下《關於兩種主要世界體系的對話》,宣布哥白尼的“地動說”是完全正確的。

伽利略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和修士,他相信聖經來自上帝的啟示,相信科學與聖經不能互相沖突,他認為宗教信仰和科學信念之間並無矛盾。1633年6月,天主教皇烏爾班八世有感於基督教新教的影響日隆,決心維護天主教的利益,壓制伽利略《對話》的觀點。異端裁判法庭審問了伽利略,但伽利略始終認為自己正確,他說:“我難道不是壹個基督徒嗎?我難道不能算教會的驕子嗎?我難道不是敬拜全能的上帝和他的獨生子耶穌嗎?要我悔改什麽?難道讓我將真理隱藏起來,褻瀆上帝,替(天主)教會丟臉嗎?”作為天主教徒,他又承認宗教會議、聖傳和教義的權威性;他在法庭上宣布:“我宣誓,我過去、現在和將來都相信依靠神的幫助、神聖天主教及使徒建立的正統教會所教導和傳授的壹切。”伽利略在信仰和科學的關系方面堅持了正確的立場,認為哥白尼的學說符合聖經,而天主教皇是出於維護教廷的權威而迫害伽利略的,這壹事件是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舊教的壹場沖突,不能簡單籠統地說成是宗教迫害科學。實際上教皇並非為了維護聖經,而是利用天主教組織的政治權力壓制基督徒或傾向於基督教新教的科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