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李大逮
品牌聯名這個概念在很多行業都有,壹般來說,可以是品牌與品牌聯名,也可以品牌與明星聯名。我們日常見到的聯名款,大多出現在快消行業和時尚潮流領域,比如經常破圈的喜茶、可口可樂,和聯名款經常炒出天價的耐克、阿迪達斯等。
在汽車行業,聯名雖然不是破天荒的第壹次,但當?奧迪A3王壹博聯名款推出後,還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售價26.85萬,只有23臺11月中旬,全新壹代奧迪A3王壹博聯名限量版正式上市,售價26.85萬元,分啞光錳石黑和啞光哥特蘭綠兩種配色方案,全球限量23臺,其中錳石黑20臺,特蘭綠3臺。該車采用預約秒殺和好友助力兩種搶購方式,搶購時間將壹直持續到12月底,陸續放出購買資格。隨之而來的,是奧迪鋪天蓋地的廣宣露出。
限量款基於A3?Sportback車型打造,外觀上整體進行了重塑,前唇和尾翼采用了碳纖維材質,前進氣格柵、前翼子板、後車門處都有奧迪xYIBO的聯合logo,迎賓燈的圖案也采用的聯合logo,車內也體現了限量版的特殊性,內飾條上有王壹博的簽名,中央扶手燙印聯合logo。
限量款的汽車往往是高端的超跑,出自像瑪莎拉蒂、蘭博基尼等高端豪華品牌。而聯名款在車圈也較為罕見。此次奧迪A3王壹博聯名款的推出,確實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為什麽汽車品牌開始向流量明星傾斜?為什麽奧迪選擇王壹博出聯名款?由這個話題展開,我們能聊到很多東西。
品牌選擇流量,是壹個趨勢其實,不單單是王壹博,近年來,車企與流量明星的合作越來越多。寶馬選擇了易烊千璽,王壹博之外,奧迪與李斯丹妮也有合作。別克選擇了萬茜,雪佛蘭選擇了秦昊,現代選擇了楊冪,名爵選擇了楊超越。他們要麽是當紅流量明星,要麽是今年借綜藝流量大增的藝人。
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車企在宣傳方式上漸漸也開始轉型。與以往選擇大腕兒明星合作不同,近年來車企對合作對象的選擇,更看重的是明星自帶的流量。老牌明星固然名氣大,地位高,但其能帶動的流量較之新生代是非常有限的。而從實際傳播效果來說,壹個實力派明星固然有再高的格調,在網絡傳播上也很難引發太大的波瀾。
而流量明星帶來的傳播效果就非常顯著了。上汽MG5上市前與楊超越進行的聯動,為名爵帶來了巨大流量,單單壹條預熱短片就產生了34萬轉發、2萬評論及19萬點贊。而售價在預熱短片中露出的方式也頗為巧妙,與千篇壹律的上市宣傳片不同,MG5的這條視頻給筆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種傳播效果,傳統的明星代言人是很難實現的。
奧迪與王壹博,淵源不淺而奧迪與王壹博的合作更為深入,遠不止代言人那麽簡單。2019年底,王壹博就已經是奧迪Q2L家族強音大使,今年又當選奧迪最年輕的英傑匯成員,並成為英傑匯品牌大使。
奧迪英傑匯是什麽,我們看看其官微的簡介:
“奧迪英傑匯”是凝聚當代中國各領域代表人物,立體呈現奧迪“思想者、領導者、創造者”的用戶價值觀,強化奧迪進取精神,多元詮釋奧迪用戶的生活方式與人生態度,推動引領未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菁英典範用戶組織。
與VIP俱樂部之類的組織不同,英傑匯作為奧迪頂級用戶的俱樂部,是具有圈層營銷推廣作用的。英傑匯成員本身即是社會精英,同時也要具備社會影響。而英傑匯品牌大使的頭銜也非常特殊,英傑匯成員的頭銜有很多種,像乒乓球世界冠軍馬龍是進取先鋒,馬未都、楊瀾是文化大使。而品牌大使這個頭銜獲取的人並不多,此前有劉德華、張曼玉等。由此可見,王壹博與奧迪的淵源非同壹般,在奧迪的對外宣傳中,王壹博很有分量。此次推出聯名版,是奧迪與王壹博合作的進壹步深化,是奧迪對王壹博商業價值的進壹步挖掘。
流量之外,王壹博還有帶貨能力奧迪選擇王壹博,除了上文提到的流量為王的原因外,也是看中了王壹博的帶貨能力。任何傳播最終能夠形成銷售端的轉化才是成功的。傳統的明星代言,對於食品等行業可能還有人會因為代言人而產生購買行為,但在汽車領域這種大件消費,在之前恐怕很少有人會為了代言人買車。
但這個邏輯在流量明星面前可能就要變壹變。粉絲為偶像代言買單是很常見的現象,而王壹博的粉絲年齡跨度大,相當壹部分人購買力是不低的。此前王壹博代言Q2L時,就曾發起過壹個#想坐王壹博的副駕駛#的活動,翻閱話題下的發言記錄就會發現,由該活動產生的探店甚至買車行為並不少。而當這種行為在線上線下進行擴散時,必然會引發新的關註度,這也是王壹博身上的商業價值的體現。
選擇流量,會產生副作用嗎?如前所述,汽車品牌選擇與流量明星合作,是壹種趨勢。同時流量明星也有壹定的商業價值和帶貨能力。但豪華品牌選擇流量明星,會不會拉低品牌調性?
今年是2020年,最早的壹批90後已經30歲。根據相關機構的調查報告,90後已經成為了中國汽車消費的主力軍,預計占比達45%以上。
無論是8萬元的MG5,還是20多萬的Q2L,他們的目標人群都是,也應該是90後年輕人了。縱然很多人對流量明星有百般不滿,但世界的發展永遠是向新的。市場隨著主力人群的更替,接受流量明星的人也會漸漸成為主流。品牌與流量的結合會傷害到壹些人嗎?當然會,但同時也會討好更多的人。就像八九十年代老人們看不慣年輕人穿喇叭褲燙頭玩搖滾,千禧年後老人們看不慣年輕人低胸露背穿超短褲。看不慣看著看著,也會習慣的。而車企面對消費市場,必須要先行壹步。過於保守,當別人分完新興消費人群的蛋糕時,再想改變就來不及了。
當然,凡事有得就有失。在壹部分明確拒絕流量明星、不感興趣甚至有意抵觸的中青年人群中,奧迪選擇與此類略顯“膚淺”的流量明星合作,對其嚴肅、科技、講究底蘊的品牌形象,是壹種傷害。奧迪是如何在中國市場發家的?是奧迪A6L,是官車形象,是中產階級的形象代言……盡管奧迪早就不認為它們的產品跟官車有何瓜葛,但不能否認這種穩重、大氣的內在氣質,多年來已經深入人心。就像英傑匯此前的成員是林丹、馬未都、張曼玉這樣的業內成名已久、實力與名氣俱佳的明星和藝術家,如今換成了流量小生王壹博,未免還是少了幾分文化底蘊,多了幾分輕佻和向流量低頭的商業味道。
就像我身邊的好幾位70後,不知王壹博是誰,也不知道其有哪些代表作品,對奧迪滿世界的王壹博聯名款廣告也表示出反感和不屑。這中間固然有中青年群體對新事物的頑固抵觸和不與時俱進,但這種不同年齡層之間,審美觀和價值觀的撕裂與鴻溝,卻也是客觀存在。而這些,正是選擇流量明星所帶來的隱形代價。
『?最後說說?』
BBA這樣的豪華品牌,與別克、名爵這樣的中檔品牌最大的不同是,後者的歷史包袱小,可以隨意追逐流量、可騰挪的空間更大。而豪華品牌的立身之本是品牌文化的歷史與技術底蘊,壹旦失去了應有的格調和嚴肅的氣場,這層光環也就意味著被打破,這種隱形的損失才是無法彌補。試想如果有壹天奧迪英傑匯裏充斥著各種“哥哥”,那簡直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更實際壹點說,流量到底能為豪華品牌帶來多少購買力,事實上也存疑。奧迪此次只推出了23臺限量版,也證明其重點不在賣車而重在宣傳。再說了,BBA這樣的豪華品牌缺的是流量嗎?相比中檔品牌,靠嚴肅底蘊吃飯的豪華品牌,追逐流量的腳步,應該謹慎,更謹慎壹些。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線外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