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轉載世界以痛吻我,我以歌回應。

轉載世界以痛吻我,我以歌回應。

牛皮明明

導讀:聰明的人能認清生活的真相,聰明的人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這就是人生的價值。

01

1978粉碎“四人幫”後不久,27歲的陜西知青孫被誤判為“流毒”,關進了地委大院的窯洞裏。他病得很重,每天早上還要掃院子勞教,下午還要接受專案組的檢查。

孫絕望到了極點,壹度想自殺。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在1000多公裏外的北京,有壹個和他同齡的年輕人,每天坐在輪椅上,搖搖晃晃地在北京城內走來走去,乞求幫助。輪椅每5公裏會旋轉1500次。當妳碰到樓梯的時候,妳要繞著走,所以壹天下來,妳比壹個長跑運動員跑了更多的路。

為了救孫,他走了無數艱難的路,遭受了無數的冷眼和拒絕。後來他寫了壹封信,聯系了孫插隊的地方,動員村裏的農民簽名按手印做了壹個“萬人折”,然後寫信到安。

第二年,終於被孫“釣”回了北京。這個把他帶回來的朋友叫史鐵生。

很多人都讀過中學課文《我和地壇》,看到了那個飽受命運折磨,抱怨世界不公,甚至對母親發脾氣的少年史鐵生。但大家都沒見過為朋友做壹切的史鐵生。我從未見過史鐵生,他被命運放在輪椅上,卻在精神上傲然挺立。

如果妳覺得人生很幸運,那麽妳應該讀史鐵生。如果妳覺得人生充滿不幸,那妳壹定要讀史鐵生!

02

1951 65438+10月4日,史鐵生在北京出生。他是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優等生。他特別擅長體育,尤其是80米欄。他張開雙腳奔跑著,搖擺著,就像壹只剛從鬥獸場出來的野牛。只要參加比賽,易沖都是第壹。

18歲,史鐵生去陜北關家莊插隊。住在山洞裏,陜北的冬天,山洞冷得像冰洞。史鐵生把頭裹在大衣裏,蜷縮著身體,只留下嘴巴不停地呼吸,這樣才能熬過漫長的寒夜。下雨下雪的時候,我就鉆進牛棚,裏面全是糞和尿,沒地方睡午覺。

20歲那年,史鐵生在山裏放牛。他遇上了大雨和冰雹,無處可躲。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上,暴雨中只剩下史鐵生和壹頭老牛。雨停了,回到家時,史鐵生發高燒,病得很重。他以為自己身體強壯,就扛過去了。結果,命運跟他開了壹個巨大的玩笑。壹年後,他的下肢完全癱瘓,從80米欄的冠軍變成了輪椅。

從此,史鐵生的壹生用壹句話來概括:主業就是生病,業余時間寫點東西。他說:“我是殘疾人,但我不是殘疾人。”

癱瘓後,史鐵生壹邊寫作壹邊找工作。下班後,每天坐著輪椅去街邊工廠上班。在古董家具上畫畫壹個月賺十幾塊錢貼補家用,壹做就是七年。

早年住在北京前永康胡同壹個大院的最裏面。從院門到家門,輪椅要走過幾十米坑坑窪窪的土路。如果他不小心,輪椅就會翻車。輪椅翻過來的時候,史鐵生不喜歡喊,就先坐在地上扶著輪椅,然後用胳膊撐起身子。

他的小屋只有六七平米。除了床和書桌,空間只夠輪椅轉個小彎。在這麽小的地方,朋友們經常去拜訪他。在很多人眼裏,史鐵生的人生陷入了低谷,他應該變得沈默、自閉、絕望。

但是當這些朋友看到史鐵生的時候,都驚嘆不已。史鐵生不但沒有自暴自棄,反而異常開朗,滔滔不絕。只要有好玩的東西,好吃的東西,他都癡迷。

從文學到體育,從體育到旅遊,什麽都談。我特別喜歡談論食物,所以談論食物很有趣:

“羊肉還是牛姐好!醬牛肉還在白紙坊的隧道裏呢!”就連回民鄉的李燒餅也是他所熟知的。

病後的史鐵生胃口不減,尤其是對肉。他碰巧是壹只老虎,所以他的朋友們嘲笑他,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食肉動物”。

作家王安憶第壹次去看他,以為史鐵生會講述他悲慘的壹生,覺得命運無常。結果史鐵生和他從頭到尾都在聊餃子。王安憶說,史鐵生的樂觀和坦誠,讓我們這些健康的人感到慚愧。

還有壹次,幾個朋友去看他,趕上了飯局。史鐵生拉著他們說:“別走,我給大家做飯。”人們不想給他添麻煩,但他坐在輪椅上,卷起袖子開始做飯。壹邊做飯,壹邊和大家有說有笑。吃飯時,幾個朋友突然哭了起來。

人生就是這樣,真正的強者不會因為某樣東西而壯烈犧牲,而是會因為某樣東西而快樂認真的活著。

03

殘疾對壹個人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但史鐵生苦難的命運才剛剛開始。

1980結束時,癱瘓的史鐵生再次患上腎病,連正常排尿都成問題。從此,他壹生只能插著導尿管,帶著尿壺,身上總是壹股尿騷味。

帶著尿壺,他走不遠。他不想給他的家人帶來麻煩。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壹個人在附近的地壇,在那裏讀書或者寫作,壹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那裏。下午準時回家,父親給他喝豆漿,煮點面條或者買幾個饅頭,用鹽水煮,放在火上煮。他總是悶著頭吃飯。

要麽好好活著,要麽馬上死去。史鐵生只有這兩個選擇。他有壹萬個理由選擇去死,但他選擇泰然處之,為命運的屈辱復仇。

他在《我和地壇》中寫道:

死亡是妳不必擔心的事情。

是無論怎麽耽誤都不能錯過的東西。

壹個註定要到來的節日。

命運總能摧毀壹切光鮮的皮囊,卻殺不死壹個堅強的靈魂。到現在很多人還在說,去北京可以不去長城,不去十三陵,但是壹定要去地壇。

04

有壹個叫陳希米的女孩喜歡史鐵生的文章,於是和史鐵生通信。

陳希米比史鐵生小10歲,畢業於西北大學,和史鐵生寫了幾百封信後,第壹次見面是在雍和宮附近的壹間低矮平房裏。史鐵生對陳希米說的第壹句話是:

“妳正是我想象中的樣子。”

1989年,史鐵生與陳希米結婚。從此,陳希米成了史鐵生的腿,兩人互相同情。雖然生活貧窮艱苦,但他們過著豐富多彩的生活。

陳希米推著史鐵生去看電影,找了壹家史鐵生愛吃的小餐館。史鐵生在陳希米讀過愛爾蘭詩人葉芝的《當妳老了的時候》。兩人讀了壹本書,史鐵生讀得更快。陳希米讓他說話,他故意留著懸念:“那妳給我做壹個炸醬面我就告訴妳。”

他們的生活是真的幸福,不是別人看到的那種幸福。

史鐵生給陳希米寫了壹首情詩:“妳直到夜晚才明白期待,直到白天才看透柵欄。”

陳希米說:“我是鐵生的妻子,所以我要成為更好的陳希米。”

愛情其實就是和平的相遇。相遇,就遇見了另壹個自己。兩個人並肩站在世界的同壹邊,然後壹起往前走。

05

但是命運從來就不公平。

當史鐵生剛剛得到壹份幸福的愛情時,命運給了他沈重的壹擊。他的腎病越來越嚴重,最後惡化成尿毒癥,腎臟幹得像核桃壹樣。

壹個星期裏,史鐵生在醫院裏做了三天透析。他躺在病床上,看著殷紅的血液在體外循環中過濾、回收、過濾,血液又壹次循環回到體內。每次透析四個半小時,他就看四個半小時。

這種日常生活持續了12年,最後動脈和靜脈膨脹成蚯蚓狀。

他在采訪中樂觀地說:

其實18年前醫生就告訴我有壹天會透析,所以我很幸運,因為當時的透析水平遠不如現在,命運壹直對我很好。

雜誌主編許去采訪他,說史鐵生太愛笑了,黑框後面的小眼睛瞇成壹條縫,時而流露出幾分稚氣的狡黠。許梁青試探性地問他,他的病情會好轉嗎?史鐵生回答說:“壹定有這麽壹天,我會在那壹天死去。”

說完,他哈哈大笑起來。

他還調侃道:

我的身體是飛機,我的腿是起落架。兩個腎都是發動機,壹起失靈。我,船長,馬上就要出來了。請給身體各個部門留些遺言。

史鐵生住過三家醫院,分別是北京友誼醫院、朝陽區醫院、宣武區醫院。住的時間最長的醫院是友誼醫院,12病房。他住過65,438+00個病房。最後變成了醫院的“透析模式”。熟悉他的護士對他說:“妳的名字真對。妳的命比鐵還硬。”

他的主治醫生見慣了生老病死,卻不得不當著史鐵生的面拒絕接受,嘆息道:“史鐵生之後,談生是奢侈,談死是矯情。”

06

史鐵生把自己的病交給了醫生,把命運交給了上帝,把幸福和勇氣交給了自己。

按照中國的傳統,人死後應該下葬。史鐵生並不這樣認為。他很早就立了遺囑。“只要我身上有壹樣東西,我就留下。”

2010 12 31淩晨,史鐵生突發腦溢血去世,享年59歲。陳希米捐獻了史鐵生遺體唯壹完整的肝臟和角膜。史鐵生說:希望風琴的新主人能幫我繼續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

四天後,史鐵生的肝臟被成功移植到壹位天津肝病患者身上。

這壹天是史鐵生的60歲生日。在北京798空間畫廊,數百人慶祝史鐵生的生日,緬懷他。

沒有悲傷,沒有花圈,沒有挽歌,只有哭泣的臉。60支紅蠟燭圍成壹圈,紅玫瑰上別著壹張祝福的卡片,上面寫著:

“鐵生,生日快樂!”“壹路走好!”

活得有尊嚴,死得有尊嚴。史鐵生壹生坐在輪椅上,但他的靈魂比很多站著的人更高,身段更長。

07

陳希米和史鐵生已經相愛了21年,他們將會繼續相愛到永遠。

史鐵生走後,陳希米總是帶著他的骨灰。史鐵生坐輪椅的時候,經常跟她說,很懷念坐火車的感覺。她帶著史鐵生的骨灰上了火車,壹路開往南方。

在2012,陳希米將去德國。史鐵生在世時,曾告訴陳希米,他喜歡德語。這壹次,陳希米找到了王安憶寄來的壹個小木盒,把史鐵生的骨灰裝在貼身的口袋裏,帶他去了德國。

在壹個名叫羅騰堡的德國小鎮,陳希米在鎮中心的露天廣場上停了很久。就在這時,她又感到史鐵生,仍然穿著那件藍色的風衣,坐在電動輪椅上,在她身邊,向上望著...

陳希米還買了壹個布谷鳥布谷鳥鐘,說:“我想把它掛在家裏,聽它轉來轉去的聲音,仿佛是來自另壹個世界的問候。”

妳埋泥泉下銷骨,我送雪遍天下。壹如既往的愛,我會在灰燼中擁抱妳。

陳希米看著史鐵生的照片,最常說的壹句話是:別忘了妳說過下輩子要娶我。

陳希米在書中說:多虧了現在的ps技術,史鐵生和我已經是“青梅竹馬”了。

史鐵生生前說過:我常常感激命運。人的壹生就像這根弦,繃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我盡力了,所以我無怨無悔。

生命從來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每個人都是壹本書,生是封面,死是封底。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封面前後的東西,但我們可以自由地寫書中的故事。

讀史鐵生,閱歷越廣,越理解他的曠達。挫折越多,我越明白他的堅強。苦難越深,我越理解他的樂觀。

如果妳覺得人生倒黴,那只是因為妳沒有讀過史鐵生。經歷過各種生活,我能聽懂他的話,連標點符號都生動動人。

今天,地壇還在,昨天在地壇的那個男孩,已經成為壹個傳奇。

年輕的時候,史鐵生的照片裏很少看到笑容,但他年輕倔強。相反,中年以後,他在每張照片上都笑得很燦爛,仿佛苦難從未降臨在他身上。正如作家何立偉所說,“史鐵生如佛,洞悉生死、富貴和壹切欲望。”

在他泛舟的歲月裏,史鐵生寫了20篇短篇小說,6篇中篇小說,2篇長篇小說,18篇散文,2部電影劇本。

現實是殘酷的,生活是艱辛的,但妳可以試著用微笑讓它們變得柔軟。

史鐵生雖已遠去,卻早已化作天上的星星,照亮人間的道路。

聰明的人能認清生活的真相,聰明的人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這就是人生的價值。

每個人的人生,即使不走高原沙漠,也要有寬廣的胸懷。